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朐冯氏医学世家

临朐冯氏,自冯裕始,先后有冯惟敏、冯惟讷、冯琦、冯溥等人物,以文著世,载入史册,海岱学者,皆首推之,誉称“临朐冯氏文学世家”,此年版《临朐县志》已有记载。

18世纪中叶,冯氏一支,自祖居老龙湾畔迁居沂山北麓蒋峪西田峪口村,至冯惟敏后第十三世冯殿升,尊祖训,继家学,毕生执教,且耳提面命,教诲子孙:“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学而不必博,要之有用”,“须有一技之长……一以福国利人”。力遣子孙就读学业,继之后裔四代,深得家学蕴奥,自20世纪30年代至世纪末,从医者50余人,有教授、副教授、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21人,主治医师20多人,其中不乏医术精湛的国内外名医,为祖国医疗卫生事业乃至世界医学科学作出很大贡献,原国家卫生部部长钱忠信赞誉“岐黄医术,博古通今,思邈遗风,济世寿人”,堪称“医学世家”。

冯兰馨

冯兰馨,冯文修(冯殿升次子)之长子,年出生,年益都守善中学毕业,考入齐鲁大学医学院,在校时曾以优异成绩多次获得学院奖学金,并获得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年医院,矢志攻克疑难病症。

年,一位中年男子求其诊病,并告曾到齐鲁大学医学院被诊断为肝癌,不予治疗。冯兰馨为病人做详细检查,包括肝穿刺检查,竟发现此人患的不是肝癌,而是肝脏包虫囊病。他当即为病人作切除手术,从病人的肝脏中取出包虫囊(大的如鸡卵,小的如花生仁)百数十枚,整整装满6个大口瓶。病人很快痊愈。此事被齐鲁大学医学院获知,母校专家们自叹弗如,即派专人找到冯兰馨,将6大瓶包虫囊标本带回,留作研究病例。冯兰馨还屡次为病人无偿输血,以医术和医德博得“好大夫”称号。

年,冯兰馨被医院外科主任医师。年“七七事变”后,他被八路军聘往解放区行医,并多次举办医务人员培训班,为正在挺进大别山的第二野战军输送众多医务骨干。一位战士受伤后,腰部留有瘘管,长期漏尿,痛苦不堪。冯兰馨为其手术,将伤肾摘除,使瘘管闭合,很快即恢复健康。年,一位名叫凌静的女干部患严重甲状腺机能亢进,几乎丧失工作能力,冯兰馨在农村极为简陋的条件下为其作甲状腺摘除术,使她很快康复。年,时任中国人民大学监委书记的凌静见到冯兰馨,还再三表示感谢,说:“冯大夫,你使得我又为党多做了十几年的工作!”

年日本投降后,冯兰馨担任冀鲁豫边区行署卫生顾问。解放后,任前平原省卫生厅顾问、医院(现为北京西苑中医研究院)外科主任。年被错划为右派,遭受迫害。年起在河南医院外科工作,开始从事注射外科学的探索,并成立注射外科专门科室。注射外科技术中的半月神经节注射疗法于年问世后,效果虽好,但由于手术技巧要求很高,药物注射往往不到位,以致创造这种疗法的美国海瑞斯、德国哈特尔逝世后,就几乎无人再用。冯兰馨于年从旧文献中发现这一疗法,并大胆用于临床。经他长期研究,于年创造半月神经节不同部位选择性注射疗法。此法安全、可靠,男女老幼、身体强弱者,皆可就医,效果极佳。据冯兰馨和他的助手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例统计,无一例死亡,这个数字已超过80年代初国内外文献报道的任何医疗纪录。

冯兰馨虽屡遭磨难,但壮志不颓,积几十年医疗经验而专心著述。自年起,他先后发表医学论文18篇,特别是40万字的《注射外科学》于年由中国科技出版社出版后,在医学界引起很大反响。

冯兰馨始终不忘祖乡临朐。他几度探访故土,行医济世。除精湛的医术之外,他的医德更为乡人广泛传颂。特别是他行医“六戒”(一戒看病分亲疏,二戒家人闹特殊,三戒看病收分文,四戒看病接贿赂,五戒看病会亲友,六戒病人等大夫),已成为医务界同仁的座右铭。

年6月,冯兰馨在河南省新乡病逝。

冯羲人

冯羲人,原名冯兰芬,乃冯兰馨的二弟,年生于山西太原,年12月病逝于北京。他先后就读于济南进德中学及青州守善中学,毕业于齐鲁大学医学院。

年被聘为国民政府教育部医学教育委员会编译,参加全国医学教育规划、咨询及国际交流工作。“七七事变”后,与同学多人参加空军医疗救护工作,编入第四临时医务所,后辗转赴汉中、重庆等地,至兰州,先在空军总站医务室,医院工作。医院院长特邀,兼任该院内科医师,又赴医院内科主任兼医务主任。解放后携家返鲁,医院内科主任。年,国家卫生部成立卫生教材编审委员会,冯羲人经同学举荐,调任该委员会任编审。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成立,与卫生教材编审委员会合署办公,冯羲人任教材编辑组组长,负责国内从基础到临床的各学科统一使用的教科书的编辑出版工作,后任编辑室主任。年后,任专职编审。

冯羲人年退休后,“甘为他人做嫁衣”,继续任医学杂志编审。他常谓:“每发一得意稿,如得一宝;每改一重要错,如去一祸。天长日久,兴趣弥浓,以至乐此不疲,终生以之。”这是他从事医学编辑工作的最大慰藉。他曾赋诗述怀:

出了坏书害煞人,选题必须极认真。

作家务求能找准,内容层次细剖分。

质疑要多查问想,落笔绝须重千钧。

手不必高眼要高,为人作嫁甜在心。

冯兰洲

冯兰洲,冯文鸿长子,冯兰馨叔兄。中国当代著名寄生虫学家、医学专家,事迹已被收入《辞海》。曾任协和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院教授。建国后,任中国协和医学院、中国医科大学教授,中国医科院寄生虫病研究所所长等职。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早期院士),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毕生从事医学寄生虫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对马来丝虫和班氏丝虫微丝蚴的比较形态研究有很大成就。他首先确定中国丝虫病和疟疾的主要蚊虫媒介,并对中国蚊虫区系分布的调查加以系统整理。还对中国白蛉在传播黑热病方面的作用进行过深入研究。主要著作有《中国血丝虫病之分布及其传染法》、《中国浙江马来微丝蚴的中间宿主》、《中华按蚊传染马来丝虫的进一步研究》、《寄生虫病学》(与毛守白共同主编)、《医学昆虫学》等,一生著述计达四十余部,颇为国内外医学界推崇。因年版《临朐县志》已详载,故从略。

冯兰魁,冯殿升长孙、冯文友之长子。生于年。医院学习,医院,后迁蒋峪开广生诊所。他医德医风极佳,故乡亲联名赠匾一块,上书“济世活人”,署名者达50人之多。年因患肺结核去世。

冯兰蓁

冯兰蓁,冯兰馨四弟,生于年。高中毕业后考入山东医学院,因战乱学校迁往四川万县,他两次欲去该学院报名未遂,只好跟随胞兄冯兰馨在河南省濮阳习医。年参加新乡地区中西医班,获优等成绩奖。医院业务副院长,因侍奉母亲,医院工作,年在该院退休。

冯兰滨

冯兰滨,冯兰洲之三弟,年出生,年上海医学院毕业后,医院(医院)内科工作。年转沈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内科工作,后转附属三院传染科,直到年病逝。生前曾教授两名硕士研究生。

冯兰湘,冯兰洲之五弟,生于年。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现北京医科大学),后又参加南京中央卫生研究院华东分院寄生虫学高级师资训练班,年任天津医学院寄生虫学助教,年调任上海中国医科院寄生虫病研究所研究实习员。年调南京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由助教、讲师、副教授至教授,直到年退休。他曾参加编写《人体寄生学》、《中国人体寄生虫病文献提要》和《人体寄生虫电镜图谱》等书。其中,《图谱》一书获广东省科技成果二等奖。

冯芝庭

冯芝庭,原名冯兰茂,冯殿升四子文选之长子,生于年。青年时期就以行医为掩护,进行地下革命活动,抗战时期历任八路军中队长、支队后方司令部医务处主任、鲁中军分区卫生处长、后勤处副处长、鲁中九师卫生处处长。解放战争中,任八纵卫生部副部长、三野二十六军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队长、华东军区公安部上海警备区后勤部副部长。年授予上校军衔。年转业任徐州医学院中共党委书记兼院长,颇具声望。年于上海病逝。巾帼“兰”字辈中,冯美英、冯奎英,亦为所供职地区医疗卫生界知名人物,较之父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实非过誉之辞。

冯克一

冯克一,冯兰馨之长子,年出生。~年在泰安耶稣家庭书院医药部半工半读学医。年6月到冀鲁豫军区卫生部任医生,后到医务干校学习,任巡回手术队队长。年曾代表解放区在濮阳、郑州与国际救济总署美国代表谈判兼作翻译。之后,他医院眼科、医院和中国医医院进修,年获国家卫生部颁发的医师证书,医院外科副主任。“文化大革命”中,虽遭冲击仍埋头钻研业务,仅年就做大小手术多例,广受群众赞誉。年又在北京通县参加国家卫生部举办的胸外科医师进修班学习一年。医院任副院长、胸外科主任医师、外科教授,新医院副院长、外科教授,并任中华医学会新乡分会会长、医学会河南省分会理事、省心胸外科分会理事、省普外科分会理事、新乡市科委常委。同时兼中国农工民主党新乡市委主委、河南省委常委等职,他是农工民主党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新乡市人大科教文卫工作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政协委员、新乡市政协常委。年医院开展首例“食道癌根治术”,帮助眼科开第一例“白内障瓣状摘除术”,继为第一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第一例“胰头癌切除术”……多年来发表有《氨水洗手法》、《截肢术》、《胆囊切除术》、《口腔黏膜色素沉着胃肠道多发息肉症》、《横膈膨升症》等文章。年与其父冯兰馨合著的40万字《注射外科学》由中国科技出版社出版,并在香港、莫斯科等地展出,引起国内外同行的







































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的医院比较好
白癜风早期症状及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ngxinyou.net/scgrzz/106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