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冯欣源
北京大学医学博士
复旦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后
医院主治医师
宝宝树专家答答问数已过两万
亲自养育两个宝宝的妈妈
《跟冯欣源坚守自然养育》丛书作者
《夏娃的困惑》丛书作者
编辑
于雷
毕业于北京大学,作家,编辑长期致力于益智、教育领域
胀气(六)
一些妈妈的疑问——血吸虫(3)
①孩子接触了脏水或水边儿的湿草丛,咱没看住/当时缺乏知识,挺后悔。要去预防性地吃打虫药吗?
②在疫区喝了生水,要紧吗?
③菜场或超市买回来的菜和活鱼,上面可能有血吸虫吗?洗菜、处理鱼会被感染吗?昨儿个炒了盘菜,不小心吃出个钉螺,好后怕啊!
④带孩子去店里吃海鲜,要紧吗?
延伸阅读:欣源说孩子肚子鼓鼓的,爱哭闹,是“肠胀气”吗?欣源说
宝宝肚皮真的能被食物撑得“胀鼓鼓”的!原因有很多,表现也不一样欣源说
宝宝肚皮胀鼓鼓,检查说是“肠梗阻”!结果啥事没有。为什么呢?欣源说
孩子肚子挺大,想起他曾经玩过脏水,不会感染了寄生虫吧?——血吸虫(1)欣源说
如今,小孩罹患血吸虫病把肚子撑大的情形,很难出现了——血吸虫(2)欣源说
这些疾病会让宝宝大便带血!不过盲目喂药伤害更大多地已出现,这种东西别误食!寄生虫多达条,严重可致死!男童患脑炎,竟是寄生虫惹的祸,这种螺不要碰也不要吃!(4)一些妈妈的疑问我想,通过上面的叙述,妈妈们应该对这种寄生虫的感染率和相关表现,有些基本的了解了。还有些妈妈不放心,有些具体的疑问,咱们在这儿挨个解释解释。欣源的目的是希望妈妈们不要瞎操心,过度诊治,当然,如果真的感染风险较高,也不要讳疾忌医。我们多多了解,这个诊治的度在哪儿,心里就慢慢有数儿了。①孩子接触了脏水或水边儿的湿草丛,咱没看住/当时缺乏知识,挺后悔。要去预防性地吃打虫药吗?这么点儿小小孩儿,接触脏水的情形多半是在小区或商业区的人造水塘里用手捞水玩儿,或把脚放水里。有些孩子去公园或大学里玩儿,看到有些人造假山瀑布或池塘之类,他们好奇玩儿了水。更多的时候他们只是拿小棍儿挑了挑脏水,捏了捏挑起来的树叶、垃圾或小动物(最喜欢挑螺、石头、水生植物,还喜欢捉弄浮在水面的昆虫、蝌蚪和小鱼)。脏水可能溅到他们身上,小宝宝也有可能吃手。如果刚下了大雨,孩子往往喜欢穿着凉拖踩水玩儿,这水看着清澈,旁边可能有臭水沟。大一点的孩子,有可能参加社群劳动,帮忙掏学校附近的脏水沟,也有可能去家附近的池塘、湖泊,不怎么湍急的江水里游泳(咱们小时候,到了五六月份常常发洪水,咱们还趟过齐腰深的水去上学,如今国家防汛、排涝工作做得越来越完善,这种情况已经很少了)。孩子玩儿的“野”水,除了自来水源头,不可能非常干净。如果孩子拿小木棍挑死水边儿上的螺玩儿,还一个个按大小、形状、颜色码在树叶上,兴奋地拿给你看……如果咱们居住在我国南方血吸虫疫区,求此刻的心理阴影面积……上面的情形是各不相同的,主要跟水的流动程度、环境动植物是否丰富、接触疫水多少等有关联,具体问题得具体分析。如果是活水,温度比较高,不那么潮湿,情况要好很多。比如刚下了大雨,淹没了城市的街道,而不是把湖或河里的疫水漲起来,孩子踩水玩儿了一会儿,水看着也还清亮,一般问题不大。夏天孩子去湖边或河边沙滩或石子地玩儿,环境干燥、温度高,也没有规律涨潮退潮,问题也不大。城市基础建设,比如喷泉、池塘之类,很多是人造水源哗啦啦往里灌的水,也是活水,往往也不容易接触到传染源。
不过在喷泉边嬉戏有危险,不要这么玩!
另外,就算真是疫水,如果孩子只是拿棍儿挑了挑,拿拇指食指稍微捏了捏,接触面积小,接触时间很短,往往也不会造成严重后果。哪天跟着爹妈去郊外踏青或钓鱼,在河边带着露水的草里走了一遭,多半也不要紧。接触的总量还是很小,身体的免疫力多半还是会杀掉这些入侵者。这样风险小一些
这样风险就大一些了
最容易接触疫水的情形,还是在疫区田间地头沟渠插秧劳作,到河畔或下水处理各种水产品。另外就是小孩子们结伴,经常去疫水里游泳,或去水边湿草里玩儿,光着脚踩泥地。这些情形在农村相对多见些。那,上面提到的,孩子在小区的死水潭里玩儿,拿手抠里面的螺!嗷,这水里面有螺,有螺,有螺!只是这螺嘛……长得不大像?圆圆的,不像钉子。但保不准里面有没有钉螺。这也不要紧吗?接触的水量倒是不多,但能完全放心吗?延伸阅读:男童患脑炎,竟是寄生虫惹的祸,这种螺不要碰也不要吃!嗷,这真是难说呢。理论上来讲,如果是小区建设的一个人造小水潭子,还真不至于接触疫水,受到污染呢。可是,人家真的长螺了……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啊!咱拿着这水和孩子捞起来的螺,自己出钱去检测,目前还是挺难操作的。遇到这种情况,还是赶紧跟孩子说明,把他带离现场,近期观察他的症状表现吧。这新闻里奶奶心好大,把孩子泡脏水里,说这样身体好不生病……ORZ……
至于这种情况要不要预防性地吃药,嗷……真让人纠结。药品对孩子有一定的副作用,我们得仔细评估他感染的风险大不大,预防性用药收益如何,性价比高不高。必要时还是得咨询流行病学专家。咱们国家设立了不少血防所和相应的门诊部(水平参差不齐,大城市要会好很多,去好一点儿的地方咨询),往往能得到较为专业靠谱的答复。不过,孩子接触自然的机会和蓬勃的好奇心,非常珍贵。咱们做爸爸妈妈的,也不要为了规避风险,将孩子放在安全的真空中,全然束缚住他的手脚——如果没有童年的好奇心和实地的探索,那些自然科学家是怎么来的呢?与同伴一起在大自然中的玩耍、奔跑、互动、协作,对孩子智力和心理非常有帮助,对免疫力也很好。有学者提出,如今不少孩子存在“自然缺失症”,提倡在大自然中教学,一些国家还有森林幼儿园,其实非常有道理。然而,前一段时间,有人写的科普实在是“脏过头”了,晒出的照片是一个国外的小孩亲吻猪的嘴巴,另一个小孩穿着衣服,整个人坐在泥坑里泡着!说这样对免疫力好,感染和过敏性疾病发生率都大大下降……嗷……虽然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这话在一定程度上挺有道理,在了解了血吸虫等寄生虫病和其他微生物学知识后,对这些科普实在是接受无能……所以嘛,到底多“脏”合适,我们得把握个度。我们多了解知识,也能尽力规避风险。比如让孩子不要直接拿手抓脏水里的东西,拿个棍棍、勺勺之类的挑就好很多,尽力不要把脏水弄到自己和别人身上。穿个雨衣也行,摸爬滚打都不怕,还能保护衣服不被弄脏。孩子在野外玩耍的地点,大人要把控把控,玩儿的时候多盯着点儿,玩耍前后要让他养成洗手的习惯。孩子有玩沙、玩水的敏感期,堵不如疏,平常多给孩子提供这样的条件,玩干净的水和沙,让他玩个够……这些举措都会有帮助(但不要让孩子玩儿小区里的喷泉之类,主要是怕漏电风险)。②在疫区喝了生水,要紧吗?咱们得看这生水,是哪儿的水。如果是自来水,一般没事儿。野水经过层层过滤,还有一段时间的药物等处理,尾蚴活不到进咱们嘴的那一天。但我国自来水中微生物和矿物水平,还达不到直饮水标准,不推荐直接喝。如果是野外的水,那就不一定了,比如在湖里游泳,不小心呛了口脏水。尾蚴是能通过口腔黏膜侵入的,多数时候,黏膜潮湿且组织柔嫩菲薄,更容易受到各种微生物侵袭。不过,我个人感觉探讨这个问题意义不大……都到疫水里游泳了,真有尾蚴的话接触皮肤的时间也够长了,呛的那口水里的尾蚴含量,相比之下是小巫见大巫。如今经过多年的卫生宣教,干净水源唾手可得,绝大多数人不会捧起江河湖海的水就喝。有人想尝尝高山上山泉,这倒几乎没有血吸虫风险,但仍然不卫生,不建议尝试。③菜场或超市买回来的菜和活鱼,上面可能有血吸虫吗?洗菜、处理鱼会被感染吗?昨儿个炒了盘菜,不小心吃出个钉螺,好后怕啊!如果是大棚种菜,喷水灌溉,一般挺安全。如果菜是拿沟渠里的水灌溉,沟渠里的水可疑有尾蚴,还是存在风险的。含虫卵的新鲜粪便施肥,理论上讲没太大问题,因为没通过钉螺这个中间宿主,直接把虫卵吃下去并不会造成感染,咱们怕的是尾蚴。但不除外这个施肥的粪土有可能被尾蚴污染。不过,大部分的菜喜欢日照,生活的环境不是非常阴湿,这些都不利于钉螺和尾蚴生存。另外,菜在运输过程中需要湿度适宜、温度比较低的环境,否则容易烂。运输到城里售卖,往往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有些菜需要打农药。毕竟不是在水里,这些情形下尾蚴都很难存活。因此,感染几率还是非常小的,不必过分担忧。既往,插秧和沟渠作业是非常常见的感染渠道
菜和运到市场,尾蚴还是很难存活滴
鱼也是类似的道理。鱼不是血吸虫中间宿主,充其量鱼鳞里面带了点儿脏水,捞鱼、运输、换水、等着售卖等过程中,尾蚴也基本上所剩无几,即便有,身体的免疫力也足以干掉他们。实在不放心,那就戴个手套吧,反正手上长时间沾着鱼腥味也让人感觉不悦。让店家帮忙处理鱼,自己拿回家冲一冲就烧着吃,也是更为便捷和安全的选择。至于在菜里吃出个钉螺,听着怪吓人啊!可是,首先,它是个螺,未必是钉螺;即使它是钉螺,也未必就被虫子感染了;就算它是受染钉螺,也未必正在排出尾蚴;即使它是正在排出尾蚴的钉螺,离开水钉螺和尾蚴的活动都很受限制,更难于在这种环境下存活这么久,无法保持感染效力;即使是活的带虫钉螺,个头儿通常很小,在清水里洗一洗,那么丁点儿带着尾蚴的疫水基本都冲走了,在锅里拿油煎一煎,开水烧一烧,螺和虫基本都死得透透了,没法儿感染人。所以,把螺壳儿淡定地吐出来就好,不必担心啦!从广义上看,咱们在疫区生活了这么多年,但还没听说过哪个经常洗菜洗鱼的家庭主妇,莫名其妙被感染上血吸虫病的。现实生活中真的没发现这类数据。所以说,只要不是直接在疫水当中或周围劳作或玩耍,不必担忧呢!只是,还是不大建议大伙儿把蔬菜或鱼做成沙拉或寿司生吃。其实,爱吃沙拉的西方人,爱吃生鱼片的日本人,也曾饱受各种寄生虫病困扰,虽然相关的处理措施很多,但仍然有不少地方没有研究透……也就是说,我们有没有被食物中的小虫子感染,感染了哪种小虫子,未必研究得很透彻!保险起见,还是把食物做熟了吃吧。④带孩子去店里吃海鲜,要紧吗?如今,日料店、海鲜自助等小店,颇受欢迎。没想到,生的鱼肉经过简单处理,做成寿司或刺身,味道竟然如此鲜美!咱还喜欢吃贝类、虾类,烤一烤或腌一腌,太美味了。妈妈带孩子久了,时不时也想外出打打牙祭,有时候也会把孩子捎上,让他跟着尝尝鲜。娘儿俩吃的时候挺开心,等到这些食物已经进到肚儿了,疑惑却涌上妈妈心头。“咱们把食物做熟,除了增加口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加热消毒哇!这生的鱼肉里会有寄生虫吗?海鱼里也有寄生虫吗?鱼的鳞片里会有血吸虫等寄生虫卵或尾蚴吗?贝类若没烤熟,有问题吗?……坏了坏了,这没仔细思考,直接就吃了,好后悔呢。这些生鱼料理来源于日本,那么日本人如何解决这食品安全问题的呢?”海鱼和淡水鱼都可能存在寄生虫,但种类不一样。总的来说,由于海水有比较高的渗透压,适应海环境的寄生虫多半难于在人体内存活。高酸度的胃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能杀掉不少入侵者。相比之下,淡水鱼中的寄生虫种类非常丰富,在人体内存活的几率也会高很多。海鱼也不要掉以轻心哦,这是美国网友从Costco买的正宗新鲜三文鱼……找超市要说法,超市只发了个宣传册,嘱咐人家回去烧熟了吃……目测异尖线虫。
图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