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任方奎
进入秋冬季节,由于气候变化,给猪场的正常生产带来了很多不稳定因素,随着冷空气的到来,猪群的应激反应明显增加;加之夏季高温对猪群的余威,猪群的体质还处在一个恢复期,如何保持秋冬季节猪群的健康稳定,提升猪场的抗风险能力非常重要。本文主要针对猪场秋冬季节多发疾病、诱发原因及防控措施进行综述。
1秋冬季节多发的疾病
1.1呼吸道疾病
呼吸道疾病成为秋冬季节多发的疾病之一,也是影响猪场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之一。感染猪群主要以保育猪和育肥前期猪只为主,主要症状为发烧、咳嗽、喘气,严重时呼吸困难,造成饲料转化率降低、被毛粗乱、消瘦、生长缓慢或停滞,给猪场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原发性感染疾病与猪呼吸道综合征相关的病毒性疾病主要有蓝耳病、伪狂犬病、猪流感、圆环病毒2型感染、传染性胸膜肺炎和猪萎缩性鼻炎等。这些疾病的病原主要损害呼吸道上皮细胞,降低上呼吸道黏膜免疫抵抗力和破坏肺部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破坏呼吸道的防御屏障。
在感染原发性疾病基础上发生继发性感染疾病,猪群的免疫屏障受到破坏的同时再度继发感染细菌性疾病(副猪嗜血杆菌病、猪肺疫、猪副伤寒、附红细胞体病)等及寄生虫的感染(蛔虫、肺丝虫),使其组织器官损伤更严重,最终导致呼吸系统衰竭死亡。
1.2消化道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的主要表现是呕吐、腹泻,呕吐物中混有血液或胆汁,排泄物恶臭,粪便中含有血液、黏液、黏膜组织,有时混有脓液,后期排便失禁,肛门松弛。
细菌性痢疾包括痢疾、大肠杆菌病、梭菌性肠炎、仔猪副伤寒等多种疾病。在寒冬季节,各年龄段的猪都会出现病毒性腹泻,但成猪症状较轻、幼猪发病严重,常见的有轮状病毒病、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以上3种病毒病均以呕吐、排颜色异样的稀粪或水样稀便为主要特征,危害严重。
1.3其他疾病
秋冬季节,猪场除了容易发生呼吸道疾病和消化道疾病外,还有寄生虫性疾病(猪疥螨、猪杆虫病、猪肺线虫病、猪结节虫病、猪蛔虫病、棘头虫病、冠尾线虫病)、营养代谢病等影响猪群的健康和养殖的经济效益。
2发病原因
导致秋冬季节猪场疾病多发的原因是有气候、环境、营养等多因素的叠加,造成疾病的多发。
2.1气候方面
随着炎热夏季的逝去,养殖进入黄金时节,但是随着昼夜温差加大、水的温度、保温与通风不合理等众多因素,都给猪只带来很大应激;猪群为保证正常代谢水平需动用大量的体储备,高代谢水平为各种病原体侵入提供了条件,使处于亚健康状态下的猪群发生疾病。
2.2环境方面
在封闭式保温饲养过程中,猪只消化、分解有机物而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同时为了保温,减少了圈舍通风、换气时间,圈舍内的有害气体浓度增大。圈舍内主要的有害气体包括氨气、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这些有害气体会破坏猪的黏膜屏障系统而导致发病。
2.3猪体自身
主要是因为猪群亚健康综合症严重,自体抵抗力薄弱,无法应对环境的变化而导致发病。此外还包括由于饲养管理、用药不合理等因素导致猪群出现免疫抑制。
2.4营养方面
秋冬季节尤其气温偏低使猪的采食量偏低,饲粮中的蛋白质、赖氨酸、苏氨酸等不足,造成猪体对外界环境变化的抵抗能力降低,是影响猪生产性能和健康的关键因素。
3应对措施
1)根据临床表现以及发病规律,结合本地疾病流行规律以及往年的发病情况,积极做好猪蓝耳病、伪狂犬病、猪瘟、传染性胃肠炎等疾病的免疫接种工作。
2)从管理方面着手,减少低温、温差、水温、有害气体等应激因素对猪群健康的影响。更重要的是通过营养途径增加猪群的抗应激能力,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维生素、氨基酸、电解质、低聚糖、小肽等可以增强猪体的自身抗应激能力。
3)针对秋冬季节猪群的采食量偏低,可以通过提高饲料营养物质的浓度,缓解由于采食量低对猪群的影响。通常在饲料中添加1%~2%的大豆油、2%左右的优质鱼粉,满足猪群由于采食量降低对能量、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需要。
4)加强环境消毒。相对于化学消毒法对猪体健康负面效应和对环境的压力,机械消毒、物理消毒、生物消毒要小得多。如饲料中添加益生菌,降低猪舍氨气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浓度;加强粪便清理,粪便堆积后封土发酵。
4小结
针对秋冬季节疾病多发,应该从管理、环境、营养、免疫等方面提高猪群内外环境的稳定,可有效减少秋冬季节猪群疾病的发生,实现猪群的健康生长,提高养猪效益。
本文选自《猪业科学》年第10期“养猪一点通”栏目中P。
阅读更多内容可见网站:白癜风能治好吧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疗效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