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常见皮肤病的诊治要点分析

研究白癜风的专家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624/5488012.html

近年来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迅猛发展,牛只的养殖数量逐年增加,养殖的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牛皮肤病作为牛病中的一部分,虽然发病率低,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对皮张的质量影响较大,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在这里,我们将牛的常见皮肤病的诊治加以介绍,增加人们对该类疾病的认识水平。

牛的皮肤病是皮肤及附属器官的炎症表现的疾病,包括很多种,在这里主要介绍——牛皮肤真菌病、牛寄生虫性皮肤病、牛乳头状瘤、牛嗜皮菌病、牛感光过敏、牛结节性皮肤病等。

牛皮肤真菌病01

牛皮肤真菌病又称牛钱癣,多发生在牛的头、脸、眼周围、耳根、颈部、背部、身体两侧、臀部等被毛较短的区域。临床上以脱毛、脱屑、渗出、结痂及痒感为主要特征,病变的皮肤肥厚,被毛脱落呈灰白色,该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潮湿的环境和蚊蝇叮咬有利于本病的传播。本病的诊断一般根据皮肤的病变即可确诊,必要时可以刮取病健部位的皮肤刮取物于载玻片,其上滴一滴20%的氢氧化钾溶液,盖上盖玻片,在火焰上微微加热3~5分钟,镜检可以看到各种真菌孢子和菌丝。该病的治疗,首先是挑选出患牛,对其活动的圈舍进行严格的消毒,可以选用盐酸特比萘芬、克霉唑、氟康唑、两性霉素B等抗真菌的外用药物涂抹患处。除此以外,可以用硫酸铜粉25份,凡士林75份,混合制成软膏,外用,隔5天涂抹一次。一般2次就可以收到明显的效果。

牛寄生虫性皮肤病02

牛寄生虫性皮肤病通常是由一定数量的螨虫、虱、牛皮蝇幼虫、盘尾丝虫、贝诺孢子虫等寄生虫对牛皮肤产生明显的损伤或是病理变化。由相应的寄生虫寄生于宿主引起的疾病,分别为螨病、虱病、皮蝇蛆病、盘尾丝虫病、贝诺孢子虫病。

(1)螨虫病是由疥螨科和痒螨科的螨寄生于体表及表皮内引起的一种慢性皮肤病。以患部剧痒、结痂、脱毛和皮肤炎症为特征。目前现有的药物只能杀灭其成虫,不能杀死虫卵,所以,在应用后经过7天在应用一次,且注意环境的消毒。常用伊维菌素、乙酰阿维菌素、莫西克丁、双甲脒等药物治疗。

(2)虱病是由牛血虱、毛虱寄生于牛体表引起以皮肤瘙痒、不安、脱毛、消瘦、发育不良、生产性能降低的疾病。诊断本病是在患病牛的皮肤上发现一定数量的毛虱或是血虱。虱病的治疗方法和所用药物与螨病相同。

(3)皮蝇蛆病是由牛皮蝇和纹皮蝇的幼虫寄生于背部皮下引起的慢性寄生虫疾病。临床表现皮肤疼痛瘙痒、精神不安,背部皮下隆起,穿孔。根据背部皮肤的的隆起病变,既可以确诊。治疗选用的药物主要是能够杀死移行的幼虫,有伊维菌素、多拉菌素、莫西菌素、乙酰氨基阿维菌素等药物。

(4)盘尾丝虫病是由盘尾丝虫寄生于肌腱、韧带和肌间引起的寄生虫疾病。主要特征是在寄生处形成硬结,没有热痛,确诊需要取小块病变皮肤,加生理盐水培养查出幼虫,或是剖检患部皮肤中发现虫体。治疗本病有效的药物是海群生(乙胺嗪)按照1kg体重80mg一次口服,每天一次,连用2天。此外也可以用伊维菌素、多拉菌素及伊立诺菌素进行治疗。

(5)贝诺孢子虫病是由贝氏贝诺孢子虫寄生于皮下、结缔组织、浆膜和呼吸道黏膜等处引起的寄生虫病。表现为皮肤脱毛、增厚、粗糙、皲裂,所以又将本病称为厚皮病。在潮湿、高热的季节多发,在我国内蒙古、黑龙江、吉林、河北等地呈现散发流行。本病的诊断需要取病变皮肤表面的乳突小结节,剪碎、压片、镜检,有包囊或滋养体。牛贝诺孢子虫病目前无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有报道用1%锑制剂有一定的效果。

牛乳头状瘤03

牛乳头状瘤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由乳头状瘤病毒感染黏膜及皮肤的上皮细胞,引起的一种良性或是恶性细胞的增殖传染性疾病。多数感染奶牛、肉牛、水牛、野牛。瘤体的形状多样,有的呈现圆形、手指状、叶状的突出物。本病多经吸血的昆虫或是体表的寄生虫进行间接传播。也可以经过患牛接触的物品,传染给健康牛。严重的病例会发生癌变,引起无法治疗。多数的情况都是良性的,根据皮肤上的突出瘤体就可以初步诊断,通过瘤体的病理切片才可以确诊。我国没有商品化疫苗。据报道自家苗和商品化疫苗有效的预防Ⅰ型和Ⅱ型乳头状瘤的感染。对于独立的瘤体可以用液氮法、烧烙法来进行有效的治疗。

牛嗜皮菌病04

牛嗜皮菌病由刚果嗜皮菌感染牛等反刍动物和人的一种人畜共患的皮肤性传染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局限性痂块和脱屑性皮疹为特征。根据腋下、腹股沟、阴囊和乳房等部位等皮肤的病理变化,体温无变化,可进行初期诊断。取皮肤病变涂片或是培养物镜下检出格兰氏阳性的分枝杆菌及排列成行的球菌状孢子,就可以确诊。本病可采用局部用药和全身用药联合的治疗方式,局部用肥皂浸润,去掉痂皮和渗出物,然后用1%的龙胆紫酒精溶液涂擦。也可以用生石灰g,硫磺粉g,加水ml,文火煎3小时,趁热涂布患处,每天一次,直到痊愈。

牛感光过敏05

牛感光过敏是牛食入了富含光能剂的食物或是应用了光敏的药物,或是有伴有遗传性疾病,或有肝脏损伤等情况下。机体吸收或是大量蓄积的光动力物质经过血液到达皮肤,在日光(紫外线)照射下,皮肤吸收紫外线的光子,无色素沉着(或浅色素沉着)的皮肤使电子被激活,皮肤发生光化学氧化反应。病变的皮肤发生红斑、疹块、溃疡、渗出、坏死、脱落。重症会出现皮腐毛脱,伴有口炎、结膜炎、鼻炎、阴道炎,呼吸困难等神经症状。

目前发现犊牛发生感光过敏的比例较高,临床症状十分的严重,遇到的出生1个月左右的荷斯坦犊牛皮肤上的无色素沉着区域的被毛全部脱落,包括四肢上的无色素沉着区的被毛,黑色的被毛全部存在,脱落被毛的皮肤充血等炎症明显。具体的原因不是很清楚,可能的原因或许是遗传因素,或是犊牛时期发生腹泻性疾病引起的药物用法不当、用量过大或是用药时间过长。肝脏损伤也是一个诱发本病的关键因素。本病的诊断可以根据临床症状,有外界阳光照射史等。感光过敏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通常采取避光饲养的方式,主要是避免紫外线的照射,防止皮肤病变进一步发展,对于已有的皮肤病变,外涂抗生素软膏,同时进行保肝防止继发感染,应用硼葡萄酸钙、维生素C、10%葡萄糖、扑尔敏、氨基酸、肝泰乐等药物来进行治疗。

牛结节性皮肤病06

本病于年在赞比亚首次被发现,在年一直流行于非洲大陆,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在非洲之外近年爆发于年和年出现在中东地区,年,本病沿着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边界向东于年8月间传入我国的新疆地区。年10月我国上报于国际兽医组织(OIE)。本病的传染源通常是患牛的唾液、血液、皮肤结节,该病的发生与吸血的昆虫有直接的关系,一旦发生本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头部、颈部、胸部、四肢皮肤(粘膜、器官)表面出现10~50mm广泛性结节,有的结节可以相互融合,随着发展,结节水肿,可能完全坏死、破溃。以及伴随着消瘦,机体的浅表淋巴结明显肿大,生产性能下降,呼吸加快、体温升高等临床症状。现在的研究表明,多种节肢动物具有吸食、携带和传播结节性皮肤病病毒。

本病的诊断方法可以用病毒的中和试验、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聚合酶链式反应等方法[5]。牛结节性皮肤病不建议治疗,发现临床病例及时上报并捕杀。目前我国建议用山羊痘疫苗(按照山羊的5倍剂量)对风险区的牛提前进行免疫,能起到很好的保护效果。

作者简介:徐熙亮,男(-),黑龙江安达人,执业兽医师,长期从事反刍动物疾病的研究与诊治工作。

精彩链接

牛病毒性腹泻防治乳肉兼用西门塔尔牛品种介绍牛瘤胃积食手术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ngxinyou.net/scgrzl/577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