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生猪生产的体内寄生虫主要包括蛔虫、肺线虫、结节线虫、类圆线虫以及鞭虫等,而体外寄生虫则以疥螨和血虱为代表。
、猪蛔虫猪蛔虫是一种常见且危害严重的体内寄生虫,它寄生于猪的小肠内,不仅感染率高,而且繁殖能力强、感染强度大,因此被视为危害最重的猪体内寄生虫病。这种寄生虫病在猪场中广泛流行,几乎每个猪场都会受到影响。特别是2~5月龄的猪只,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建立,更容易大量感染猪蛔虫,严重阻碍仔猪的健康成长,甚至导致死亡。因此,猪蛔虫病被视为每个猪场必须重点防控的寄生虫病。
2、肺线虫病肺线虫病,也被称为猪肺丝虫病,是由猪肺线虫(后圆线虫)寄生于猪的支气管和细支气管所引发的一种线虫性肺炎。由于虫体呈丝状,因此得名。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猪和带虫猪,而养殖场、饲料种植场以及受感染性幼虫污染的水源等都可能成为猪感染的重要场所。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当猪吞噬了含有感染性幼虫的蚯蚓时,便可能引发感染。该病主要危害仔猪和肥育猪,导致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严重时甚至可能引起大批死亡。轻度感染的病猪会出现强烈的阵发性咳嗽,运动或采食后呼吸困难,同时伴有贫血和消瘦的症状,最终因衰弱而死亡。
3、结节线虫病结节线虫病是由盅口科食道口属的多种线虫在猪的结肠中寄生所引发的一种线虫病。这些幼虫会在大肠壁内形成结节,导致局部炎症,进而由成纤维细胞在病变周围形成包囊。初次感染时,结节形成较少,但随着感染次数的增加,结节数量会显著增多。大量感染时,大肠内会形成大量结节,引发结节性肠炎,症状包括腹痛、腹泻、下痢、高度消瘦和发育障碍。若继发细菌感染,则可能发展为化脓性结节性大肠炎,甚至导致仔猪死亡。此外,小肠特别是回肠也可能出现结节感染,当结节感染细菌时,可能进一步继发弥漫性大肠炎。
4、猪类圆线虫病猪类圆线虫病是由兰氏类圆线虫引发的一种寄生虫疾病,主要威胁3至4周龄的仔猪。该病会导致严重的小肠炎,使病猪出现消瘦、生长迟缓的症状,在感染极端严重时甚至可能致死。约月龄的仔猪感染最为严重,而且春季产的仔猪相较于秋季产的更易感染。由于类圆线虫的幼虫没有带鞘,它们对外部环境非常敏感,因此在温暖且潮湿的环境下,该虫的发育和存活能力会显著增强,这也意味着在夏季和雨季,该病的流行程度会更为严重。
5、猪鞭虫病猪鞭虫病,又称猪毛尾线虫病,是由猪鞭虫(猪毛尾线虫)引发的寄生虫疾病。这种虫体呈乳白色,前部细长,后部短粗,外观酷似马鞭,因此得名鞭虫。感染初期,症状可能并不明显。但随着寄生数量的增加,轻者会出现贫血、间隙性腹泻以及日渐消瘦等症状,被毛也变得粗乱。严重感染时,精神会变得沉郁,食欲下降,结膜苍白,出现顽固性腹泻,粪便稀薄并可能夹带血丝或血便。此时,病猪身体虚弱,弓腰吊腹,行走摇摆。体温可达到39.5~40.5℃,临死前会排出水样血色粪便,带有黏液。最终,病猪可能因呼吸困难、脱水以及极度衰竭而死亡。在高度感染情况下,由于虫体头部深入粘膜,会引起肠道出血性炎症,其症状有时与猪血痢相似,甚至可能并发粘血下痢,给诊断和治疗带来更多困难。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夏季的发病率最高。
6、猪疥螨病猪疥螨病,俗称癞、疥癣,是一种接触性寄生虫病。由猪疥螨虫侵入猪的头、颈、肩、腿部皮肤内引发,这是猪最常见且危害严重的外寄生虫性皮肤病。该病可感染各种年龄和品种的猪,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污染的圈舍、垫草及饲养管理用具来传播。猪舍环境不佳、营养不良以及皮肤损伤等因素都会加速病情的发展。在中国养猪场中,猪疥螨病感染率极高,持续性的剧痒会导致种猪消瘦、商品猪生长受阻,饲料转化率大幅下降。由于该病呈现慢性消耗性特点,短时间内不会造成大量猪只死亡,因此其损失往往被忽视,给猪场带来长期且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猪场效益。
7、猪血虱猪血虱,一种寄生于猪体表的寄生虫,以吸取猪的血液为生。它们主要寄生于猪的颈、耳、肋部、腿内侧以及腹部皮肤皱褶中。这种寄生虫在饲养管理不佳的猪场中广泛分布,不同年龄和体型的猪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感染,严重时甚至可能诱发皮肤病。大猪和母猪体表的虱子各个发育阶段都是主要的传染源,它们通过直接接触进行传播,尤其在场地狭窄、猪只密集、管理不善的情况下,感染风险更高。此外,垫草、饲养人员以及饲养用具等也可能成为间接传播的途径。感染现象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但寒冷季节的感染情况通常更为严重,对猪特别是仔猪的生长造成一定影响。为了有效防治猪寄生虫病,我们需要遵循科学的防治方法。这包括根据猪寄生虫的发育生长传播规律来制定合理的驱虫策略,同时注意选择广谱、高效、低毒且使用方便的驱虫药物,以确保能够彻底、干净地驱除猪体内外的寄生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