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芳寄生虫感染致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

(白细胞围剿线虫图片自网络)

嗜酸性粒细胞在机体中发挥的生理作用目前尚不明确。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低于0.5×/L被视为正常。而一大组轻重不一的异质性疾病均可引起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其中寄生虫感染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常见原因之一。但由于近年相关研究和报道少见,医院针对高嗜酸细胞血症患者的鉴别诊断中,寄生虫感染往往成为在考虑之列却又易被忽视的环节。本文回医院近5年收治的寄生虫感染患者,对寄生虫感染种类、感染部位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之间的关系进行总结与分析,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资料和方法

资料

回顾性复习年1月至年12医院收治的诊断为寄生虫感染且无其他明确引起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病史患者的临床资料。

寄生虫病诊断依据

(1)病原学结果:在患者体液、排泄物、器官活检组织中找到虫体、虫卵或包囊;(2)免疫学检查:血清学抗体检测阳性;(3)影像学结果结合临床治疗反应(驱虫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

观察指标

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病程;临床表现包括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及体征、既往病史、过敏史、用药史;外周血血常规动态变化及其他相关实验室检查;受累脏器评估;治疗情况及出院时转归。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正常范围为<5%,嗜酸性粒细胞绝对计数正常范围为<0.5×/L。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升高定义为绝对计数>0.5×/L但≤1.5×/L;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计数明显升高定义为绝对计>1.5×/L。

结果

一般情况

符合筛选条件的寄生虫感染患者共87例,其中男57例,女30例,年龄4~76岁,中位年龄42岁。42.5%(37/87)患者出现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升高,33.3%(29/87)患者嗜酸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升高,14.9%(13/87)患者嗜酸性粒细胞绝对计数明显升高。

不同种类寄生虫感染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特点

87例寄生虫感染患者中,棘球蚴(包虫)感染21例(24.1%);囊尾蚴(囊虫)感染17例(19.5%);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及华支睾吸虫(肝吸虫)感染各7例(8.0%);曼森氏迭宫绦虫(曼森氏裂头蚴)、似蚓蛔线虫(蛔虫)及血吸虫感染各6例(6.9%);弓形虫及利什曼原虫感染各3例(3.4%);丝虫感染2例(2.3%);疟原虫、阿米巴原虫及疥螨感染各1例(1.1%)。感染寄生虫种类无法明确患者6例。其中病因明确的寄生虫感染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及绝对计数升高情况见表1。

表例病因明确的寄生虫感染种类及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情况

EOS: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

不同系统受累的感染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特点

87例寄生虫感染患者中,3例感染者有2个及以上主要脏器系统受累,余84例均为单个主要脏器系统受累。在84例单系统受累患者中,累及消化系统42例(50.0%);中枢神经系统26例(30.9%);呼吸系统7例(8.3%);血液系统5例(5.9%);皮肤2例(2.4%);累及眼及肾脏各1例(1.2%)。各系统受累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及绝对计数升高情况见表2。

表例寄生虫感染致单个系统受累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情况

讨论

嗜酸性粒细胞来源于髓系前体细胞,与中性粒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均是外周血白细胞的一种。无论是在健康人还是在患者中,同一个体即使同一天不同时段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计数水平也会有所不同。正常情况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计数低于0.5×/L。而当绝对计数显著升高超过1.5×/L时,甚至是仅仅高于0.5×/L时,机体出现组织损害的概率就会显著增加。肿瘤、风湿免疫性疾病、过敏等不同种类疾病均可引起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而寄生虫感染是高嗜酸细胞血症鉴别诊断中非常重要的一大类疾病。

在感染性疾病中,绝大多数急性细菌或病毒感染患者临床表现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降低;已知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感染性疾病主要为寄生虫感染。而随入侵虫种、感染部位、病程长短、是否接受治疗等不同,寄生虫感染患者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变化会有不同特点。

根据既往临床观察结果,包括吸虫、线虫、蛔虫等在内的蠕虫类寄生虫是引起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主要寄生虫种类。在本研究中,33.3%(29/87)寄生虫感染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升高,而14.9%(13/87)的患者绝对计数高于1.5×/L。其中,除1例疟原虫感染患者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轻度升高外,其余均为蠕虫类寄生虫感染患者,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

在本院诊断的8类蠕虫类寄生虫(包括棘球蚴、囊尾蚴、卫氏并殖吸虫、华支睾吸虫、曼森氏迭宫绦虫、似蚓蛔线虫、血吸虫及丝虫)感染患者中,卫氏并殖吸虫(%)、血吸虫(83.3%)及华支睾吸虫(57.1%)是引起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的最常见三种寄生虫。尽管既往研究显示原虫类寄生虫感染一般不引起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但在本研究中,疟原虫感染的脑型疟患者外周血出现嗜酸性粒细胞轻度升高,但样本量仅有1例,因此尚需进一步研究以明确。

在不同系统受累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相关关系研究方面,受样本量限制,本研究仅能评估消化、呼吸、血液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其中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受累分别有85.7%及50.0%的患者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升高,28.6%及33.3%的患者嗜酸性粒细胞绝对计数明显升高。因此在临床鉴别诊断中,出现呼吸和消化系统受累表现的高嗜酸细胞血症患者应警惕寄生虫感染可能。而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患者则仅见7.7%,患者有轻度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血液系统受累患者则未见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因此,当高嗜酸细胞血症患者有中枢神经系统或血液系统受累时,寄生虫感染不应作为主要鉴别疾病。

在非蠕虫类寄生虫感染中,严重的体表寄生虫(如疥螨)、累及肠道的原虫类寄生虫(如阿米巴原虫)均有可能伴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而暂无高质量证据表明弓形虫感染患者是否会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在本研究中,上述几类寄生虫感染患者例数稀少,弓形虫感染患者仅3例,其中虽然有2例出现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升高,但均无计数升高。因此数据均无法提供有效支持或反驳证据。

本研究因数据医院医院,就医患者多属于病情不典型或较隐匿、诊断相对困难者,因此结论存在一定局限性。但结果仍提示:某些蠕虫类寄生虫感染或以呼吸、消化系统受累为主要表现的寄生虫感染者常伴有明显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当遇到高嗜酸细胞血症患者时,应注意寄生虫感染的鉴别诊断。

(文章来源:.11:7;6协和医学杂志刘晓芳等参考文献略)

赞赏

长按







































北京医院治疗白癜风哪家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疗效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ngxinyou.net/scgryf/28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