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媒生物防制宣传知识要点(一)
一、什么是病媒生物?
病媒生物是指能直接或间接传播疾病,危害、威胁人类健康的生物,包括老鼠、蚊子、苍蝇、蟑螂、跳蚤、蜱、螨、臭虫等。其中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最常见病媒生物为:蚊子、苍蝇、老鼠、蟑螂等俗称“四害”。
二、病媒生物有哪些危害?
病媒生物可传播的疾病包括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寨卡病毒病、丝虫病、鼠疫、出血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过敏等。除传播疾病外,病媒生物还可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危害工农业生产,并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病媒生物应如何防制?
病媒生物防制应遵循综合防制的原则,以孳生地处理为主,辅以物理、化学等防制措施,把病媒生物密度控制在不足为害的水平。以孳生地处理为主的环境治理是病媒生物防制的治本措施,在此基础上因时因地选用器械捕杀等物理防制措施、杀虫剂/杀鼠剂等化学防制措施或生物杀虫杀鼠剂等生物防制措施中的一种或几种,这样将能迅速降低病媒生物密度并能较长时间将密度控制在较低水平。
四、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如何防制病媒生物?
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应首先完善挡鼠板、防鼠栅栏/网、纱门纱窗、出入口的风幕机/胶帘等防护基础设施建设,清除食品残渣和垃圾等孳生地以及墙洞、缝隙等孳生场所,设置粘捕式捕杀器械并及时维护更新,尽量避免使用化学药物杀灭。
五、农贸市场如何防制病媒生物?
农贸市场重点应完善下水道防鼠栅栏/网、出入口风幕机/胶帘等防护基础设施建设,清除墙洞、缝隙等孳生场所,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合理划行就市,各摊位清除废旧纸箱等容易孳生病媒生物的物品,搞好环境卫生,保持整洁,在广泛宣传告知的前提下,可使用固体毒饵等进行病媒生物杀灭,杀鼠剂应放置于毒饵站内,防止人和宠物等能接触,毒饵站应布放于重点区域。
六、居民区如何防制病媒生物?
居民区一般应1-2个单元设置一个垃圾箱,垃圾箱要有盖,内衬垃圾袋,垃圾要做到日产日清,防止病媒生物孳生。绿化带可设置灭蝇笼、灭蚊灯等装置,注意维护保养。景观水体可放养金鱼等观赏鱼类,及时清理环境,防止有废弃的瓶、罐和花盆、水缸等小型积水容器,防止蚊子幼虫孳生。废弃轮胎要移至室内保管,防止积水而滋生蚊虫,在老鼠容易出没的重点区域设置毒饵站,投放灭鼠毒饵并注意查看维护。居民区地下车库和地下室要避免流浪猫、狗等动物栖息,防止跳蚤等病媒生物传播给人后带回家中并在家中繁殖。
七、病媒生物叮咬后如何处理?
被蚊子等病媒生物叮咬后的处理一般主要是止痒,可涂清凉油、风油精等进行止痒。如果发生发热、皮疹、局部感染等症状时,医院就诊,并主动告知医生被叮咬的情况,以免贻误病情。
病媒生物防制知识宣传(二)
一、什么叫“四害”?
“四害”具体是指老鼠、苍蝇、蚊子、蟑螂,这四种生物对人类可谓有百害而无一利,在我国被称为“四害”。四害对人类最大的危害是传播疾病。《国家卫生县城标准》规定创建区的病媒生物密度应有两项达到全国爱卫会规定的标准,另外两项不得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三倍。
二、“四害”的危害及防制
(一)老鼠
1.老鼠对人类生产生活有哪些危害?
工业、交通、通讯方面,由于老鼠咬坏电缆防线,造成精密仪器损坏、交通瘫痪、通讯中断、引发火灾。
农业方面,每年生产的粮食约有5%被老鼠夺去,全世界每年损耗的粮食有万吨,损失上亿美元。
老鼠携带多种病原体,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有史以来死于鼠传染疾病的人数,远远超过历次战争死亡人数的总和。
2.老鼠传播哪些疾病?
老鼠能携带细菌、病毒、立克次氏体、寄生虫等余种病原体,其中能使人致病的有57种,对人类危害大的有: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恙虫病、森林脑炎、蜱回归热、地方性斑疹伤寒、野兔热等。
3.防鼠的方法有哪些?
搞好防鼠设施,封堵一切老鼠有可能进出的的通道、孔洞。控制好食物的存放,断绝老鼠的食源和水源,让老鼠无食物可吃。收藏好各类食物存放,尤其是生活垃圾要及时清理。
4.常用的灭鼠方法有哪些?除搞好环境治理和设置防鼠设施外,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灭鼠:
物理灭鼠法:包括使用鼠夹、鼠笼、粘鼠板、电鼠器等。
药物灭鼠法:使用抗凝血剂类慢性鼠药,如溴敌隆、大隆等。严禁使用急性鼠药。
(二)蟑螂
蟑螂,俗称偷油婆、灶蚂子。目前全世界已定名的蟑螂种类约种。最常见的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有:德国小蠊、美洲大蠊、澳洲大蠊、黑胸大蠊、日本大蠊、褐斑大蠊等种类。
1.蟑螂的习性有哪些特点?
蟑螂是夜行性和喜温性的爬行昆虫,喜欢生活在温暖、潮湿、阴暗、不受惊扰、接近水源和食源的地方。其主要特点:见缝就钻、昼伏夜出、耐饥不耐渴、边吃边拉边吐、繁殖速度快。蟑螂无所不吃,能吃各类荤素食品、人和动物的粪便、痰液、血迹等。
2.室内蟑螂为何越来越多?
由于城市人群的密集,食物的丰富,建筑物不断增多,交通的便利和物流的繁荣,以及一些不良的生活卫生习惯,给蟑螂提供了十分优越的环境和食源。加之室内的环境又在不断改善,冷暖空调器的广泛使用,这些都给室内的蟑螂提供了良好的越冬环境,使得大量室外蟑螂不断乔迁新居,所以室内蟑螂越来越多。
3.蟑螂对人们的危害有哪些?
蟑螂对人类的危害并不亚于老鼠和苍蝇。它们不仅啃咬衣物、书画、还能钻进各种电器咬坏线路,造成意外的故障。边吃边拉边吐,污染食物。可传播霍乱、痢疾、乙肝、脊灰、蛔虫、绦虫、黄曲霉菌、黑曲霉菌等多种疾病,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同时,蟑螂的分泌物、排泄物还可使敏感体质者发生各种过敏反应。
4.如何有效防制蟑螂?
⑴保持环境整洁,清除垃圾、杂物、清扫卫生死角、清除蟑迹。
⑵堵洞抹缝,用水泥将蟑螂孳生藏匿处的孔洞、缝隙堵嵌填平,及时修缮家具缝隙,修缮漏水的水龙头,堵塞各类废弃的开口管道,消除或尽量减少蟑螂的孳生场所。
⑶收藏好食物、饲料,消除散落残存的食物,及时处理剩余餐厨食品,减少蟑螂可取食的食源和水源。
⑷检查进入室内的货物,发现携带的蟑螂或虫卵应及时清除杀死,防止蟑螂带入。
⑸常用杀灭蟑螂的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方法有:投放灭蟑螂毒饵或胶饵、膏剂;杀虫药剂滞留喷洒;涂抹杀蟑螂粉笔、撒布药粉;施放灭蟑烟雾剂熏杀等。还可采用粘捕盒、诱捕瓶等物理方法进行诱杀。注意:灭蟑后应将蟑尸和卵鞘收集集中烧毁。
(三)苍蝇
1.苍蝇可传播哪些疾病?
苍蝇能携带60多种细菌,传播的疾病包括细菌性疾病:伤寒、副伤寒、菌痢、霍乱、肉中毒、沙门氏菌痢等;病毒性疾病;脊髓灰质炎、肝炎、沙眼、天花等。
创伤性疾病:炭疽、破伤风、坏疽、化脓性球菌感染等,还可以传播原虫性疾病和寄生虫病;另外,成蝇还可以叮刺吸血传播锥虫、马来丝虫等疾病;蝇幼虫寄生引起蝇蛆病。
2.苍蝇是怎么传播疾病的?
苍蝇可取食各种食物,包括人的食物,人、畜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垃圾等。苍蝇取食时先将唾液吐在食物上,将食物分解后再食入。苍蝇饱食后即可排粪,由于它排粪频繁,失水较多,又促使它频繁取食,因而它在人们的食物上边吃、边吐、边拉,给食物造成严重污染,人吃了苍蝇污染的食物就可能被染上多种疾病。
3.苍蝇有哪些生活习性?
苍蝇是白天活动频繁的昆虫,具有明显的趋光性,夜间则静止栖息。苍蝇的活动受温度影响很大,它在9~10℃时仅能爬行,12℃时可以飞翔,15℃以上才能摄食、交配、产卵,30~35℃时尤其活跃。
4.灭蝇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消灭苍蝇最根本的方法是有效控制苍蝇孳生的孳生场所和孳生物。
⑴环境治理:包括及时清运垃圾粪便,清楚卫生死角,提高环境卫生质量等,从而使蝇类不能孳生繁殖。
⑵器械防制:可采用纱窗纱门、风幕、风道、水帘和水道等防蝇设施阻挡苍蝇进入;也可使用捕蝇瓶、捕蝇笼和灭蝇灯、粘蝇条等捕捉消灭苍蝇。
⑶药物灭蝇:常用的杀虫剂有菊酯类、拟菊脂类、有机磷类等,可采用喷洒、涂抹粉刷、自制毒饵、毒蝇绳等方式使苍蝇接触杀虫剂中毒死亡。家庭中也可配备杀虫气雾剂进行喷雾灭蝇。
(四)蚊子
1.蚊子的孳生习性及危害
蚊子全球已发现约有种。雌性蚊虫以人畜血液作为食物,而雄蚊子不吸血,吸食植物的汁液。蚊虫是登革热、疟疾、黄热病、乙型脑炎、丝虫病等疾病的中间传播媒介。其中,仅乙型脑炎有疫苗预防,而登革热、疟疾、黄热病是热带地区很严重的人畜共患病。蚊子可划分为三大类,一类是库蚊(俗称家蚊)也是数量最多、本地最常见的;一类是按蚊;另一类是伊蚊(俗称花蚊子)。蚊子生活史可分成四个阶段:卵、幼虫、蛹、成虫。一般发育存活期卵1-2天,幼虫期5-7天,蛹2-3天,羽化至成虫吸血产卵约3-7天,整个周期1-2周左右。
淡色库蚊、致倦库蚊喜孳生在污水坑塘、雨季洼地积水等处;
中华按蚊、三带喙库蚊喜孳生在面积大的较清洁缓慢流动的水体:如稻田、荷塘、沼泽、灌溉沟渠等处。海滨地区的小型水体易孳生海滨伊蚊和刺扰伊蚊。伊蚊还可以蚊卵越冬。
2.防制要从以下几点着手:
⑴雨后要组织居民和所辖区域及时清理小型积水(翻盆倒灌),尤其是城市社区放置的废旧物资雨后要及时倾倒积水,对于消除伊蚊的孳生环境极为重要。伊蚊控制住了,起码白天不会有蚊子咬人了。
⑵平医院、宾馆可用二氧化碳灭蚊灯诱杀灭蚊,对人无害对环境无污染,效果不错。也可用药物滞留喷杀灭蚊,但存在污染与危害的问题。养殖场也提倡用灭蚊灯灭蚊。
⑶对较大的污水坑塘在蚊虫孳生季节可用废弃植物油进行水面封闭覆盖,使蚊幼虫无法呼吸而死亡;也可每10天用速效低残留药物进行灭杀,但此种方式对环境有危害。
⑷冬季对蚊虫的藏匿之所进行药物喷杀或驱赶至外环境自然杀灭。
⑸纱窗和蚊帐是我们生活中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驱蚊方法。
宣传标语
1、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预防疾病传播
2、除害防病,保障健康
3、消灭四害,预防疾病
4、搞好环境卫生,消除四害孳生条件
5、坚持经常性除四害工作,努力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6、立即行动起来,大力发展除四害活动
7、人人动手,消灭四害,保护环境,造福居民
8、消灭四害,讲究卫生
9、大力发展除四害达标活动,全面实现创卫达标
10、四害传播多种疾病,消灭四害刻不容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