临床医学综合——传染病、性传播疾病
1.在大多数传染病的感染过程中最常见的:
A.病原体被清除
B.隐性感染
C.显性感染
D.病原携带状态
E.潜伏性感染
2.描述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不正确的是:
A.爆发
B.流行
C.隐性感染
D.散发
E.大流行
3.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临床上不显示任何症状、体征,但可产生特异性免疫,被称为:
A.潜伏性感染
B.病原体被清除
C.隐性感染
D.显性感染
E.病原携带状态
4.代表乙肝病毒(HBV)复制最重要的血清指标是:
A.HBsAg(+)
B.HBeAg(+)
C.抗HBc(+)
D.抗HBs(+)
E.抗HBe(+)
5.流行性乙型脑炎极期的临床表现不包括:
A.呼吸衰竭
B.惊厥或抽搐
C.持续高热
D.意识障碍
E.肾衰竭
6.急性细菌性痢疾病变最显著的部位是:
A.回肠末端
B.直肠与乙状结肠
C.升结肠
D.降结肠
E.整个结肠
7.平原地区间日疟传播的主要媒介是:
A.淡色库蚊
B.中华按蚊
C.三带喙库蚊
D.刺扰伊蚊
E.微小按蚊
8.日本血吸虫成虫寄生人的主要部位是:
A.门静脉系统
B.肝脏
C.肺
D.脑
E.结肠
9.可通过母婴传播的传染病是:
A.甲型病毒性肝炎
B.艾滋病
C.流行性乙型脑炎
D.疟疾
E.狂犬病
10.流行性出血热早期休克的原因是:
A.变态反应性
B.失血浆性
C.出血性
D.感染性
E.心源性
记得做完,再看答案~
1.B。解析:传染病的感染过程有五种表现形式,即清除病原体、隐性感染、显性感染、病原携带状态和潜伏性感染,其中以隐性感染最常见(B),显性感染最少见。
2.C。解析:①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包括流行性、季节性、地方性和外来性。其中,流行性可分为散发、暴发、流行和大流行。②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不包括隐性感染,隐性感染属于传染病感染过程的表现形式(C)。
3.C。解析:①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临床上不显示任何症状、体征,但可产生特异性免疫,称为隐性感染(C)。②潜伏性感染是指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于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病原体可长期潜伏起来。病原体被清除是指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被机体的非特异免疫或特异性免疫系统所清除。显性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免疫应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病原携带状态是指人体无临床症状,但携带有病原体。
4.B。
5.E。解析:乙脑典型的临床表现可分为4期:初期、极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极期主要表现为持续高热7~10天,意识障碍(嗜睡、谵妄、昏迷、定向力障碍);惊厥或抽搐;中枢性呼吸衰竭;循环衰竭;病理反射阳性等,不包括肾衰竭(E)。
6.B。解析:①急性细菌性痢疾病变最显著的部位是大肠,以直肠与乙状结肠(B对)为主,重者可以波及整个结肠和回肠末端。菌痢的典型临床表现为腹泻+里急后重,里急后重即直肠刺激症状,而直肠刺激症状多发生于直肠。
7.B。解析:平原地区间日疟传播的主要媒介是中华按蚊(B对)。淡色库蚊(A错)为我国北方地区斑氏丝虫的主要媒介。三带喙库蚊(C错)是乙脑最主要的传播媒介。微小按蚊(E错)是山区疟疾的主要传播媒介。
8.A。解析:①血吸虫成虫主要寄生在人体门静脉-肠系膜静脉系统内(A对)。②虫卵大多滞留在人体肝脏和肠壁内。虫卵和(或)成虫寄生在肺、脑称为异位损害。
9.B。解析:①艾滋病主要经性接触传播,但也可经母婴传播(B对)。HIV阳性的孕妇约11%~60%会发生母婴传播,即感染HIV的孕妇经胎盘将病毒传给胎儿。②甲型病毒性肝炎主要经消化道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主要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狂犬病主要通过咬伤而传播。
10.B。解析:①流行性出血热早期休克(病程3~7天)是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血容量下降所致,答案为B。②出血是本病晚期休克的主要原因。ADE不是流行性出血热休克的常见病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