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前沿技术 http://pf.39.net/bdfyy/bdflx/180503/6210224.html摘要:牛结节性皮肤病(lumpyskindisease,LSD)是由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umpyskindiseasevirus,LSDV)引起的急性、亚急性传染病。我国于年8月在新疆伊犁地区首次确诊该病。快速准确检测是防控该病的关键。目前,应用常规PCR、实时荧光定量PCR、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环介导等温扩增等分子检测方法,已实现了LSDV与其同属不同种病毒的通用检测和鉴别检测以及LSDV野毒株与疫苗株的区分;应用病毒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ELISA)和蛋白印迹试验(WB)等免疫学方法,可进行羊痘病毒属的特异性抗原与抗体检测,而对于LSDV特异性抗体检测方法尚有待研究。LSD作为一种新传入我国的外来动物疫病,有必要运用快速准确的分子或免疫学检测方法加强监测。本文概述了LSD诊断方法研究进展,为我国LSD诊断技术研发提供参考。牛结节性皮肤病(lumpyskindesease,LSD)是一种由痘病毒科(Poxviridae)、脊椎动物痘病毒亚科(Chordopoxvirinae)、羊痘病毒属(Capripoxvirus)的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umpyskindiseasevirus,LSDV)引起的急性、亚急性传染病。LSDV为双链DNA病毒,只有1个血清型,与同为羊痘病毒属的山羊痘病毒(goatpoxvirus,GTPV)和绵羊痘病毒(sheeppoxvirus,SPPV)具有共同的主要抗原。电镜下同属的3种病毒在形态上无显著差异。年,LSD首次在非洲的赞比亚地区被发现,此后逐渐向北扩散,主要在撒哈拉以南地区流行。年后,LSD传入部分亚欧国家。—年,LSD扩散至塞尔维亚、阿尔巴尼亚和俄罗斯等国家,逐步靠近我国。年8月,我国在新疆伊犁地区首次确诊该病。LSD可导致养牛业经济损失并影响国际贸易,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动物疫病名录中须通报的动物疫病。依据我国动物防疫法规定,农业农村部暂对其按二类动物疫病管理并采取相应防控措施。LSD可通过明显的临床症状诊断,其实验室诊断主要依靠分子生物学与免疫学检测方法。本文简要介绍LSD的诊断方法研究进展,以期为我国LSD防控提供技术支持。
临床检查
LSD具有特征性的临床症状,包括:体温升高达40~41℃,肩胛下和股前的浅层淋巴结肿大,皮肤上出现直径10~50mm的结节,可视黏膜坏死,内有透明浆液或脓液渗出;公牛永久或暂时不育,母牛产奶量大幅下降。实验条件下,LSD的潜伏期为4~19d。当处于潜伏期或前驱期时,患病牛产生的皮肤病变需要与皮肤癣病、牛皮癣、光敏症、放线菌病、放线杆菌病、荨麻疹、昆虫叮咬、贝氏丝虫病、诺卡氏菌病、蠕形螨病、盘尾蚴病、盘尾丝虫病、荨麻疹、皮肤结核、伪疙瘩皮肤病和牛痘鉴别。此后,患病牛呈现黏膜坏死、破溃,需与口蹄疫、蓝舌病、牛病毒性腹泻、恶性卡他热、牛疱疹性乳腺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和牛流行性口炎等进行鉴别。此外,LSD还存在无临床症状的隐性感染现象,需要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分子生物学方法常用于LSDV检测。适合检测的样品有,牛精液、血清或EDTA抗凝全血、鼻咽黏膜分泌物拭子、破溃皮肤结节内黏液或脓液,以及研磨后的皮肤活检组织、实质器官组织等。主要检测方法有,常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实时荧光定量PCR(fluorescencequantificationreal-timePCR,rPCR),高分辨率熔解(high-resolutionmelting,HRM)曲线分析法,环介导等温扩增法(loop-mediatedisothermalamplification,LAMP)和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法(re 免疫学方法能定性、定量检测血清抗体或感染性抗原,是LSD实验室诊断的重要依据,可取牛结节或活检样品研磨液、破溃结节内浆液、眼鼻分泌物、血清等进行检测。OIE推荐应用病毒中和试验(virusneutralizationtest,VNT)检测LSDV特异性血清抗体。该方法也适用于LSD群流行病学调查和疫苗免疫保护效果评价等。此外,已有商品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用于羊痘病毒属的检测,但不能进行属内不同种病毒的区分。中和试验Samojlovi?等利用MDBK细胞分离培养的LSDV与接种疫苗的血清抗体开发了LSD的VNT检测方法。检测免疫后不同时间点采集的奶牛血清样品份,结果VNT法检出68份阳性(34%),商品化ELISA试剂盒检出60份阳性(30%);检测血清库中份阴性牛血清样品,结果VNT法未检出阳性,商品化ELISA试剂盒检出1份假阳性。Tuppurainen等通过牛高免血清建立检测LSDV血清中和试验,检测6头人工感染LSDV的肉牛,发现可在接种后16~71d内检出血液样品中的LSDV抗原,最高血液样品稀释度为1:。ELISA法Bowden等基于羊痘病毒属核心蛋白ORF和ORF,建立了间接ELISA检测方法,用于检测羊痘病毒属病毒感染的血清抗体。实验条件下,检测LSDV强毒感染的肉牛血清、GTPV强毒感染的山羊血清、SSPV强毒感染的绵羊血清,结果敏感性和特异性为95%~97%;而检测相应减毒活疫苗免疫的山羊或绵羊血清,敏感性仅为30%。该方法与羊口疮病毒样品不发生反应。Carn建立了检测组织培养上清液和活检组织中羊痘病毒属抗原的捕获ELISA方法,最早可于LSDV感染后7d检出组织活检样品中的抗原,检测限为.8TCID50。该方法检测不同来源的羊痘病毒属病毒感染的组织活检样品10份,结果检出阳性9份,即LSDV样品2份、SPPV样品4份、GTPV样品3份,而同步进行的VNT检测结果均为阳性;检测羊口疮病毒、痘苗病毒、骆驼痘病毒、水牛痘病毒、蓝舌病病毒样品8份,结果均为阴性,与VNT检测结果一致。其他方法Gamil等应用羊痘病毒属抗原免疫牛血清建立的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检测法(indirectfluorescentantibodytechnique,IFAT),可用于LSD皮肤活检样品的检测,但会与羊口疮病毒等其他痘病毒属发生交叉反应。Chand与Venkatesan等采用羊痘病毒感染的细胞裂解物建立的蛋白印迹试验(western-blot,WB)方法,可用于检测血清中长度为32kDa的羊痘病毒属病毒结构蛋白P32的抗体。该方法的检测灵敏性和特异性较好,但受实验条件限制,难以用于临床检测。Kitching与Sharawi等建立了琼脂免疫扩散法(agargelimmunodiffusiontest,AGID),用放射性35S元素标记羊痘病毒属特异性抗原,可检测血清中的羊痘病毒属病毒抗体,但与牛丘疹性口炎病毒抗体和伪牛痘病毒抗体有交叉反应。检测患病水牛组织样品10份,与平行的PCR检测阳性率(%)相比,琼扩阳性率仅为70%。Haegeman等建立了一种检测LSDV抗体的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分析法(immunoperoxidasemonolayerassay,IPMA),可检测最高稀释度为1:50的牛血清。检测LSDV实验感染的牛血清样品份、LSDV自然感染样品28份,结果均为抗体阳性(%),与VNT和商品化ELISA试剂盒检测阳性结果一致。该方法特异性良好,对口蹄疫病毒和蓝舌病病毒样品不发生反应。结语
LSD是一种新传入我国的外来动物疫病,有必要运用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加强监测。应用常规PCR、rPCR、HRM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可实现LSDV的特异性检测、羊痘病毒属不同种病毒的通用检测以及LSDV野毒株与疫苗株的区分。目前,OIE推荐PCR方法用于LSD的早期诊断、移动群体筛查以及疫病的根除和净化等。RPA、LAMP等技术配合新型便携设备开发的临场检测方法不断投入实践应用,此外数字PCR、微控流等新型分子诊断技术也将是LSDV分子诊断的研发方向。免疫学诊断方面,OIE推荐应用VNT进行流行病学监测、单个或群体接种疫苗后的免疫应答评估。现有的VNT、ELISA、IFAT、WB等方法,通常用于检测羊痘病毒属的特异性抗体和感染性抗原,而LSDV特异性抗体检测方法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对于LSD的诊断,可根据相关临床特点,结合虫媒机制、发病季节等流行病学特征,选用相应的实验室方法进行诊断。一旦发现疫情,果断采取防控措施,防止扩散,以保护我国养牛业健康发展。《牛结节性皮肤病诊断方法研究进展》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