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外!号外!要育苗的,或者育过苗的菜农朋友们看过来,走过路过,千万别错过这篇精彩文章,只为你们专门定制的防治方案,妥妥滴!
猝倒病
危害作物:瓜类(西瓜、黄瓜、南瓜等)、叶菜类(大白菜、菠菜、空心菜、苋菜等)、茄果类(番茄、辣椒、茄子)等。
发病原因:土壤湿度大、播种密度过大。
??发病时间:刚出土的幼苗。
??发病茎基部四大特点:水浸状;倒伏;缢缩;潮湿时有白色絮状物。
幼苗倒伏(图片来源:网络)
茎基部缢缩(图片来源:网络)
管理方面
苗床选择:
(推荐选择营养钵或穴盘育苗)
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土质肥沃、透气性好的无病地块。
常用的穴盘育苗(图片来源:网络)
苗床管理:
有机肥要完全腐熟;
播种前浇足底水,出苗后尽量不浇水或少浇水,防止床土过湿;
出苗后如过湿,可用小锄头划锄或撒些干的草木灰。
用药方面
种子处理:
使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拌种,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3%~0.4%。
苗床处理:
使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0~20g/每平方米)+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0~20g/每平方米),对细土4~5公斤拌匀,施药前先把苗床底水打好,水渗下去后,取1/3药土撒在畦面上,播种后再把剩余的药土覆盖在种子上,即上覆下垫。
发病初期:
(出苗后,经常调查病情,一旦发现病苗,及时拔除)
25%嘧菌酯悬浮剂~倍液;
g/L嘧菌·百菌清悬浮剂~倍液;
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25%吡唑醚菌酯乳油~倍液;
注:视病情严重程度5~7天喷1次药。待苗上的药液干了之后,可以撒些草木灰或细干土,起到降温保湿的效果。
立枯病
危害作物:瓜豆类、茄果类、叶菜类(十字花科蔬菜)及芹菜、莴笋、洋葱等。
发病原因:苗床温度过高、土壤过黏、阴雨多湿、播种过密、间苗不及时等。
??发病时间:育苗中后期。
??发病三大特点:病部干枯;病苗白天萎蔫,早晨和夜晚恢复正常;干枯不倒伏;潮湿时病部有浅褐色蛛丝网状的霉。
茎部危害特征(图片来源:网络)
受害的黄瓜苗(图片来源:网络)
管理方面
苗床选择:
(推荐选择营养钵或穴盘育苗)
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土质肥沃、透气性好的无病地块。
苗床管理:
有机肥要完全腐熟;
播种前浇足底水,出苗后尽量不浇水或少浇水,防止床土过湿;
出苗后如过湿,可用小锄头划锄或撒些干的草木灰。
用药方面
种子处理:
用3.5%咯菌腈·甲霜灵悬浮剂种衣剂,两斤用药4~8mL,对水ml混匀后倒在种子上,迅速搅拌使药液均匀分布在每粒种子上。
苗床处理:
95%恶霉灵精品(1g/每平方米)对细土15~20公斤,将1/3施在苗床上,剩下的播种后盖在种子上。
发病初期:
(出苗后,经常调查病情,一旦发现病苗,及时拔除)
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
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倍液;
80%乙蒜素乳油~倍液;
20%氟酰胺可湿性粉剂~0倍液。
注:灌根或喷淋,视病情严重程度5~7天喷1次;喷药注意喷到茎基部及周围地面。
特别声明:本平台注重农业技术传播,部分内容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如转发此文,请务必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