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党史我来讲rdquo第

·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

抗疫斗争及其经验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长期战乱、灾荒、医疗资源匮乏、卫生习惯差等原因,导致鼠疫、霍乱、天花、血吸虫病等传染病在我国仍不同程度发生,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其中,鼠疫、霍乱和天花属于甲类烈性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病死率高、危害性大等特点。当时,鼠疫在东北、东南、西南的许多地区肆虐。年下半年,内蒙古察蒙租银地发生鼠疫疫情,并传播至河北一带。年初,福建华安、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等地均发生过鼠疫。据统计,年至年,全国8个省(区)有人感染鼠疫,死亡人,死亡率为33.02%(张义芳等:《中国地方病防治四十年》,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第16页)。霍乱从年传入我国,至年的百余年间,我国发生大小霍乱疫情近百次,给人民群众造成了深重灾难。在—年间,全国霍乱发病人数达人,死亡人(王育民、薛文华、姜念东主编:《中国国情概览》,吉林人民出版社,第—页)。新中国成立后,霍乱虽然很快得到遏制,但各地仍有零散病例出现。年全国天花患者共人,到年仍有13个省出现天花病例(李洪河:《建国初期的卫生防疫事业探论》,《党的文献》年第4期)。此外,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钩虫病和黑热病是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在我国流行最广、危害最大的五种寄生虫病,以血吸虫病危害最大。到年,疫区遍及长江以南各省份,患者达万人,受感染威胁的人口超过1亿。例如,安徽贵池县一个村庄多户,由于血吸虫病流行,到解放时仅剩1户4人(陈海峰:《中国卫生保健史》,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页)。面对各类传染病的侵袭,党和政府带领灾区群众大力开展抗疫斗争,逐步形成了卓有成效的抗疫体制、抗疫网络、抗疫举措、抗疫防线。分别于年8月、年12月、年12月召开三次全国卫生会议,制定了“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卫生工作方针,逐步恢复、整顿、发展医疗卫生机构,集中力量迅速控制和消灭危害严重的传染病。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抗疫斗争借鉴了我国古代应对瘟疫采取的隔离传染源、药物治疗、免疫治疗等方式,并结合实际采取了务实高效的抗击举措。一是封锁隔离、切断传染源。为防止传染病传播、蔓延,各地严格执行封锁隔离,杜绝疫情的扩大传播。二是坚持中西医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医疗资源匮乏、药品供应不足的情况,制定了“团结中西医”的卫生工作方针。中西医结合防治传染病,尤其是以中医的理论和方法防治传染病,是新中国卫生抗疫事业的一个创举。三是推行预防接种。战胜疫情的最有效手段是疫苗研发与接种。通过接种和预防注射,提高了广大群众的免疫力,阻止了传染病的滋生和蔓延。总之,在党的领导下,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抗疫斗争取得了显著成绩。鼠疫基本消失,天花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急剧下降,血吸虫病、疟疾、黑热病等传染病也得到了有效控制。抗疫斗争改善了城乡卫生环境,使人民群众养成了清洁卫生习惯,使科学的抗疫理念深入人心。文章来源于《光明日报》年10月28日《从抗美援朝战争中汲取敢打必胜的精气神》部分章节“党史我来讲”第二十八期

从抗美援朝战争中汲取敢打必胜的精气神“党史我来讲”第二十七期

赶考:从年春天出发“党史我来讲”第二十六期

黄克诚不怕得罪人“党史我来讲”第二十五期

杨靖宇的抗日传奇故事“党史我来讲”第二十四期

共和国革命老兵庄益衡“党史我来讲”第二十三期

领袖的魅力“党史我来讲”第二十二期

党旗的故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ngxinyou.net/scgrzz/811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