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无言
历史有痕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70年前隆隆炮火中
志愿军们不惧生死
保家卫国
保卫和平
70年后的今天
这些英雄又在哪里?
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作战70周年。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弘扬和光大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革命精神。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向参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健在的志愿军老战士、老同志颁发“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在这次寻找英雄的路程中内蒙古医科大学赫然在列,让所有人感到意外和惊讶的是,在这份纪念章颁发对象的名单中,出现了很多我们熟悉的身影,英雄无言,历史有痕,今天我们要找寻的就是这14位“深藏功名”的无言英雄。
在内蒙古医科大学图书馆的档案室中,
一份来自于姚文炳教授的手书,
帮助我们打开了那段尘封已久的英雄历史
01
是您点亮医大华章
姚文炳教授,出生于年,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毕业后以研究员身份在北京协和医学院从事寄生虫方面的研究工作,年起,在北京医学院寄生虫教研室任教。
然而,抗美援朝这一场特殊的战役改变了姚文炳的人生轨迹。
年1月27日夜,美国飞机多批从该军阵地上空低飞盘旋,却没有像往常一样俯冲投弹。次日早晨,志愿军第42军第团在驻地金谷里山坡上发现大量苍蝇、跳蚤等昆虫和蜘蛛。随后,第团在外远地、龙召洞等地也发现了大批昆虫,蜘蛛和形似虱子、黑蝇的昆虫,面积约6平方公里。第42军在分析了有关情况后,初步判断:“此虫发生可疑,数地同时发生,较集中密集,可能是敌人散布的细菌虫”。
但当时该军卫生技术设备和水平有限,无法确认到底带有何种细菌,因此除立即采取措施焚烧昆虫外,马上把情况报告志愿军总部,彭德怀司令员当天即打电话给第42军军长吴瑞林指示采取措施,消灭昆虫。此后,志愿军部队连续在朝鲜前方和后方多处发现疑似美军投掷的蜘蛛、苍蝇、跳蚤等昆虫。
随着细菌弹的落地,朝鲜历史上早已绝迹的鼠疫、霍乱等传染病又发生了,回归热、天花、伤寒也开始流行。情况越来越严重,特别是死亡情况出现,开始在中朝部队和朝鲜居民中引发恐慌。尽管对美军投放细菌的检验工作依旧在进行,所发现的昆虫中到底带有多少种病菌尚需进一步检验。防疫急如星火。一旦爆发疫情,不但将在志愿军部队中引发极大的恐慌,直接影响部队作战,且将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产生重大影响。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断然决策:立即在志愿军部队展开反细菌战斗争。
姚文炳教授正是在这样的危机情况下,抵达朝鲜,专门负责调查、揭发美军发动细菌战的罪恶事实。据统计,在反细菌战过程中,最终查出并确认的病菌,包括鼠疫杆菌、沙门杆菌群等,达10余种。确诊和疑似与细菌战有关的传染病患者名,死亡名,其中包括确诊和疑似的鼠疫患者57名,死亡7名;疑似霍乱患者13名,死亡7名;确诊天花患者6名。这次对病菌的检验工作,集中了当时中国最优秀的专家,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集合各种专家进行多学科的联合研究攻关。由于在反细菌战中的突出贡献,姚文炳教授被授予“朝鲜国家勋章”。
02
医大永远牢记您
回到祖国的姚文炳教授,在年,响应国家号召,支边来到内蒙古医学院,负责筹建寄生虫学教研室,并担任教研室主任,这一待就是50年。
在建校初期,寄生虫标本奇缺,姚文炳曾亲自动手制作标本,为扩充标本,他还特意用狗体培养出一批国内奇缺的细粒棘球绦虫的成虫标本,与兄弟院校进行交换,得来一批血吸虫、丝虫标本等。通过亲自制作、与兄弟院校交换等方式,他为学校积累了丰富的标本,办公室也几乎成了标本室,学生们在课堂上能看到各种珍贵标本。
在教学科研中,姚文炳教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在中国首次记录宽额鼻狂蝇等5种蝇种,首次从8种动物体内查到有自然感染旋毛虫。因在医学昆虫研究工作的卓著成就,年,姚文炳教授被载入《二十世纪位杰出科学家》,年,被载入《有世界影响的位先驱者》,年,被载入《世界蜱螨学家词典》。到72岁退休时,姚文炳教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教育教学一线工作50年。
03
学习榜样奋力前进
作为老师,姚文炳教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钻研一生,育人无数;作为学者,姚文炳教授一生致力于提升中国寄生虫学的影响力以及培养寄生虫学优秀人才。而作为70年前的战争英雄,姚老却从未提及。鹤发银丝映日月,担心热血沃新花,其家国情怀、赤子之心、医患之情如碧草之芬,幽兰之馨,芳香无尽。
李白在他的名篇《侠客行》中写道:“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写的就是古代侠客行侠仗义,却不留姓名,了无牵挂,拂衣而去,与朝露晚霞为伴,与清风明月为客,深藏功与名。然而,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书写无悔人生、创造新的业绩,需要我们以老英雄为镜鉴,向老英雄看齐,向老英雄学习,赓续深藏功与名的初心使命,用榜样的力量推动奋进的脚步,努力奔跑、接续奋斗,以“无我”情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书写顶天立地的“大我”人生!
图文编辑:毕倩瑶郝洪波
图文提供:耿灿
掌上内医带你了解内医大,有活动,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