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你所不知道的寄生虫二三事

各位铲屎官注意了!你所不知道的寄生虫知识,都有可能会影响主子的健康。因此,熙熙今天来带各位铲屎官来学习一下寄生虫的知识(由于寄生虫图片实在是太恶心了,这里就不放出了。)

本文适用于一切有宠物的家庭,尤其是:

1.新接收猫咪的家庭,尤其是流浪猫;

2.同时喂养家猫、流浪猫的家庭;

3.想通过学习,做到科学护养,保证猫咪健康成长的家庭。

猫咪寄生虫有哪些?

体外:跳蚤、虱子、蜱虫、各种螨虫

体内:蛔虫、钩虫、绦虫、球虫、弓形虫......

体外寄生虫

我们先来学习一下体外寄生虫。

顾名思义,体外寄生虫是在猫咪皮肤上的,主要有跳蚤、虱子、蜱虫,肉眼可见。螨虫种类比较多,如:耳螨、疥螨等,大多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

体外寄生虫靠吸血和吃皮脂屑为生,外出的猫咪会比较容易感染,或者由人类带回家感染猫咪。跳蚤、蜱虫这类吸血的寄生虫,如长期寄生在猫咪身上,会造成猫咪贫血、营养不良,尤其对小奶猫的健康影响大。

猫咪的体外寄生虫会通过猫咪感染人,造成过敏性皮炎,或引发感染其他寄生虫,通常注意猫咪卫生和搞好环境卫生,可以避免。

跳蚤

在猫咪皮肤表面产卵,一天可以产4-20个卵,虫卵1-10天会孵化,幼虫9-10天会有三次脱贫,蛹会在5-10天变成成虫,成虫可以存活3-4周。按照跳蚤的生长繁殖规律,感染跳蚤的猫咪体外驱虫的频率应为1次/月,并且至少隔离1个月。

如果发现猫咪感染了跳蚤,怎么办?

如果你发现猫咪身上有黑色的跳蚤排泄物,或者拨开猫咪的毛发身上有跑得很快的小黑虫,那就是跳蚤了。铲屎官们要赶紧隔离猫咪,用体外除虫药杀虫,并清洁家里的每个角落,如果跳蚤引起了过敏性皮炎,还要带去看医生用药物治疗。虱子、蜱虫也是一样。

螨虫

主要是耳螨,如果发现猫咪有挠耳朵的习惯,一定给它检查下耳朵,看看是否有耳疥虫感染。如果没有耳垢没有臭味,就不需要每天清理,过度清理反而会造成发炎,因此健康的耳朵,一个月清理1-2次即可。

如果有耳螨或者发炎,要根据兽医师的指示,进行相应的耳朵护理。耳螨过多,也会对猫咪和狗狗造成非常严重的问题,比如耳道溃烂。

体内寄生虫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体内寄生虫。

猫咪体内寄生虫,很多是接触到被虫卵污染的食物、水或粪便造成的,如蛔虫、球虫、鞭毛虫等。绦虫则是由猫咪舔食了感染虫卵的跳蚤造成的。心丝虫是通过蚊子叮咬传播。一般来说,成年猫感染了体内寄生虫不会致命,幼猫则会呕吐、拉肚子、营养不良,甚至死亡。

感染了体内寄生虫可以从猫咪的粪便、呕吐物看出来,绦虫还会通过猫咪的菊花把节片排出体外。

定期给猫咪体检,通过检测粪便就可以对猫咪是否有体内寄生虫做出精准的判断。如果感染了寄生虫,根据兽医师的指示进行相关的治疗,平时也要定期进行体内驱虫来预防体内的各种寄生虫。

多长时间驱一次虫?

有人说三个月一次,也有人说一个月一次。这取决于猫咪的状态,医院的判断,确定带有寄生虫,则按照药物使用说明和医嘱进行治疗。如果只是预防则选择适当的驱虫药按照说明书使用。冬天三个月一次,夏天一定要每月一次。

驱虫药对猫咪有毒吗?

“是药三分毒”,但是要一分为二来看,既要看剂量也要看毒性。驱虫药对虫有伤害,对猫咪身体也有损害。但是,如果按照正常剂量使用,是对猫咪没有毒的。驱虫药有可能会有副作用,但是情况实在是少之又少。

蛔虫

蛔虫产卵量很大,每条雌虫每天可以产卵20万个,而且虫卵也很顽强。因此要每天清扫猫窝,保持好环境卫生,尤其是,那些从来不刷猫碗的铲屎官,每天主子吃完饭,你把碗刷了。不要喝自来水,水勤快点换,最差也得一天换一次。每个月检查和驱虫一次。为什么这么频繁呢?因为大多数猫咪体内会有蛔虫,而且母猫很容易传染给小猫。有蛔虫不怕,怕的是体内蛔虫太多,因此要定期检查和驱虫。8个月以后,每3个月检查和驱虫一次即可。

钩虫

对小猫影响较大,但是钩虫的幼虫很害怕阳光和干燥,因此保持猫咪用品的干燥很重要,猫窝经常拿去晒晒太阳。另外,定期去检查粪便,若有虫卵及时驱虫。

绦虫

细心的铲屎官可能经历过这种情况。有一天,你陪着小奶猫玩,忽然发现它的菊花里爬出了像白色芝麻那么大的会动的虫子,那个是什么东西?那个就是绦虫的孕节,这个孕节动一会儿就不动了,并且干燥变成白色粉末。铲屎官,这可真不是虫子死了,而是孕节破裂,释放出里面的虫卵,这时候猫咪舔屁屁,就会把虫卵吃掉,然后进一步感染。

绦虫的预防,每个季度进行一次预防性驱虫,生骨肉喂养的铲屎官,每个月驱虫。

心丝虫

这里把心丝虫放在最后讲,是因为心丝虫感染是比较严重的寄生虫感染。心丝虫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狗、猫、人类都会感染。心丝虫很可怕,会寄生在动物的心脏、肺脏、血管中,造成心肺系统无法修复的损伤,甚至导致死亡。

携带心丝虫幼虫的蚊子叮咬动物后,心丝虫幼虫进入动物体内,最早在感染70天后,到达心脏,并发育成熟进行交配。感染后差不多6个月以后,才会出现症状。感染了心丝虫的怀孕猫妈妈,会通过胎盘,传染给宝宝。

可以通过查血、X光、超声检查等多种方式检查是否有心丝虫感染。心丝虫感染后,狗狗有药物可以治疗,猫咪目前还没有安全有效的药物,因此预防很重要。因为是通过蚊子传播,所以在夏天(建议从你发现家里有蚊子那天开始)每月驱虫一次,冬天可以三个月一次。

另外,如果确诊心丝虫感染比较严重,要听医生的话,对症治疗,不要盲目使用驱虫药,因为有时候因为驱虫,大量虫子阻塞血管,造成死亡。

写在最后

最后熙熙再强调一遍:驱虫很重要,冬天三个月一次,其他时间一个月一次,按体重给药,环境卫生保持好,刷碗刷盆别偷懒!!寄生虫快消失,主子身体变好,铲屎官心情好,生活没烦恼!

文/MYAO

图/猫啊猫

编辑/赵丹华

排版/Colina

图片来源《猫日记-猫咪总动员》

内容转载自《寄生虫知多少》

想知道更多关于猫咪的知识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ngxinyou.net/scgrzz/620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