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国释放10亿只蚊子
美国佛罗里达州基斯蚊防治区与英国牛津昆虫技术公司Oxitec达成一项协议,该协议计划未来2年时间里向佛罗里达释放10亿只转基因伊蚊。经媒体报道后,遭到佛罗里达民众的强烈反对,其中一个理由直指英国Oxitec的软肋:先把自个屁股擦干净,别充当专家。
事实上,英国Oxitec早在年实施了对埃及伊蚊的基因改造,通过编辑伊蚊的基因缺陷株抑制雌雄蚊的繁殖能力、弱化后代蚊子体质,从而压缩蚊子群落的整体数量。初次改造后的蚊子变种,必须在含有一定剂量的四环素下才能存活,这种四环素敏感基因通过交配会传递给下一代。
英国将这种埃及伊蚊分别释放在了马来西亚、巴西及开曼群岛的几个区域,当地民众对此浑然不知。这些转基因蚊子与当地蚊子肆意交配、繁殖,短短6个月后蚊子总量减少了80%,附近商家整个夏季竟没卖出几瓶驱蚊药剂。但这一硕果仅维持了18个月,埃及伊蚊就卷土重来,很快达到了释放转基因蚊子之前的水平。专家研究发现:新增长的蚊子摆脱了四环素的控制,且对其他恶化环境的适应性大幅度增强。
正是因为有前车之鉴,佛罗里达州民众对该公司的实力存疑。美国民众激烈反对的另一个原因,是这次用的转基因埃及伊蚊正是上文转基因蚊子的升级款,到底效果提高多少只有“天知道”。Oxitec公司将这批名为OX的蚊子描述为“完美避开前几代的缺点”。
首先是编辑的基因片段只传递给雌性后代,雌性后代尚未成年之前就会死亡,失去了交配、繁殖的黄金期。经过数代繁衍,剩下供雄性蚊子交配的雌性蚊子越来越少,从而实现控制蚊子总量的目的。其次由于携带的基因片段不对雄性蚊子有作用,雄性以自然死亡为主,传递过程缓和、引发后代异变的概率小,综合成本比前几代小得多。
然而上述理由并没有打消民众的顾虑,更重要的是英国Oxitec公司改造的基因蚊子还未经受过长时间的验证。以若干年后的视角来看,美国这次大规模释放埃及伊蚊将是一个经典的实验案例,佛罗里达州民众自然不愿成为实验品。
2、美国为什么对蚊子痛下杀手
不止是美国,世界各国人民饱受蚊子的“摧残”。目前已知的蚊子有多种,其中绝大部分的雄性蚊子以植物的花蜜、汁液为食,雌性蚊子则会吸食血液,它是多种传播型疾病的载体,比如黄热病、疟疾、丝虫病和登革热。资料显示,每年全球有超过72万人因蚊子致死,多达2亿人因蚊子携带的细菌、病毒引发病变。
以登革热为例。登革热是一种急性虫蚊媒传染病,人感染后有发热、头疼、肌肉酸痛、血小板减少等症状,热带、亚热带是高发地区,在我国多集中在香港、澳门、广东等区域。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每年至少有0.5-5.3亿人感染登革热,其中2.5万人因病情过重死亡。如果算上潜在感染人群,这一数字将增加到30亿,约占世界中人口的2/5。
美国这次下血本对付的蚊子正是埃及伊蚊,它是登革热最主要的载体。埃及伊蚊是一种中小型的黑色蚊种,中胸盾片上有一正中白色纵纹,腹部背面2-6节有基白带。埃及伊蚊主要活跃在有人聚居的地方,藏匿在水缸、木盆、报废的轮胎及树洞、竹筒处,像有碎石堆砌的石穴和积水的地方也能听到它们发出的嗡嗡声。
研究发现,雌性埃及伊蚊在交配后吸食人或其他动物的血,它的幼卵才能发育成熟,这无疑是给了埃及伊蚊传播疾病的机会。雌蚊吸饱一次血、产一次卵,一生产卵6-8次,每次能产下-粒,而且绝大部分幼卵能成活。结果是埃及伊蚊几乎分布在地球的每个角落,只是有的地方适合埃及伊蚊生存,所以数量多、密度大;反之,数量少、密度小。
对于美国而言,在过去5年至少出现了上万例登革热,而罪魁祸首就是埃及伊蚊。事实上过去杀害病虫的农药DDT在控制蚊子扩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过,一方面部分研究人员发现蚊子对DDT农药产生了抵抗力,另一方面DDT对其他生物及自然环境破坏力巨大而被禁止使用。
随着全球变暖的态势日益严重,埃及伊蚊势必会进一步肆虐全球。美国作为世界头号强国,不管是出于经济利益,还是政治诉求,掌握控制埃及伊蚊的方法自然是求之不得,当然现阶段解决本国蚊子问题也是美国的目的之一。
3、基因改造后的控制蚊子方法,意见并不统一
通过改造蚊子基因的方法实现对病害、生物的防治,一直备受争议,至今还未有一个完美的案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隐患。在美国佛罗里达州一次性投放10亿只蚊子之前,年8月份就在佛罗里达州的门罗县一次性释放了7.5亿只改造后的埃及伊蚊,虽然门罗县绝大部分蚊子消失了,但依稀能发现个别埃及伊蚊还“苟延残喘”地活着。
要知道英国在开曼群岛的埃及伊蚊实验中,被虐杀的四环素蚊子只剩下了不足3%,但就是它们和其他品种的野生蚊子交配,最终生成一种抵抗力大的新蚊子得以“死灰复燃”。
按照上述方法循环下去,最终的结果是人为改造出了一个超级强大的蚊子,随着蚊子破坏力增强,将不会局限于传播疾病,有可能它的摄食对象也随之改变,意味着整个食物链条将彻底被打乱:先是以青蛙、刀螂为主的小型动物食物网络被破坏,引发死亡;接着传递给鸡鸭牛羊;最终影响的人。整个链条反应一旦引爆,再想扑灭将付出更大的代价。
除了美英两国外,世界也有几个国家对蚊虫问题做过深入研究,比如我国。年7月中山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热带病虫媒控制联合研究中心奚教授及其团队,联合多家国内外机构共同在《Nature》发表了防治蚊虫的一篇高质论文,从另一思路、角度对蚊子治理开辟了道路。相信人们在与蚊子的较量中,终会找到最佳方法。
原创: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