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什么是重性精神疾病?
答:重性精神疾病是指精神活动严重受损导致对自身健康状况或者客观现实不能完整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身行为的精神疾病。患者由于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表现有幻觉、妄想、思维障碍、行为紊乱等,并且社会生活能力严重受损。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等疾病。
73.怎样及时发现重性精神疾病患者?
答: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及时发现可以使患者得到早期治疗、正确干预,避免病情发展。如果家人发现以下现象就要引起注意:难以入睡、易惊醒;情感冷漠、失去以往的热情;喜欢独处、自语自笑,生活懒散,发呆发愣,外出游荡,夜不归家;敏感多疑、沉默少语,不与人交往;语言表达异常、话题不多、语句简单、内容单调;脱离现实,沉湎于幻想之中等。家人发现这些表现应主动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的医生联系,得到他们的帮助和指导。
74.重性精神疾病有哪些危害?
答:重性精神疾病可导致患者生活懒散、意志缺乏、行为怪异、悲观厌世,丧失了工作和生活能力,成为“精神残疾”;有的患者会不分场合打砸财物;有的患者会出现自伤、自杀行为,给家庭带来痛苦;有的患者打、骂他人,扰乱社会秩序;有的患者行凶伤人、毁物,行为触犯了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最严重的是患者持管制性危险武器实施暴力行为,或者纵火、爆炸等严重威胁公共安全或者他人人身、财产安全,行为触犯《刑法》。重性精神疾病会给家庭造成负担,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甚至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75.国家为什么提出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开展管理服务?
答:精神健康是与居民身心健康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做好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工作,不仅关系到千百万人的身心健康,而且关系到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对社会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开展管理服务是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点干预、广泛覆盖的方法,提供连续性服务,从而帮助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庭获得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76.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可以享受哪些健康管理服务?
答:
在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纳入健康管理服务时,需由家属或原来进行治疗的专业医疗机构提供疾病诊疗相关信息,同时为患者进行一次全面评估,为其建立一般居民健康档案,按照要求填写个人信息补充表。
对应管理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
在患者病情许可下,征得监护人与患者本人同意后,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内容包括一般体格检查、血压、体重、血常规、转氨酶、血糖、心电图等。
77.参加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能给患者和家属带来哪些好处?
答: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纳入健康管理服务,可以得到连续的免费服务,提供服务的医务人员都接受过专门的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培训。医生会主动地与患者和家属联系,每年四次随访患者,了解患者病情,如患者病情有变化,医务人员可以提供转诊服务;在患者病情许可下,征得家属与患者本人同意,每年还可以进行1次健康检查;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技能训练,有利于控制患者病情发展。
78.为什么建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个人信息表?
答:为了掌握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病情,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同时,还需要填写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内容包括:监护人姓名及联系方式,初次发病时间,既往主要症状与治疗情况,目前诊断与治疗效果,以及患者对家庭社会的影响等信息。主要是提供有关精神疾病的基础资料,以提高诊疗效果与管理水平,也便于医生随时与患者和家属取得联系,以便更好的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79.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随访服务有哪些内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随访服务有哪些内容?
答: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每次接受随访时: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危险性评估;检查患者的精神状况,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自知力等;询问患者的疾病与社会功能情况、服药情况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根据患者的危险性分级,精神症状是否消失,自知力是否完全恢复,工作、社会功能是否恢复,以及患者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疾病情况,对患者进行干预。
对患者和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及生活技能训练等方面的康复指导。
80.什么是传染病?
答: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主要有:
经空气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肺结核、腮腺炎、麻疹、百日咳等。
通过饮食传播引起的消化道传染病。如:细菌性痢疾、甲型肝炎等。
经蚊虫、血液等传播的传染病。如:乙型肝炎、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丝虫病等。
由接触体表传播的传染病。如:血吸虫病、沙眼、狂犬病、破伤风、淋病等。
81.国家法定报告的传染病有几类?共多少种?
答:我国规定的法定传染病有3类,共39种。
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26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对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病毒性禽流感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丙类传染病11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82.传染病的报告与公民有什么关系?
答:每个公民都有义务和责任及时报告传染病的疫情,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时,都应当通过传真、电话等方式尽快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医疗卫生机构报告。不得隐瞒、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疫情。
83.保护家人不得或少得传染病的途径有哪些?
答:一是控制传染源。
一经发现传染病患者,医院隔离治疗,对疑似甲类传染病患者,应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
对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患者离开后应对其污染的环境进行彻底消毒,对密切接触者要采取预防措施。
二是切断传播途径
呼吸道传染病,应通风换气,紫外线消毒空气,不随地吐痰,注意个人防护,如戴口罩等。
消化道传染病,要对患者的餐具等煮沸消毒,粪、尿、呕吐物等用漂白粉或来苏儿消毒。
经皮肤传播的传染病,家中注意防蚊防鼠。还要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避免和病人接触,不用别人的衣被、洗具等物品。
三是对易感染着加强保护。
对儿童、老人、病人进行预防接种。
加强饮食营养,提高抵抗力。
84.家中发现可以传染病或者有确诊传染病人时怎么办?
答:如果怀疑家中有人患了传染病,应做到:
马上到附近的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并配合医务人员对病人以及密切接触者进行治疗,必要时隔离治疗。
配合医务人员对家中被污染的环境、排泄物、生活物品等进行消毒。
接受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调查。
在没有治愈前,不能从事容易使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85.什么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的疾病,还有重大的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8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与居民有什么关系?
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都是直接危害居民健康的大事,应急处理就是政府动员各方面力量,为了将事件危害缩小到最低、对居民健康伤害减到最少,而制定的应急方案和解决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务人员,在发现这类事件时就会及时上报政府部门,并对事件伤者进行急救、转诊;还要开展相关知识、技能和法律法规的宣传,保护其他群众不再受危害,保障广大居民的身体健康。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