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菜农老罗走进了相熟的一家农资店,要了一包打蓟马的药。之前他用过车仔佬的药,觉得效果不错,可是最近找不到了:“1公斤装的元,比零售店的便宜20元,而且是用过有效果再给钱。”
车仔佬是珠三角地区菜农对农药游商的称呼。车仔佬中既有正规厂家或零售店销售员,也有私自配药或分装农药的人。他们游踪不定,但只要熟客打电话过去,便会按照约定的品种数量和时间,送货上门。
南方农村报记者调查发现,这些车仔佬多靠专卖“三无”、“加料”农药为生,“三无”农药一般是指车仔佬售卖的没有标签的“白瓶”农药,农户购买这些农药,连具体的生产厂家都无法查看。所谓“加料”农药,是指添加别人专利或没有登记的隐性成分的农药。
南方农村报记者龙镇
用正规包装掩护私改配方
车仔佬人群来源的复杂,导致了药源的复杂。中山某农资店陈老板向《农财宝典》记者透露,车仔佬的药有些贴了标签,有些只是用没有任何标识的白瓶子装着。菜农说打吊丝虫效果很好那些,或多或少添加了高毒农药成分,其他的如打蓟马、跳甲的杀虫剂,一般是从正规厂家拿货出来混配的。
“车仔佬的药多是正规的药,包装也是正规的包装,只是成分配比跟包装不符。”惠州市博罗县一名农资经销商透露,现在蔬菜害虫抗性来得快,倘若完全按照包装标明的成分配比,已经很难有杀灭作用。但按照正规程序做登记、改包装,时间太久,会耽误杀虫时机。
“竞争太大了,一些正规厂家不私改配方根本生存不了。”上述经销商表示,相对于以前,现在车仔佬销售的药规范很多了,一来政府查得严,地下加工厂几乎绝迹;二来农民用药比以前谨慎很多,不会随便购买不合规格的农药,以免遇事反受其累。大菜场用药会更规范。
“五六月份用药旺季时这些人很多,他们出现的话,我的药至少少卖3成。”陈老板希望有人能管管这些车仔佬,不过如果要他出面去指证却不能:“店面在这里,老人小孩也在这里,万一他们过来报复,我们躲不了。”
《农财宝典》记者随后找了两名有车仔佬电话的菜农,希望能约见,不过他们说手机里没有保存电话,婉拒了记者的要求。他们的担心跟陈老板一样。至于担不担心“白瓶”农药里有高毒成分,他们都称是不是高毒自己判断不了。
车仔佬行踪不定,但只要熟客打电话过来,便送货上门。
“我们每年联合工商、公安、质监开展农资专项打假联合行动,深入乡村检查有无流动商贩向农民兜售不合格农资商品的行为,同时定期开展种植企业、种植户农药使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通过源头追索杜绝假劣农药流入田间地头。”佛山市农业局工作人员告诉《农财宝典》记者,无牌无证流动销售农药属违法行为,销售的农药质量参差不齐,多为掺假劣质农药,一方面造成当地农药市场的混乱,另一方面种植户对伪劣产品的识别能力差,易上当受骗,造成经济损失。
“白瓶”农药竟是市场“策略”
一名厂家技术人员透露,在一些农资零售店内也会售卖没有标签的“白瓶”农药,而且只卖给熟人。这些农药也是正规厂家生产的药,只是市场竞争激烈,为了不让农民知道药的名字,好让农民都在他那里拿货,故意在销售前把标签撕掉。
网络配图
一名刚“入行”车仔佬不久的种子商表示,种子的生意越来越难做,一方面大的种子店有自己的渠道,自己的种子很难进场。另一方面,菜场赊销成风,种子如果不赊销根本做不起来,若遇上天气灾害,菜农弃田逃跑的事情时有发生,风险太大,唯有尝试去拿点农药,跟种子一起卖给菜农,这样才能多赚些。
由于对农药不熟悉,他进货很谨慎,渠道主要是国内规模较大公司或外企的经销商,一些小的或者名字都没听过的公司的货不会要:“如果药没效果或者有药害,不但农药生意砸了,种子生意也会没的。”
不过他也知道有胆大的“同行”以前有拿原药配好,再分装销售给较为固定的菜场,价差大,利润不菲。后来查得紧,改做品牌包装药了:“开农药店要有相应资质,很难办下来,而且现在农资生意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做,赊销太多,很多农药店熬不住关门了。我也不知道还能做什么,走一步算一步吧。”
彩蛋在此:如何选购安全农药农民在选用农药时,为避免购买到假劣产品,应注意几个方面问题:
一、选择正规的农药经营店。
正规农药经营店有工商部门发放的营业执照,各种规章制度悬挂上墙,经营人员熟悉农药管理政策,具备植保或农药专业知识,对销售的农药产品能够为顾客提供购买凭证,并告知该农药产品使用技术、方法及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