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达哈佛塔(Boudhanath)也是尼泊尔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它是亚洲乃至世界最大的覆钵体半圆形佛塔。建筑形式跟斯瓦扬布拉特SwayambhunathTemple(猴庙)相似,但体积大了很多。塔高38米,周长米。巨大的神眼俯视着加德满都河谷。三层八角形平台衬托出磅礴宏大的气势。
由于坐落在中国西藏与尼泊尔通商的要道上,博大哈佛塔一带成为尼泊尔藏传佛教的重要圣地。外型虽是百分之百尼泊尔式的佛塔,但骨子里却是百分之百的藏传佛教的佛塔。相传葬有佛牙舍利子在内,是尼泊尔人认为一生一定要来朝拜的地方,也是电影小活佛拍摄的场地。原来这个头戴流苏高帽,长得像大肚娃娃的建筑物,居然是最有特色的尼泊尔式佛塔,佛塔依外形有覆钵式塔、楼阁式塔、单层塔、密檐式塔、藏式塔和金刚宝座塔等。此塔采用了覆钵式结构方式,由塔基、塔身和塔顶三部分构成。白色的塔基共有三层八角形平台,平台四面有宽阶通向塔身,平台的外围有十六角形的角墙环绕,墙壁上镶嵌着一尺高的转经筒,在平台与围墙之间有几座小塔和信徒们做礼拜的场所。塔身,代表『地』,是竖在三层平台上直径.66英尺的白色大圆顶,象征宇宙浑圆博大;圆顶底部有个神态造型各异的佛像石雕组成的小壁龛。塔顶是由四面璧、相轮和塔剎构成。面壁的四面都绘有巨大的佛眼,代表佛的智慧和慈悲,两眼之间有一圆形标志(梵文:Urna),表示完全证悟佛法的标志。佛眼下近似问号『?』是尼泊尔文『1』的写法,提醒人们世间现象显现的不二性。相轮,代表『水』,是面壁上方像金字塔形状的部位,共由十三层方形台阶所组成。塔剎,代表『火』,是相轮上的圆形华盖。华盖下挂着牵引到塔基底部铁杆上的五色风旗。整个佛塔建筑物从天空往下观看,呈现莲花般状的曼达拉(Mandala)。曼达拉又称曼陀罗,在梵文中是圆或完整的意思,象征和谐、完整的宇宙。从古印度至今,一直被用来做为协助静心的工具:透过圆内完美的几何图型,将注意力带回和谐与秩序。在西藏,喇嘛会花上数月的时间,用不同颜色的细沙,制作一幅曼达拉沙画,当作修行。
到宝塔参谒朝圣的藏民,不是手持手转经轮不停地转动,就是手执佛珠默念着佛经佛号,转动镶嵌在壁间尺高的转经筒,以顺时钟方向自外方的角墙街道,逐渐绕行到佛塔下方,好让心灵与自身的信仰合而为一,就像小圆外有大圆,大圆之外还有更大的圆,像宇宙就是最大的圆,包容了世间层层迭迭的圆。朝圣者希望由转动经轮,绕行佛塔,进入教义思想的宇宙中心。
在此游览一个多小时后,我们就打车前往尼泊尔的另一个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印度教四大圣地之一,帕斯帕提纳神庙(Pashupati)也叫湿婆神庙。它位于加德满都市中心以东约五公里处。神庙占地公顷。主体建筑是一个四边对称、双重檐斜坡大屋顶的尼泊尔式塔庙。周围环绕的许多小寺与主体建筑形成“众星拱月”之势。金色屋顶、银色房间、以及装饰精美的木雕浮图,使整个建筑群典雅华丽。它还有个别称叫烧尸庙。
“帕斯”(Pashu)意为“众生”,“帕提”(Pati)是“主”的意思,合起来即众生主之意。公元5世纪始建,供奉破坏之神湿婆(Shiva),是世界上最神圣的印度教圣地之一。相传湿婆神当初厌倦了所住的皇宫,为避免其它的神发现它,便更名来到此处,这庙便是当时湿婆的住所。年来,前来帕斯帕提纳神庙朝拜的信徒络绎不绝。
而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对它感兴趣的原因大多是因为这里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印度教徒的火葬场面。它的门票为Rs而且即使购了票,非印度教徒仍不能进入帕斯帕提纳神庙的主殿。虽然门票比三年前涨了6倍,又进不了庙内,但我们觉得还是物有所值。因为我们在印度瓦伦纳西的恒河边曾苦找半天,也没看到烧尸的场景。现在就在这个烧尸庙中,印度教徒将亲人的尸体,在巴格尔地河净身后(发源于喜马拉雅山,最终流入恒河)抬到河边的石头火葬台上,在尸体上方横竖共排放公斤的五层木材,上面再盖一层草,由亲属们亲自点火。尸体火化后,连柴和骨灰由工作人员扫入河中,顺流流入恒河。
从烧尸庙出来,已经是中午时分,好不容易等来了一辆TAXI,不容还价花卢比把我们拉到了猴庙。此时已是下午1点了,我们就在猴庙的山顶的Skydeck餐馆,用了午餐。并居高临下的观看了整个加德满都的全景,感觉上它比上海还要拥挤。“猴庙”(MonkyTemple)的正式名称是斯瓦扬布纳特神庙(SwayambhunathTemple,有译“苏瓦杨布拿”),又是尼泊尔的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它距离加德满都市中心约3公里。
因为这里栖息着数百只由僧侣定时喂养的野生猴子,猴子是印度教崇拜的神,故得名。从杜巴广场30米的地方开始的马鲁街(MARUTOLE)街,一直延伸到维斯努玛蒂河(VISHNUMATIRIVER)畔,那里有一座人行桥可通向“猴庙”。但步行而来,走前門需走上80米的石級;我们打车到后门,後門地勢較高,不用走長長的石級。因後門離市區較遠,的士司機一般只載到前門。我们付了,当然例外了。猴庙门票为Rs,没有涨过价,物有所值。
“猴庙”塔基为覆钵式白色半球体,塔高10米。如前所述其架构与博达哈有些相似,基座第一层的圆形象征“地”;第二层为方形,象征“气”;第三层是三角形,象征“水”;第四层是伞形,象征“火”;第五层的螺旋形象征“生命”。塔体为方座尖顶、金碧辉煌。塔身四面各绘了一双尼泊尔神眼。塔锥是一个十三层的镀金轮环,表示十三种层次和知识,是通往涅磐的途径。塔顶伞盖尖顶处嵌着一颗巨大的宝石,代表涅磐。Swayambhunath意为“自体放光”的佛塔。它白色圆底,金色方形基座,四面绘有巨大的佛眼(BuddhaEye),代表佛的智慧和慈悲之眼,象征着无所不在的佛正注视着脚下的芸芸众生。佛眼下方有一个问号“?”形“鼻子”,为尼泊尔的数字“1”,象征一体和谐;在两只眼睛之间有一个红色螺旋型标志(梵文:Urna),佛的一个特征标志,寓意是,将光线反射到最高的天宫,告知那里的神明,佛将在地球上弘扬佛法。
另一种说法是佛的第三只眼,象征着佛能洞察一切。对佛塔的整个造型还有一种说法,从上到下分为5块,含义分别是:最底层,代表“地”;白色的半圆主体,代表“水”;螺旋向上递减的金黄色园轮环形成的塔,代表“火”;上面的圆形华盖,代表“风”;最上面的,代表“天”。
也有说这座拥有金色的塔身和四周巨大佛眼的四眼天神庙表示佛法无边,也有人说表示爱与和平。在代表“天”的顶层上,还有建许多建筑,如普瑞特波尔(Pratappur)和安娜塔波尔(Ananypuur),是由马拉国王(公元-)建造的、位于“天”的顶层上的、一南一北的两个护卫塔。北塔普瑞特波尔代表他自己,南塔代表他心爱的王后马拉安娜塔波尔。
另外一座古老的尼泊尔教派殿堂戴维塔哈玛根姆玛(DewedharmaGumba),是在RANA国王期间,由锡克教喇嘛建立,至今仍由锡克教管理。还有哈雷第神庙(Harati),哈雷第是佛教中的一个保护神,她的形象在各佛教中出现,哈雷第将她的5个孩子放在自己肩膀和大腿上,所以也被称为孩子保护神。许多父母前来朝拜,祈求孩子无病无灾。
当然也有新建筑,如年建的卡玛瑞伽大乘佛堂marajaMahavihar).猴庙的东北方有一座噶举派寺庙,庙前有一尊6米高的释迦摩尼像和天空的象征。走过噶举派寺院,则是雷电的象征和东边的阶梯入口。密教认为雷电象征着男性的力量或慈悲,底座周围的动物们则支撑起强大的雷电符号。它是亚洲最古老的佛教圣迹之一,又称斯瓦扬佛院。建于公元前3世纪,据说释迦摩尼亲临于此。收弟子人。每年佛子诞生日都会在此举行法会,斯瓦扬布纳特神庙前门口,留有一对释迦摩尼留下的足印。
从猴庙下来之后,见天色尚早,我们又花了卢比打车,再去杜巴广场。对昨日印象不胜的庙宇略加重温后,方离开。然后从广场西出口步行朝北向泰美尔走去。这是一个真正的闹市区,又是周末,我们走的可能是阿山街,真是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充分感受了一把当地的繁荣。在路边的小店,小韦买了酸奶,请大家品尝它特有的滋味。然后穿过因陀罗广场,再继续向北前往切特拉巴蒂广场(etrapati),因为我们的泰米尔区还在它的背后。在大街上的一家蔬菜店,我们买了可以充当水果的西红柿(90卢比/kg)和黄瓜(卢比/kg)。买完菜后发现路边有三轮车,一番讨价还价之后,花卢比雇了2辆三轮车。10分钟后就回到了宾馆,晚饭还是在宾馆的露天平台餐厅里吃了鱼排。未完待续......
投稿说明:
1.回忆数十年精彩人生;
2.搞件形式:回忆录、小说、等所有本人作品;
3.投稿时请提供本人简历和照片一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