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胀最多的是指水肿,另外还有气肿、风肿、疔肿等。水肿是按之凹陷,过后留下明显压痕,很久才消退。气肿则是按之凹陷,按压过后很快恢复原状。风肿则是位置不定的局部肿胀,疔肿是病原微生物所致。羲黄理论认为肿胀是人体空间结构变化,属于兑卦范围,在人体对应肺系统,肺系统主组织液(经络)循环,上皮组织属于肺系统,所以大多数肿胀都是皮下组织液集聚形成的。
1水肿
水肿是指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水肿可分为全身性与局部性。当液体在体内组织间隙呈弥漫性分布时呈全身性水肿(常为凹陷性);液体积聚在局部组织间隙时呈局部水肿;发生于体腔内称积液,如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心包积液。一般情况下,水肿这一术语,不包括内脏器官局部的水肿,如脑水肿、肺水肿等。
《内经》把水肿称作“水”、“水肿”,并分为“风水”、“石水”、“涌水”等证候;《金匮要略》又称“水气”。《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皮水其脉亦浮,外证胕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喘;石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黄汗其脉沉迟,身发热,胸满,四肢头面肿,久不愈,必致痈脓。”
《丹溪心法?水肿》:“大凡水肿,先起于腹,而后散四肢者,可治。先起于四肢,而后归于腹者,不治。大便滑泄,与夫唇黑,缺盆平,脐突,足平,背平,或肉硬,或手掌平,又或男从脚下肿而上,女从身上肿而下,病皆不治(难治)。”
先天坎卦居于后天兑卦位置,肿胀属于兑卦,水属于坎卦,水肿是人体最主要的肿胀。
1.1全身性水肿
肾主水,人体之水都与肾系统功能有关。
1.1.1心系统:心系统八卦为离卦,有水火两重性,也就是心系统也有水的特性,心系统功能异常导致水中现代医学称心源性水肿。常见于右心衰竭,心包炎等。
心力衰竭时可引起水肿,衰竭的程度不同,水肿的程度也不同,可从踝部发展至全身。严重的水肿除下肢外,上肢、胸部、面部均可发生,甚至胸腔、腹腔、心包内也可见积液。临床上有心脏病病史、有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下肢水肿在活动后明显、随心力衰竭的纠正水肿也消失。
另外,见于久走或久立者,亦见于长期乘坐长途列车的旅客,这是由于下肢长时间处于下垂状态,下肢静脉回流受影响,形成下肢水肿,称为旅行性水肿。原因是心脏功能下降,血液不能充分回流。
1.1.2肾系统:肾主水,对应坎卦,坎为水。肾脏异常出现水肿现代医学称为肾源性水肿。常见于各型肾炎、肾病综合征、高血压肾病等。
水肿发生时伴有血尿、蛋白尿、管型尿、肾功能减退、高血压等症状。肾病综合征常为全身性浮肿,而眼睑、面部更显著。慢性肾炎的水肿一般为全身性,根据病情的变化可以时轻时重,有时仅限于眼睑。
1.1.3肝系统:肝系统为震卦,天干为甲,甲与己合化土,对应肝脏具有灭活激素调节内分泌的功能,内分泌五行水土,土克水,所以肝脏也具有调节水液代谢的功能。肝系统灭活激素能力下降导致水肿称为肝源性水肿。常见于肝硬化、肝癌等。
起病较缓慢,有时可布及全身,但以腹水及下肢水肿为明显。严重时面部黄瘦,而腹部膨隆及下肢水肿形成明显对照。临床上可有肝功能损害、血浆白蛋白减少、球蛋白增加,可能有黄疸、脾大,钡餐检查可发现食道静脉曲张。
1.1.4胰系统:胰系统八卦为艮,天干为戊,戊与癸合化火。癸对应肾系统,胰系统功能下降导致营养不良,出现水肿。现代医学称为营养不良水肿。常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贫血、维生素残缺乏等。
营养性水肿一般为全身性水肿,发生较缓慢,如不纠正可呈渐进性。有长期营养不良特别是蛋白质缺乏的病史,营养改善后可消退。
1.1.5胎系统:胎系统八卦为坤卦,先天坤卦与后天坎卦同居于洛书第一宫,相互通气。所以胎系统内分泌失调会导致水肿,现代医学称为内分泌性水肿。如黏液性水肿、经前期水肿等。经前期水肿也称为特发性水肿,妊娠期水肿称为妊娠性水肿。
妊娠性水肿:在妊娠期,以下腹部为主,其程度可随腹部膨隆的增大而明显,合并妊娠期毒血症时可全身水肿,临床可有血浆白蛋白降低及高血压等症状。
1.2局部性水肿
1.2.1过敏性水肿:对药物、食物或环境过敏而突然发生水肿,过敏反应发生时过敏部位释放大量组织胺,从而引起局部水肿常局限于面部眼睑等,有些会伴荨麻疹及体温升高。过敏反应是胸系统免疫功能失衡,免疫功能亢进造成的。也是胎系统不能有效抑制胸系统免疫功能造成的,胎系统与肾系统相互通气,于是出现水肿。
1.2.2阻塞性水肿:包括肢体静脉血栓形成、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等,可出现局部凹限性水肿伴有紫绀及表浅静脉扩张。属于心系统血液循环功能下降导致的。
1.2.3炎性水肿:如复发性丹毒、痈等。水肿原理同过敏性水肿,属于胸系统。丝虫病或慢性淋巴管炎病人因淋巴回流受阻而出现局限性水肿,以下肢及阴囊部位常见。
1.2.4创伤性水肿:如挤压综合征,毒蛇咬伤等。原理同过敏性水肿。
1.3常见疾病
右心衰竭、心包炎、各型肾炎、肾病综合征、高血压肾病、肝硬化、肝癌、慢性消耗性疾病、贫血、维生素残缺乏、黏液性水肿、经前期水肿、特发性水肿、旅行性水肿、妊娠性水肿、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血管神经炎、肢体静脉血栓形成、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丝虫病、复发性丹毒、痈、挤压综合征、毒蛇咬伤。
2气肿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圣济总录》论进一步发挥,曰:“内经谓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则肿毒之作,盖有因于气者,以诸气属于肺,肺主皮毛。”
《丹溪心法·水肿》:“气肿者,皮厚,四肢瘦削,腹胁胀膨。”《诸病源候论·气肿候》:“气肿者,其壮如痈,无头,虚肿,色不变,皮上急痛,手才着,便即痛,此风邪搏于气所生也。”
中医治疗气肿分为内服外敷两种方法,其中内服方剂辨证以气滞为主,兼顾水湿、气郁、寒凝等因素。外敷针对症状用药。
2.1或痒或痛。槟榔散方
槟榔(锉)凝水石(过各一两)乌头(大者一枚去脐皮生用)吴茱萸(一钱半生用)硫黄(半两研)。
上五味,为细末,用生油调敷之。
2.2治气肿其状如痈,虚肿色不变,皮上急痛。蒺藜涂敷方
蒺藜子(炒去角)赤小豆(各一两)
上二味,捣罗为散,用鸡子白调如糊,涂敷肿上,干即易之。
2.3治气攻肿痛,坐卧不得。独头蒜涂方
独头蒜
上一味,去壳,入油少许,同研如泥,涂敷肿上,日三次。
2.4治一切肿。马齿苋涂方
生马齿苋
上一味,不以多少,入水捣熟,于铜器中,用新汲水沉令冷,敷肿上,热即易,如无以慎火草代之。
2.5治气肿痛,状如瘤无头,但虚肿色不变,皮急痛,白薇散方
白薇防风(去叉)射干术(各一两)当归(切焙)防己木香天门冬(去心焙)乌头(炮裂去皮脐)枳壳(去瓤麸炒)独活(去芦头)山茱萸葳蕤(各一两)麻黄(去根节)
上一十九味,捣罗为散,浆水服方寸匕、日三,加至二寸匕,仍以五香汤泻之,次以蒺藜散敷之。(本方并在前)
肿胀属于兑卦,兑卦在人体对应肺系统,肺系统负责气体代谢,负责组织液循环,皮肤是肺系统的八体组织。所以,气肿在皮下和组织液之间。由于病位浅表,可以通过外敷的方法进行治疗。
3风肿
风肿出自《灵枢·五变》。又名痛风肿、痛风身肿。
《丹溪心法·水肿》:“风肿者,皮粗,麻木不仁,走注疼痛。”
《医学入门·水肿》:“风肿,即痛风肿者,肿面多风热,肿脚多风湿,关脉浮洪弦者,风热湿三气郁而为肿。因脾土不足,木火太盛,胃中纯是风气,所以清气不升,浊气不降,大便闭涩。外症走注疼痛,面皮粗,麻木不仁。”
《证治汇补·水肿章》:“风肿走注疼痛,皮粗麻木,即痛风身肿是也。”
《圣济总录》论曰:风肿之证,不痛不赤,一身浮肿起如吹胞,但觉体冷如石,烦满短气,骨节沉重,此盖致令与水治一切风毒,头面虚肿麻,遍身风瘙生疮,风气走注,骨肉疼痛,攻刺胸膊头项,热疼冷痹,白虎风、脚手干小,肾脏风拘急四肢转动不得,流灌脚膝,上冲眼目昏暗涩泪赤肿。
风肿属于局部肿胀范围,比如痛风肿、眼睛肿等,由于病因不同,现代医学不能归结为一类。肿胀本身涉及到血管、神经、内分泌、淋巴回流等多种原因。
巽为风,风性飘忽不定,依地形和风向变化还会出现旋风、龙卷风、台风等特殊气流,风的本质是寒热变化,在人体风肿也是由于寒热变化引起的。中医认为是风、寒、热、湿邪形成的,风是特征,寒热湿是成因。
风肿:肿胀为兑卦,风为巽卦,先天兑卦居于后天巽卦位置,是风肿形成的哲学原理。
4疔肿
《圣济总录》论曰:疔肿者,由风邪毒瓦斯,入于肌肉所生也,凡有十种,一者,疮头乌而强凹,二者,疮头白而肿实,三者,疮头如豆色,四者,疮似葩红色,五者,疮头内有黑脉,六者,疮头亦石榴着则深孔疼,气血治紫靥疔疮,不疼硬肿,腋下有根如鸡卵。
疔肿是由手足疔疮引起的。手足疔疮病,是指发生于手足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由于发病部位、形态及预后不同,而有多种病名分别成为“蛇头疔”、“沿爪疔”、“蛇眼疔”、“蛇背疔”、“螺疔”、“蛀节疔”、“泥鳅疔”、“鱼肚疔或蛇腹疔”、“托盘疔”、“足底疗”。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尤好发于秋冬季节。所有人群都可发生。西医则称为甲沟炎、化脓性指头炎、手指化脓性腱鞘炎、掌中间隙感染。本病若治疗失误,容易损伤筋骨,继而影响手足功能。
注:这里的“毒瓦斯”是中医名词。《外科全生集》凡受降药之毒,定致神昏呕吐,此系毒瓦斯攻心。
疔肿是病原微生物侵袭形成的,人体胸系统是抵御病原微生物侵袭的系统,对应巽卦,所以,疔肿形成原理与风肿相同。
水肿、气肿、风肿、疔肿都是以肿胀为核心,通过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分布关系形成的,从自然现象的成因不同到哲学原理的一致性,是人体病理现象符合自然规律的写照。
郭玉臣赞赏是对健康事业最简洁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