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
在
前
面
竹旺萨迦师利(ShakyaShri-)
竹旺萨迦师利(DrubwangShakyaShri)是位伟大的瑜伽士,他本来是寺院裡的厨子,生於西藏康区一个卑微的游牧家庭,后来却成為当代其中一位最伟大的瑜伽士。曾祖父在一所竹巴传承的寺院裡长大,修持包括竹巴传承在内的许多传承的教法而证得了最高的“大手印”成就。后他遇到蒋扬钦哲旺波,从他那裡接受了寧玛派的口传与教法,并精通“大圆满法”。
晚年时声名远播,到处都有他的学生。许多人从喜马拉雅山区的拉呼尔(Lahoul)、拉达克(Ladakh)、庞基(Pangi)、赞斯卡(Zanskar)、不丹、和尼泊尔等地慕名前来拜会他。
萨迦师利的一生以及他的教示所贡献的一切,使他成为竹巴传承史中不可缺少的角色,尤其是关系到竹巴传承的瑜伽修行传统。
竹旺萨迦师利(DrubwangShakyaShri)↑↑↑
名声显赫的竹旺萨迦师利(DrubwangShakyaShri),出生在西藏康区(Kham)的一个卑微游牧民族家庭中,进入度固寺(DuguMonastery)后开始他的修行生活。当时,他只是名擅长烹饪不起眼的僧侣,然而他从未被世俗的活动打扰分心,每天傍晚工作完后,他就会坐在火炉旁,将自己的头发绑起来,用带子系在天花板下,整晚专一地修持。经过许多年,萨迦师利的瑜伽行持在寺内并没有被发现。直到有一天,当大瑜伽士竹旺措尼(DrubwangTsoknyi-)来到寺中传授甚深法教时,萨迦师利正好负责供茶。这位大瑜伽士就是第一世措尼仁波切,他是密勒日巴(Milarepa)弟子之一的惹琼巴(Rechungpa)和岩藏师惹那林巴(RatnaLingpa)两者的转世。那时,在听闻法教的其他祖古(tulku为『转世』之意,成就者的转世有时亦称为『祖古』)与僧侣发现萨迦师利在偷听,便取笑他说:「贝嚓纳令(PetsaNaring即是『贝玛那长鼻子的侄儿』之意),你无法理解这些法教,还是快回去煑饭吧!」大瑜伽士竹旺措尼立即制止他们胡闹,并说道:「别再奚落他!将来你们都会渴望得到他所撒的一滴尿。」结果这位伟大上师的预言果真成为事实。萨迦师利在根本上师第六世康楚仁波切添佩宜玛(KhamtrulRinpocheTenpeiNyima-)的指导下勤奋地修持,并获得所有大手印(Mahamudra)最高深的教授,也因为他与蒋扬钦哲旺波(JamyangKhyentseWangpo-)处同一时代,所以有机会从蒋扬钦哲旺波处获得所有宁玛(Nyingma)派的传承与教示,因此能完全掌握大圆满(Dzogchen)的修持。历经许多年,萨迦师利在康区康巴嘎寺(KhampagarMonastery)上方的偏僻洞穴,与他的明妃和孩子们一块修行。家中每一成员,在与世隔绝和物质贫乏的条件下,非常快乐地过活和修行。然而那些气量狭小的僧侣不断地取笑他们,说他们是『那个住在上面洞穴的肮脏瑜伽士家族,把谷里的水都弄脏了。』直到第六世雍津仁波切学嘉昆虔(DrukpaYongdzinRinnpocheShejaKunkhyen)到访这个地方传法时,萨迦师利的卓越证量才为人所知。那时竹巴雍津仁波切刚好在萨迦师利窟洞下方的草原与随从们扎营,当他入定时,观见上乐金刚十三本尊曼达坛城,出现在萨迦师利所居住的窟洞地点。竹巴雍津仁波切好奇地问当地人,是谁住在窟洞里?他们回答说:「那个肮脏的瑜伽士!」于是竹巴雍津仁波切邀请萨迦师利来到寺院,并测试他的证量,竹巴雍津仁波切对萨迦师利的高深成就非常惊讶,并赐给他『竹旺萨迦师利』的名号(『竹旺』[Drubwang]意谓『伟大的瑜伽士』),还作了一首诗词赞颂他的伟大。直至今日,这首诗仍为萨迦师利各处的弟子和徒孙们所传诵。他也有个俗称叫『萨迦师利嘉那』,这是经米庞仁波切(MiphamRinpoche)证实对大圆满见地有深奥的理解所赐予的称号。经过这次事件之后,萨迦师利的盛名传遍整个康区,事业也随即兴旺起来。不久,他拥有数以千计的瑜伽士弟子,康区的悉地卡(Siddhikha)成了他主要的传法中心。大约在他圆寂的十年之前,夏迦师利应第十世嘉旺竹巴法王之邀,前往西藏南部的竹·桑安曲林寺传法,同时壮大竹巴法脉的发展。但因为更喜欢苦行的生活方式,他要求住在寺庙附近的一处偏僻之地。于是,嘉旺竹巴法王帮他在吉普(意为“快乐窟”)安顿了下来。夏迦师利成为了第十世嘉旺竹巴法王的根本上师,来自喜马拉雅地区各地的人结队前来向他求法。就这样,吉普成为了一个大型瑜伽修行中心,包括比丘、比丘尼、在家男女居士在内的所有学生,都在紧密的日程安排下精进修行。因为禁止修建房屋,这些弟子都居住在山洞、兽穴、帐篷、石窟里。夏迦师利还根据弟子们的不同根器,将这些修持者分别安排在两座山头,一座修大手印,另一座修大圆满。在这一时期,发生了很多证悟的征兆和奇迹,仅仅来到这个地方,人们的心念也会转变,这里的一切都浸染着佛法的光泽。
第十世嘉旺竹巴法王曾在玉树州囊谦县穿戴那若巴六骨饰↑↑↑
萨迦师利的弟子们亲睹并转述萨迦师利所展现无数的神通奇迹,其中包括他的身体变得完全透明,因此能看穿他身后的一盏酥油灯,而他的身形也没有投下影子。据说当时萨迦师利的每位弟子往生之时,也都展现极其美妙的征兆,显示他们极高的证量。萨迦师利的弟子和徒孙们仍然遍布喜马拉雅山各个地区,包括西藏与不丹,即使到了今日,他们对萨迦师利仍然怀着深邃无比的虔诚心,这点实在令人感到惊讶!
竹旺萨迦师利(DrubwangShakyaShri)↑↑↑
竹旺萨迦师利(DrubwangShakyaShri)↑↑↑
萨迦师利在生命即将结束以前,用他所有的赀财复修尼泊尔三座神圣舍利塔──博达那舍利塔、苏瓦扬布拿舍利塔以及那摩布达舍利塔。虽然复修工程无法在他住世时完成,他的儿子仍继续这项工程。萨迦师利有十个儿子,四个女儿,皆以自身的能力被尊崇为伟大的灵修导师和传承持有者。他的女儿全都是觉悟的瑜伽女,也是智慧空行母的化现,因此展现许多奇妙的神通力。
位于尼泊尔加德满都的博达那大佛塔↑↑↑
苏瓦扬布拿佛塔↑↑↑
舍身崖佛塔NamoBuddha,也译作南摩布达↑↑↑
长女阿禧轮确(AshiLhuncho)是第六世康楚仁波切添佩宜玛的明妃,他们的独子协楚董度(SetrulDondrup),后来成为康区非常著名的导师。次女阿禧卓卡(AshiDrolkar)嫁给一位宁玛巴导师,南卡吉美仁波切、阿津仁波切和家族是他们的后裔。三女阿禧阿配(AshiApay)为第七世度固确嘉仁波切的明妃,也是一位伟大的瑜伽女。幺女阿禧菩拉(AshiPhurla)为第十世嘉旺竹巴的明妃,第一世突谢仁波切(ThukseyRinpoche)即是他们的儿子。如果没有突谢仁波切的诞生,整个竹巴传承可能在历经文化大革命后完全瓦解。突谢仁波切无私地将此世的嘉旺竹巴法王培养成人,并在印度大吉岭(Darjeeling)重建竹桑噶丘林寺。
第一世突谢仁波切↑↑↑
这些女性以及她们的后裔,在生平和圆寂之时,皆展现了无限的空行母本质。许多关于这些伟大女性修行者的故事,至今仍未被揭示。萨迦师利的一生以及他的教示所贡献的一切,使他成为竹巴传承史中不可缺少的角色,尤其是关系到竹巴传承的瑜伽修行传统。萨迦师利身处一个非常迫切的时代,他所留下的典范,鼓励着人们继续深入修行,因此无论是在不丹、西藏、喜马拉雅山区,或是其他地方例如尼泊尔,其陀甸(Togden即『瑜伽士』的藏语音译)以及陀甸玛(Togdenma即『瑜伽女』的藏语音译)的传承,总是可以追溯到萨迦师利本身。萨迦师利的许多弟子就如他自己,都是非常平凡的众生,而能在一生中证达非常高的证量和修行。弟子当中有些是地位祟高的大师,包括来自拉达克的塔仓仁波切(TaktsangRinpoche)、第七世竹巴雍津仁波切雅吉旺波(NgagkyiWangpo),以及第八世竹巴穹恭仁波切图陀确吉嘉措(ChoegonRinpocheThutobChoekyiGyatsho),还有些是王族和学者。然而他务实简单而细心勤勉的修行方式,激励了数以万计的平凡众生,鼓励他们达到修行最高的层次。
本文摘自年一月版天龙杂志
扎日吉普寺简介
扎日吉普寺,第一世嘉旺竹巴法王藏巴嘉日来到该地后再在此地的“岩洞”里闭关修行并修建最初的扎日吉普寺,倍感喜悦,故而此地取名为“吉普”意为“快乐窟”。此后第三、第四世嘉旺竹巴法王、冈波巴大师的弟子吉普益西多杰等大成就者,都曾到此地进行闭关修行。
此地也是竹旺夏迦师利最后十年弘扬竹巴法脉地,故而此地殊胜无比。
扎日吉普寺美景
?感谢竹巴仓公众平台提供吉普寺资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