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家医院最好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是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制定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于年2月21日通过,自年9月1日起施行。
传染病报告制度早期发现、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措施,可使防疫部门及时掌握疫情,采取必要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防疫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及《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与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将法定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01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为强制管理的烈性传染病,城镇要求发现后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上报,农村不超过6小时。
02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为严格管理的传染病,城镇要求发现后6小时内网络直报,农村不超过12小时。
03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为监测管理传染病,要求发现后24小时内上报。
值得注意的是在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脊髓灰质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必须采取甲类传染病的报告、控制措施。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传染病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可以决定增加、减少或者调整乙类、丙类传染病病种并予以公布。
供稿:防保股
编辑:三甲办
“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建改并举,重在实效”。乘东风,再扬帆。创三甲,有赖人人参与。创新方式,医院员工高效学习的创建必备知识,由“三甲办”统筹,组织宣传和学习,并定期通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