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登革热,这些知识一定要收好

登革热,是登革病毒经蚊子传播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头痛、肌痛、骨关节剧烈酸痛、皮疹、淋巴结肿大、白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减少等。

登革热的传播途径

传播登革病毒的“罪魁祸”是伊蚊(我国主要是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被带有病毒的伊蚊叮咬后有可能患病。伊蚊有两个显著的习性,白天吸血和喜欢在小的积水中产卵。

登革热的潜伏期

登革热的潜伏期一般为1~14天,多数为5~8天。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5天都具有传染性。还有一部分人感染登革病毒后并不发病,但病毒在人的血液中存在,同样能通过伊蚊将病毒传给其他人。除了登革热,蚊子叮咬传播的疾病还有乙脑、疟疾、黄热病、丝虫病、寨卡病毒病和基孔肯雅热等。

当前是登革热等虫媒传染病的高发季节防蚊灭蚊是预防登革热的最有效方法今天奉上这份防蚊灭蚊攻略让大家跟“嗡嗡嗡”说拜拜防蚊灭蚊方法及要求如下:

一、注重个人防护

去登革热流行区的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如穿长袖衣裤,使用蚊虫驱避剂,按照产品说明上的使用剂量、频次涂抹于皮肤外露的部位,或在衣服上喷洒,避免被蚊虫叮咬。

二、蚊虫孳生地处理

(一)孳生地主要类型和种类

营区主要孳生地有:饮水缸、储水池或缸、花瓶、花盆等有用的功能性积水容器;闲置的瓶、罐、缸等无用积水容器;汽车轮胎、楼房反墚及雨水沟等。

野外营地主要孳生地有:绿化带的塑料薄膜、废弃易拉罐、饭盒、塑料杯积水容器等;闲置或废弃的瓶、罐、缸等无用积水容器;废弃的汽车轮胎、竹筒、树洞、植物叶腋地下室集水井等。

(二)孳生地处理方法如下

1.翻盆倒罐,清除闲置无用积水。

2.清除卫生死角和垃圾。

3.管理饮用水或功能性容器积水。饮用水容器或功能性容器积水要求严密加盖,每5~7天换水1次。

4.种养水生植物的花瓶,每5~7天换水1次,冲洗植物根部,彻底洗刷容器内壁;大型莲花缸、池,可放养食蚊鱼等。

5.治理轮胎。

6.对于其他不能清除的积水,例如密闭市政管网的管道井、地下室或地下车库的集水井,建筑工地积水等,采取投放长效灭蚊幼剂控制蚊虫孳生(在使用过程中,记录灭蚊幼剂的使用场所、使用剂量、处理前后的蚊幼密度,评价灭蚊效果)。

三、个人及家庭防蚊灭蚊方法

(一)物理防蚊

1.安装纱门、纱窗并保持关闭。

2.晚上睡觉时,最好使用蚊帐。

3.如果蚊虫已经飞入房间,可以在使纱窗并用蚊帐防蚊的同时,采用电蚊拍灭蚊。

(二)化学防蚊

1.使用蚊香液、蚊香片。

2.使用驱蚊剂。

文中部分配图来源于网络监制:汪昌喜主编:许志振编辑:赵金婵作者:孙丽赵金婵程敬康(Q)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ngxinyou.net/scgrzl/1059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