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订阅共享优质内容
年7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新的国家安全法,将每年4月15日定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眼下正值第六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今年教育日的活动主题为“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营造庆祝建党周年良好氛围”。今天我们讲到的就是容易引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病媒生物。
老鼠、蚊子、苍蝇、蜚蠊、跳蚤……
这些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且置之不理的小东西,它们身上携带的病原微生物给人类造成的危害有时却是灾难性的。
鼠疫
十四世纪四五十年代,席卷整个欧洲的被称之为“黑死病”的大瘟疫,夺走了万欧洲人的性命,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1/3。
而20世纪堪比人类史上最为惨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死去的总人数也只为其总人口的5%。引起“黑死病”这场灾难的罪魁祸首就是鼠疫杆菌,后经研究发现,是感染鼠疫的啮齿动物(如鼠类),通过其体表寄生蚤叮咬吸血而传染给人。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4月15日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下面就由小编带大家看一下我们日常生活中极易引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常见病媒生物、病媒生物携带的病原体以及传播的疾病吧。
鼠
鼠科动物的统称,大约有余种,全世界广泛分布,且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携带有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寄生虫等病原体;全球传播疾病余种,如鼠疫、霍乱、流行性斑疹伤寒等。
解放前,鼠疫曾在我国某些地方猖獗流行,如年在东北满洲里一带发生肺鼠疫,传播到齐齐哈尔、沈阳、山东、河北等地,流行7个月,死亡六、七万人。
蚊
蚊(mosquito)属于双翅目(Diptera)蚊科(Culicidae)。全球五大洲广泛分布,全世界约3余种,中国现有多种,其中按蚊属、库蚊属、伊蚊属占绝对优势,约占整个蚊种总数的一半以上。这些吸血蚊虫可传播:疟疾、黄热病、登革热、西尼罗热、基孔肯雅热、东方马脑炎、西方马脑炎、圣路易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丝虫病等诸多疾病。
蝇
双翅目环裂亚目蝇科昆虫的通称,世界已知蝇科动物4余种,我国余种。可携带有霍乱弧菌、沙门氏菌等病原体;传播的疾病包括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等,如伤寒、霍乱、沙门氏菌病、肝炎等;还可传播原虫性疾病和寄生虫病;有些螯蝇还可以叮刺吸血传播锥虫、马来丝虫等病症;另外寄生蝇幼虫可引起牛羊等蝇蛆症。
蜚蠊
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俗称蟑螂。全世界约有余种,我国约种,主要携带的致病菌有麻风分支杆菌、志贺氏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多种沙门氏菌等,并且可作为多种蠕虫的中间宿虫。
蠓
双翅目微小型昆虫,是肉眼看不见的血吸虫,体型仅1-3mm,俗称”墨蚊仔”、”小咬”、”糠蚊”。全球除南极洲外,广为分布。目前世界已知种左右,其中约有0种嗜吸人畜和禽类血液,我国现有0余种。通常一些雌性库蠓、蠛蠓、细蠓是人类、牲畜等重要传播媒介,可传播的疾病有蓝舌病、奥罗普切热、丝虫病等。
蚤
蚤属于昆虫纲、蚤目,吸血性昆虫,主要宿主包括兽类和鸟类,携带有莫氏立克次体、鼠疫杆菌等病原体,主要传播鼠疫、鼠型斑疹伤寒、多种绦虫病等。
蜱
蜱虫属于寄螨目、蜱总科,全世界已发现的约余种,我国记录硬蜱约种,软蜱10种,是多种脊椎动物体表寄生虫和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贮存宿主。携带有汉坦病毒、森林脑炎病毒等病原体,主要传播莱姆病、森林脑炎、新疆出血热、野兔热、流行性斑疹伤寒、Q热等。
螨
螨虫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广腹亚纲的一类体型微小的动物,身体大小一般都在0.5毫米左右。世界上已发现螨虫00多种,数量仅次于昆虫。螨虫本身就是一种寄生虫,不是细菌,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的主要有革螨、恙螨、疥螨、粉螨等。作为媒介生物的主要有革螨,传播流行性出血热;粉螨,引发过敏症状;恙螨导致恙虫病;疥螨导致疥疮。
是不是感觉这些小小东西也挺可怕的?
近年来,全球气温升高,生态环境不断改变,病媒生物种类、密度和分布等也时刻发生着新的变化,不仅原有的虫媒传染病范围扩大、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而且新发或再发虫媒传染病也在不断出现。同时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我国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国际交流日益频繁,虫媒传染病从流行区传入的风险逐年增加。加之我国地域广阔,环境复杂,病媒生物种类多、分布广,病媒生物抗药性也日趋严重。所以当前形势下,病媒生物监测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早发现,早预防,早消杀。
问
那么我们海关是如何开展口岸病媒生物监测的呢?
1.鼠形动物
每年2月、5月、8月、11月至少各开展1次。
每年2月、5月、8月、11月至少各开展1次。
2.鼠体表寄生虫
蚤、蜱、螨寄生于鼠体,在鼠类调查同时进行监测。
3.蚊类
适用于成蚊监测
成蚊4-11月每月上下旬各监测1次。
适用于伊蚊监测
采用无盖黑色诱卵器,4-11月每月监测1次。
4.蝇类
选用标准蝇笼,4-11月每月监测1次。
5.蜚蠊
选择蜚蠊活动的场所
使用粘蟑板进行监测,粘捕法全年每月监测1次。
输入性病媒生物监测
海关人员在对交通工具、集装箱、货物等实施入境检疫查验时,开展输入性病媒生物监测工作,监测范围包括一线口岸整个辖区及其辖区外围米防护带。通过药激法、粘捕法、目测法、网捕法等获取各种病媒生物阳性指征,根据发现阳性指征判断其主要种类、侵害程度和危害范围。
如何有效防范虫媒传染病暴发流行,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通过对病媒生物的监测,可以及时掌握病媒生物危害动态,科学预测预警虫媒传染病暴发流行规律,有效切断虫媒传染病传播途径,从而减少其对人类造成的过度危害,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中国海关将在立足本职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国门生物安全防范意识,进一步拓展病媒生物综合防控技能。
筑牢病媒生物防线,保护国家生物安全,中国海关在行动。
温馨小贴士:
对于病媒生物防制,孳生地治理是根本措施;同时加装必要的防护设施,阻挡病媒生物与人的接触;适时采取措施进行杀灭,以物理方法杀灭为主,辅以化学药物消杀。
供稿单位/北京海关沈阳海关哈尔滨海关上海海关杭州海关南昌海关青岛海关济南海关郑州海关深圳海关拱北海关汕头海关贵阳海关昆明海关
作者/潘红才蒋斌
编辑/王嘉雨张宇欣
美编/常婧
欢迎订阅中国海关传媒中心主办的报刊
本期编辑:陈景瑶何建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