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命蜱虫钻人体内吸血,已致多人死亡,

中科白癜风公益活动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00352152225524141&wfr=spider&for=pc

蜱虫:小小黑点带来的大危险又到了蜱虫高发季!每年到了这个季节都有不少人被蜱虫咬伤,蜱虫还曾在一个月内就致3人死亡。那么,蜱虫的危险在哪里?如果被咬了该怎么处理呢?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蜱虫的相关知识。

蜱虫的基本情况蜱虫又叫“草爬子”,不属于昆虫,是蛛形纲的一种体形极小的节肢动物寄生物,平时以吸血为生,它们的宿主范围很广泛,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都可以作为它们的宿主。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蜱虫一共多种,大多生活在森林、灌木丛、草地、牧场等地。

蜱虫的成长阶段一共分为四个阶段:卵、幼虫、若虫和成虫,除了卵阶段以外,其他三个阶段都存在吸血行为。它们体型很小,被叮咬之后不容易被发现。不过蜱虫会随着不断吸血把体重增加至80-倍左右,等发现自己被咬时蜱虫已经变得很大了。危险一:处理不当被蜱虫叮咬之后带来的危险一般有两个方面,一是处理不当。

蜱虫体型很小,在被叮咬之后不疼不痒,很容易被人忽略,或者在发现之后会把它当做普通小虫子处理,比如直接拍死或者直接扯掉。这么做的结果是很容易把蜱虫的吸血口器扯断在皮肤里,之后蜱虫分泌出来的有害物质很容易导致感染、发热、血小板快速下降等情况。同时还会伴随恶心、呕吐、腹泻等,严重的还会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那么,被蜱虫咬伤后怎么处理呢?首先不要用手直接拔出,因为这样很容易把蜱虫牵引的口器留在皮肤里,应该用细长的镊子夹住蜱虫的头部,慢慢拔出。拔出之后用酒精或碘酒消毒伤口,观察伤口是否发红,如果红肿或发热应及时就医。

危险二:感染疾病蜱虫是一种可在动物和人中间传播疾病的媒介,有多种病毒都可以通过蜱虫来传播,其中包含鼠疫、出血热、森林脑炎、巴贝斯虫病、莱姆病、“新型布尼亚病毒”(又叫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81种病毒、31种细菌和32种原虫性疾病。

而且要知道,蜱虫的宿主比较广泛,常见的不止人类和家禽,还有活动范围较大的鸟类,一旦携带病毒后果相当严重。不过也不用过于担心,蜱虫感染病毒的情况比较少见,而且需要长时间叮咬(大于24个小时)传播疾病的几率才会比较大,平时如果被蜱虫咬的话及时处就可以。预防蜱虫咬伤除了及时处理和及时就医之外,还需要注意预防蜱虫咬伤。

在户外活动时应穿长袖长裤,尤其是到森林、草地、山区等地时需要注意防范。可以在衣服和裤子上喷洒防蚊虫喷雾剂,对于宠物也需要定期给它们除虫。此外,在回到室内之后需要检查身上有没有蜱虫,以免被忽略。总之,蜱虫虽小,但却是一种带来大危险的虫子。我们需要认真对待和预防,避免蜱虫咬伤给我们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危险。

被蜱虫叮咬后感染病毒的事件近年来频频发生,不仅有儿童和成年人被咬后感染发热、咳血等症状,甚至有人因此不幸死亡。最新的一例是一位女子在拔草时被蜱虫咬伤,由于没有正确处理,导致感染病毒最终不治身亡。那么,被蜱虫咬了该怎么处理呢?如果发现自己被蜱虫咬了,切不可直接拔掉,因为蜱虫的口器很容易留在皮肤里,导致感染严重。

如果时间在24小时内,可以在蜱虫身上涂抹酒精,使蜱虫放松,然后用镊子夹住蜱虫的头部给它垂直取出来,取出之后在伤口处进行消毒。当然,如果没有把握的话也可以直接就医,取出之后还要密切观察身体的情况,如果出现不适或者发烧的情况一定要立刻就医,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如果发现蜱虫时已经超过了24个小时,建议直接就医,就医生处理。

被蜱虫咬伤时,及时处理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平时的预防和防护。蜱虫通常活动在草丛、树林等地方,如果平时在野外游玩,或者带孩子去草地游玩时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比如穿长袖衣服,避免被叮咬。此外,开车进出草地时也要注意不要将车辆开进去,因为这会扰动蜱虫的生活环境,增加被叮咬的风险。

预防和防护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因为一旦被蜱虫咬伤感染病毒,后果将不堪设想。除了一些比较常见的疾病,如布尼亚病毒病、莱姆病等,还有一些罕见的病毒,如新型布尼亚病毒等,都可能通过蜱虫传播。因此,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加强自我防护,降低被蜱虫咬伤的风险。总之,被蜱虫咬伤后处理不当,会导致感染病毒,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在预防和防护方面,我们应该加强个人防护,避免被蜱虫叮咬。如果不幸被咬,要及时正确处理,避免留下口器导致感染。同时,也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ngxinyou.net/scgrzz/1178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