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世界献血日
每年的6月14日,是世界献血日。为鼓励更多的人无偿献血,宣传和促进全球血液安全规划的实施,世界卫生组织、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国际献血组织联合会、国际输血协会将年6月14日定为第一个世界献血者日(WorldBloodDonorDay,WBDD)。远期对心脑血管有良好影响、提高造血功能、促进心理健康
献血对身体的三大好处献血对人身体健康有好处吗?
人体都具有造血功能,每个成人身体总血量在-ml左右,一次献血量在ml或ml,相当于人体血液总量的5%-10%。健康人一次失血不超过10%不会引起不适症状,也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再加上抽出的是外周血管的血,人体会自动将原来贮存于脾脏、肝脏等内脏里的血液释放到血管中,保持恒定的血容量
所以,按照规定的条件和间隔期规范献血是不会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的,相反对人体健康还有很多好处。
献血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好处?
据报道,献血者存活率显著高于未曾献血者,献血总量较多的存活年龄还较长。不止如此,献血还可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和抗病能力,还会刺激人体骨髓造血器官,并能防止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
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献血对心脑管系统有良好的远期影响
可预防、缓解血液粘稠度、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坚持适量献血可减少血液中的所有成份,减少比例最大的是血铁和蛋白,还降低血液的粘稠度,使血液流速加快。供氧量加大,人感到身体轻松、头脑清醒。能有效降低动脉硬化、血栓和脑血管意外及心肌梗塞等病症。
经常献血可提高造血功能
因为自胎儿出生后,骨髓就成为主要的造血器官。随着年龄的增长,造血功能和血细胞生成率逐渐下降。献血后,由于血细胞数量减少,对骨髓产生刺激作用,促使骨髓储备的成熟血细胞释放,并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促使血细胞的生成,经常按规定期限献血,就可使骨髓保持旺盛的活力。
可促进、改善心理健康
献血是救人一命的高尚品行,在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同时,也使自己的精神得到净化,心灵得到慰藉,工作与生活更加充实。做好事者以德施善,实际上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这是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
警惕几类人不宜献血
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不是葱蒜吃了可以杀菌消毒,所有人就都可以吃,同样的献血虽然对人的身体健康有帮助,但也不是所有人群都适合献血的。
我国《献血法》规定:提倡年龄在18-55周岁的健康个人自愿献血。鼓励国家工作人员、现役军人和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率先献血。鼓励捐献机采血小板等成分血,鼓励稀有血型的个人献血。献血时必须携带有效身份证件。
以下人群不适合献血
(1)性病、麻风病和艾滋病患者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2)肝炎病患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者,丙型肝炎抗体阳性者。
(3)过敏性疾病及反复发作过敏患者,如经常性寻麻疹、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单纯性寻麻疹不在急性发作期间可献血)。
(4)各种结核病患者,如肺结核、肾结核、淋巴结核及骨结核等。
(5)心血管疾病患者,如各种心脏病、高血压、低血压、心肌炎以及血栓性静脉炎等。
(6)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以及支气管扩张肺功能不全。
(7)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如较重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肠炎、急慢性肾炎以及慢性泌尿道感染、肾病综合征、慢性胰腺炎。
(8)血液病患者,如贫血、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各种出、凝血性疾病。
(9)内分泌疾病或代谢障碍性疾病患者,如脑垂体及肾上腺疾病、甲亢、肢端肥大症、尿崩症及糖尿病。
(10)器质性神经系统疾病或精神病患者,如脑炎、脑外伤后遗症、癫痫、精神分裂症、癔病、严重神经衰弱等。
(11)寄生虫病及地方病患者,如黑热病、血吸虫病、丝虫病、钩虫病、囊虫病及肺吸虫病、克山病和大骨节病等。
(12)各种恶性肿瘤及影响健康的良性肿瘤患者。
(13)做过切除胃、肾、脾等重要内脏器官手术者。
(14)慢性皮肤病患者,特别是传染性、过敏性及炎症性全身皮肤疾病,如黄癣、广泛性湿疹及全身性牛皮癣等。
(15)有眼科疾病患者,如角膜炎、虹膜炎、视神经炎和眼底有变化的高度近视。
献血会不会伤元气?
中医院输血科主任纪宏文表示,献血伤元气的说法是不存在的。因为我们肌体中的血液,是每天每秒钟都在进行代谢,总有一部分细胞会代谢衰老死亡。献血量比总血量比不超过10%,是不会损伤健康的,所以这个担忧也是不必要的。
输血是不是越多越好?
纪宏文明确表示,血液不是营养品,它是一种特殊的药品。它的特殊性在于输的血都是活着的细胞,包括红细胞,它输到患者身体会发生细胞移植,会发生看不见的反应,过敏或者溶血或者是肺损伤严重的不良反应可以致命。
纪宏文指出,对于输血来讲,只有真正需要的时候才能输,全世界的原则是:一是尽量不输,综合措施下来很多患者不需要输血;二是自体输血,在需要的时候输自己的血液;三是有一些急性大量失血的患者,还有一些重度贫血患者,不适合自体输血,必须输血,所以临床用血还是必需的。
早年对输血风险的认识还不够,有些人会认为,手术失血多,代表手术做得更大。实际上现在越来越多的行政医学证据和临床实践告诉我们,做一样的手术,出血少、输血少、甚至不输血的患者,并发症更少,恢复更快,长期生存率相对高。临床真正需要的时候才输血,而不是越多越好。
抽血都要空腹,献血也一样吗?
医院做的生化检验不同,不需要空腹。相反,若空腹献血,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较低,很可能会造成头晕等低血糖反应。为了保证献血者在献血时处于良好的生理状态,同时避免因大量进补引起血浆脂肪含量过高,献血者可以在献血前一天保持清淡饮食和充足睡眠。
献血会引起贫血吗?
每次的献血量只占人体血液的极少部分,暂时少量减少,不影响人体血液的正常循环,献出的少量血液很快就会恢复、补充。按规定定期献血绝对不会引起贫血,相反,适量献血还能促进血液的再生。
北京看白癜风哪间医院效果好哪里能治愈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