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手人物连续奋战微信群里嘀嘀不停防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zn_bjzkbdfyy/
疫情防控期间如何搞好小麦春管?红旗合作社有绝招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李运海春争日夏争时,如今立春刚过,气温回升,小麦春季管理也进入关键时期。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时,我省农民抢抓农时,春耕春管自南向北依次展开,一派繁忙景象。但是,现在也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如何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做好小麦春管呢?2月13日,在项城市郑郭镇张堂村的一块绿油油的麦田里,一位戴着口罩的中年男子,开着一辆装有打药机的大型拖拉机正在喷洒农药。他是项城市红旗合作社的职工,一边忙着一边说:“我打的是除草剂,目的是防止麦田杂草疯长。”项城市红旗合作社是一个大型农业专业合作社,最多时曾全托管、半托管耕地17万亩,今年仅在项城市就全托管小麦5万多亩。该合作社董事长栾玉亭介绍,今年小麦苗情好,墒也好,最紧要的管理是压着杂草,不要杂草长起来,这样才能为粮食高产打好基础,扫除障碍。为此,这个合作社共聚集了30台大型拖拉机给小麦打药。聚集这么多拖拉机打药,不担心疫情传染吗?“只要防护措施到位,不会出现感染。”栾玉亭说,虽然疫情传播挺广泛,但是并不是每个空间都有病毒。在没有疫情的地方,小麦春季管理就像往年一样,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即使有报告疫情的地方,如果春管是在户外开阔的麦田,也不会造成感染。即便如此,为搞好疫情防控、避免交叉感染,红旗合作社采取了三条防护措施:一是所有驾驶员都必须戴口罩开车打药;二是30台拖拉机分散到30个全托管地块打药,不聚集到一块麦田;三是当天打药结束后,对车辆都要进行消毒处理,驾驶员要洗手换衣服。“我们要防疫春管两不误。农民把土地交给了合作社,我们就要管理好,让农民增收。”栾玉亭说。合作社使用的大型打药机宽18米,有38个喷头,一台拖拉机一天能打药多亩,5天就能将全托管的小麦喷洒一遍。刚发布不久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粮食生产要稳字当头,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作为小麦主产区和粮食生产大省,我省将持续打好粮食生产这张王牌,为全国粮食丰收和农民增收起到压舱石和定海神针的作用。大多群众闭门不出他却成了“抢手人物”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张建新通讯员乔培珠2月13日,在叶县廉村镇牛王庙村,农机手王红豪驾驶一台大型土豆播种机铆足了劲儿往前“冲”。一趟过去,开沟、起隆、覆膜、播种一次性完成,车后留下整整齐齐的菜畦。牛王庙村共种植70亩土豆。当天下午,王红豪完成该村的全部作业后,还要赶往下个村子。刘宋庄、东张庄、沙渡口村……五六个村子的近亩土豆都在等着他的播种机。连日来,受疫情影响,大多群众都闭门不出。但王红豪却成了附近村子的“抢手人物”。“一般早上5点出门,一直要干到晚上8点,每天能种50亩。看今年的天气,土豆要在本月20号之前种上,我就算累点也不能耽误了农时。”王红豪戴着厚厚的口罩,眼睛里布满了红血丝,但精神头很足。今年廉村镇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全镇发展订单土豆余亩。但由于疫情影响,全镇只找到王红豪这一台土豆播种机。农耕不等人。该镇负责人找到王红豪,希望他能加班加点,帮助群众按时种上土豆。王红豪很爽快,答应每亩地只收50元用来加油。“本来老百姓种地就不容易,再加上这疫情更是难上加难。我不来种谁种?”王红豪从腊月二十七就没再休息,连续“奋战”到当天。他说:“土豆每亩地收益在元以上,种植时间合适的话‘六一’之前收获,不耽误再种一茬辣椒。不能让老少爷们一年的指望砸在我的手里。”离牛王庙村五公里外的沙渡口村辣椒育苗基地也是一片忙碌。放眼望去,大片土地上三台拖拉机正在同时作业。该村党支部书记宋运卿介绍,沙渡口村是全镇0亩辣椒的育苗基地。正常情况下,每年3月份开始育苗,5月份大田移栽。今年受疫情影响,不能大规模使用人力,他们决定“小步快走”,提前整地、搭棚,为育苗做准备。“我们安排农活时会充分考虑人员密度,一次不能超过10个人,每人间距都有3到5米,而且备好口罩和消毒液。”宋运卿说,每亩地需要辣椒苗棵到棵不等,算下来全镇需要辣椒苗万棵。他们必须按时保质地完成育苗任务。当前正值春耕备耕关键时节,叶县在做好防疫的前提下,科学有序地恢复农业生产。为保证农业生产物资供应,该县办理运输车辆专用通行证余张,目前农资供应充分,有化肥吨、农膜吨。此外,叶县还运用远程视频、广播电视、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ngxinyou.net/scgryy/1155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