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蚊子叮咬可大可小,一般人对于叮咬后的小红包觉得无关痛痒。其实,蚊子也会传播疾病,那么,蚊子会传染哪些疾病呢?1、流行性乙型脑炎: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华南等地区,潜伏期10~15天。集中7,8,9三个月发病。它由病毒引起,经蚊传播。表现为高热、头痛、恶心、呕吐、嗜睡、重者抽搐、昏迷、甚至呼吸衰竭至死。多发于儿童,死亡率较高。乙型脑炎病毒随血液被吸入蚊子体内后,先在其肠道内增殖,然后移行至唾液腺,经叮咬后传播给人或动物。2、疟疾:主要分布长江流域、江南地区,夏季多见,常年可发病,潜伏期10~20天。表现为:寒战、高热、出汗、贫血和脾肿大。恶性疟疾侵犯内脏,预后不良。3、登革热:主要分布南方沿海地区,长江以南为多。潜伏期2~15天。表现为高热,头痛,肌肉、骨关节剧烈酸痛,皮疹,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减少等。死亡率较低。4、登革出血热:以高热、休克、出血、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症。死亡率高。5、丝虫病:主要分布华东、长江流域、江南地区,潜伏期半年。丝虫寄生在淋巴组织,皮下组织或浆膜腔,引起淋巴管炎症及阻塞,形成象皮肿,腹水等。表现为发热、过敏、急性淋巴结、淋巴管炎等。6、黄热病:主要流行于非洲和中南美洲。临床特征有发热、剧烈头痛、黄疸、出血、蛋白尿。我国尚未发现本病。
7、传染性乙型脑炎:是由病毒引起,主要由库蚊传播,传染源是农村的各种牲畜特别是幼猪。主要表现:发病急,有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强直性痉挛和脑膜刺激征,重型患者病后往往有后遗症。
我国最常见的虫媒传播疾病
1、森林脑炎致病的昆虫主要是蜱,主要表现为突起高热、头痛、意识模糊、脑膜刺激征、瘫痪为主要特征,常有后遗症,病死率较高;是森林地区自然疫源性疾病,在我国主要流行区域是东北。2、新疆出血热主要分布于有蜱活动的荒漠和牧场,有明显的地区性和季节性。人被带病毒的蜱叮咬或通过皮肤伤口感染。起病急骤,有发热、头痛、困倦乏力、呕吐等症状,后期皮肤粘膜有出血点,严重病人有鼻衄、呕血、血尿、蛋白尿甚至休克等。3、乙型脑炎致病的昆虫在我国主要是三带喙库蚊,主要引起病毒性脑炎,病死率高,后遗症也非常严重。南北方均有流行,南方稍早、北方稍迟。4、登革热致病的昆虫主要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主要引起高热、全身红疹、皮肤、粘膜甚至胃肠道、颅内出血。轻型患者一般预后良好,重症患者也可出现死亡。主要在东南亚地区流行。本文整理于网络。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