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混配滥用高毒农药菜区散

北京湿疹中医医院解答治疗的偏方 http://baidianfeng.39.net/a_jiankang/210405/8814702.html

在珠三角,种菜几乎是一年四季不息。

受高温高湿、连作等因素影响,当地蔬菜病虫害多发,用药量会相对多些,抗药性也容易产生。与此同时,珠三角地区田地租期短、租金相对高,制约了农户对土壤改良的投入,以及对水肥一体化等精准农业设施的投资。

农户往往更倾向于用快速有效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3月25日,在连下了10多天雨后,中山坦洲迎来了首个晴天。几个菜农蹲在田边,看着另一个菜农在埋头挖着深达一米的排水沟。旁边好几垄小棚在育着黄瓜苗。更远处,是相邻的珠海格力集团大楼。他们都是去年才从南沙搬来的专业种菜散户,租着5亩到8亩不等的地块。对于蔬菜用药,他们既有经验上的自信,也愿意尝试性价比更好的产品。

│高毒农药,菜农多搞不清楚?

然而,这几个散户对农药品牌和产品本身的关联,以及产品属于禁用还是限用了解得不多。他们觉得这些和实际生产没太大关系,不会刻意去记。当杂草、害虫产生耐药性,他们会毫不犹豫换另一种药,只需药好用就行。

好用是个什么概念?要立竿见影。“用高毒农药肯定是不对的,不过哪些是高毒农药,名称太多,我有时候也搞不清楚,要问人。”对于前一天还在审讯的增城菜农黄某某在蔬菜上使用水胺硫磷一案,在一旁的菜农李先生也知道,“水胺硫磷、甲胺磷这些肯定不能用的”。

《农财宝典》记者在坦洲农资店走访发现,如果菜农觉得一个药好用,不需要推荐,进店直接就买下来;如果觉得上次的药不好用,店家或者厂家的推荐会变得重要。店家或者厂家在其中充当了农资技术顾问角色。

“产品品牌不一样,厂家不一样,但只要标注的成分相同,使用起来效果差异不大。”一个在惠州博罗开农资店9年的年轻人告诉《农财宝典》记者,小厂家的药比大厂家的进货便宜,利润高,虽然没大品牌那么好卖,但只要药效稳定,回头客多起来,还是能占到一些市场的。

一个博罗菜农透露,在当地耕作好几年,哪些店的东西好他们都知道,要用到的种苗、肥料、农药一般直接找相熟的店购买,使用方法也基本听从农资店建议。对于产品的效果他也是边试边用,有时候一茬蔬菜会换好几种农药。

除了种植散户施用农药品种不稳定,作为重要农药零售渠道的农资店,也有意无意销售高毒农药。记者在3月25日走访时发现,广州增城、惠州博罗等蔬菜产区农资店存在高毒杀虫剂“灭多威”。对于该产品是“蔬菜禁用农药”的情况,很多农资店老板并不清楚,如果农资店老板推荐给菜农,“灭多威”仍然存在流通的风险。

佛山市农业局工作人员告诉《农财宝典》记者,佛山地区在年已出台对高毒限用农药实施实名销售管理的办法,办法规定在本市范围内购买高毒限用农药的个人和单位,必须提供购买者的个人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证件,同时要求农药经营者设立高毒限用农药专柜,专柜上设置明显警示标识,并建立《高毒限用农药实名制销售记录台账》,如实记录购买者姓名、身份证件号、住址和农药名称、数量、用途等信息。

“根据农业部公告规定,我们制定了‘禁限用农药名录’,详细列出国家禁止使用农药和限制使用的农药,在各个农药经营店墙上悬挂,和制成警示牌竖立在一些蔬菜种植区显眼位置,也通过宣传单形式发放到种植户手中。”该工作人员表示,对明知农药高毒却仍使用的行为,会根据《刑法》相关条例进行处理。

│传统观念致用药不当

理想的情况下,农资店向菜农推荐用药用肥,并仔细解释用法用量;菜农在得当的技术指导下,生产出品质好、符合安全标准的蔬菜供应市场。

不可控的是,当零售店的农药使用技术没有及时更新,或者种植户基于成本的考虑,而采用了低廉但属于限用甚至禁用的高毒农药方案时,受害的将是食物链上的每一环节。

“认为高毒农药效果就会好,这是错误的认识。”国家蔬菜产业科学体系研究专家、华南农业大学教授杨暹分析,规模菜场的用药相对规范,购货渠道也更稳定,而散户菜农的用药品种选择和购买渠道则比较混乱,没有针对性。

记者在佛山三水走访时就发现,一些上了年纪的菜农,为减少重茬地死苗率,依然因循传统思维,使用便宜又“好用”的克百威,或者是施用过多可令土壤板结的石灰,而不懂或不会用阿维菌素、噻唑膦、淡紫拟青霉、厚孢轮枝菌等安全环保、效果显著的线虫药。在惠州博罗蔬菜批发市场旁的一家农资店,线虫药只在并不起眼的角落安静地呆着,包装上落了一层厚厚的灰尘。

盲目混配农药的情况也让人担忧。虽然网络随便一搜,都能找到混配农药的原则和要求,可现实中,在虫害高峰期,种植户往往把杀跳甲、吊丝虫、蓟马的药相互混用,以减少人力成本。

雨后放晴,菜农抓紧时间用药防治病虫害

“现在的农药都是低毒了,勾兑一起用没事的。”罗先生在惠州博罗租种了10亩菜地,至于这些药混在一起会不会因化学反应从低毒变高毒,他表示不懂,“如果有人告诉我怎样配药安全,当然好啊”。

│租期短让菜农更倾向“治标”

有多年蔬菜种植经验的菜农都明白,一块好地可以少打农药少施肥,不过在珠三角要找到这样的地块无异大海捞针。在中山坦洲,流转到菜农们手上的,多是重茬厉害的菜地、地下害虫密集的番石榴地或香蕉地。这种地要调理成良田,不仅需要大投入,也至少需要三五年才略有小成。

“拿地之前有了解过这里种过什么,租下来要杀虫才能种菜。改土或者换土肯定好,但你想想,这些要花多少钱?我们这里只能租6年。1亩地1年租金元,加上你说的那些,租期到了,成本还不一定收得回来。”赖姨在地里一边扎着丝瓜棚架一边告诉《农财宝典》记者,由于地租年年看涨,像他们这样的外来菜农很少能租到合同期为10年以上的地块。综合投入产出考虑,她还是选择“简单方便”方式,用多些化肥农药来保证租期内作物的产量和售价。

至于铺管做喷灌滴灌,水肥一体化,做精准农业设施,赖姨表示更不会考虑,毕竟回报的周期并不在有限的租期内。“我就这5亩地,搞那么多给谁看?”

相对于珠三角菜区,粤西北运菜种植区域的夏种水稻冬种菜收益并不差,既避免了蔬菜连作障碍,也避开了病虫害高发期,做到少打农药也能保证蔬菜的品质。而珠三角菜区的散户资金不足,既舍不得放弃两茬蔬菜种水稻,也没有大菜场那样的实力在5至8月跨省,到宁夏等地种菜。

│卖方仍是新技术推广关键

令人欣慰的是,一些相信科学的菜农,已经意识到农业新技术可以帮助他们堂堂正正地追求合理利润。

在惠州博罗,广西横县的梁先生以每亩元价格,租种了12亩菜地,以茄子、有棱丝瓜为主。蔬菜收成后,便拉到不远处的蔬菜批发市场。菜贩收购后,统一发往东莞、深圳、香港等地。

他的茄子地全部盖上了反光地膜,茄子两侧套种包菜:“1亩地打1次除草剂成本要元左右,1茬菜打2次。反光地膜可以用半年到一年,草长不出来,还能驱虫,一亩地成本不到元。包菜现在价格好,1.9元1斤,这样套种一亩能有-斤,收益还可以。”

而一些农资厂家的技术人员,也在这个春耕时节,趁着天气晴好,拿着各种仪器跑到田间地头,耐心地向菜农讲解病虫害及防治知识。

某农资厂家陈经理的车上就随时放着一个绣有公司字号的旅行袋,红黑相间,里面装着酸碱测土仪、小铁楸和专用抹布。每到一处,他便会当着菜农的面,对田中的水和泥土进行酸碱度检测。他认为,有时蔬菜长得不好,不一定是缺肥或虫害,而是土质不过关,这种情况在长期大量施用化肥的珠三角地区尤为明显。

广西柳州来的韦生,和老乡在珠海三乡承包了近亩地,只是浅耕,专种韭菜、韭黄。对于为什么同一块地的韭菜长得疏密不一,他曾认为是药没打到的原因。陈经理经过检测,发现长不起韭菜的地块严重偏酸,他随手拔起一棵指给韦生看:“地太酸、板结,根长不出来,营养吸收不了,打再多药也没用,不如下点生物菌肥,调理下土壤试试。”

对于一些瓜农用未沤熟的鸡粪做基肥,陈经理认为那会导致用药过量的恶性循环:“未沤熟的动物粪便含有大量可孵化虫卵,使用这样的肥料,必然要追施更多杀虫药,实际投入更大,对土壤的破坏却更多。”

只是,菜农听了他这番解释,还是直截了当地说:“你讲的这些我们都不懂,拿些产品给我们试试吧,真的好用就跟你买。”陈经理笑笑,仔细把测土仪探头擦拭干净,说:“下次过来带点试用装给你。”

对于上述话题,你也有话要说?

点击右下角“写留言”,发表你的真知灼见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ngxinyou.net/scgryf/724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