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什么是热带病么?热带病包含哪疾病?许多人会认为热带病是离我们比较远的一种疾病,其实热带病就在我们身边,国内发病率比较高的结核、疟疾,年暴发于南美洲的寨卡病毒疫情都是热带病研究的的范围。让我们跟着卢洪洲教授一起来了解热带病的前世和今生吧!
一、热带病的定义
热带病广义上是指主要发生在热带或亚热带地区的常见感染性疾病,以及少量热带地区所特有的非感染性疾病,狭义的热带病则是指在热带地区多发和常见的传染病、寄生虫病和虫媒病等[1]。其中,热带地区是指地处赤道两侧,位于南北纬23°26′之间的地区,毗邻热带地区南北纬35°的地区为亚热带。热带地区占全球总面积的39.8%,人口约占全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有地域广、人口多、经济相对落后等特点。
世界范围内每年死于热带病的人数比其他所有各种疾病死亡人数的总和还要多得多。全球热带地区约有80%的青壮年患有各种不同的寄生虫病;全世界血吸虫病患者约有3亿人;丝虫病患者约有2.5亿人,盘尾丝虫病患者5千万人;疟疾患者每年新增病例3到5亿人,死亡人数每年近万;非洲和南美洲受锥虫病危害者约有1亿人[2-4]。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了8种最重要和最常见的热带病,即疟疾、血吸虫病、黑热病、锥虫病、丝虫病、麻风病、登革热和结核。
WHO于年出版了第一份关于被忽视的热带病(Neglectedtropicdiseases,NTDs)的报告——《被忽视的热带病:全球影响和防治策略》[5],随后在年发布了关于NTDs的第二份报告——《保持干劲,克服被忽视的热带病带来的全球影响》[6]。报告重点阐述了17个被忽视的热带病及其疾病负担,分别是登革热、狂犬病、致盲性沙眼、地方性密螺旋体病、麻风病、恰加斯病、人类非洲锥虫病、内脏利什曼病、麦地那龙线虫病、淋巴丝虫病、盘尾丝虫病、血吸虫病、布鲁里溃疡、囊尾蚴病、棘球蚴病、食源性吸虫病和土源性蠕虫病[5]。
根据WHO提供的数据显示,全球约有超过10亿人受NTDs影响,每年有上百万人因NTDs致伤、致残;特别是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NTDs一直是当地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7-9]。很多患者在患有NTDs的同时还合并其他疾病的感染,如合并HIV、结核等的感染,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10]
二、热带医学的起源及热带病研究机构的建立
热带病在人类历史上曾带来过几乎毁灭性的灾难。18至19世纪,西班牙、英国、葡萄牙、法国等殖民主义国家大举入侵非洲、南美洲、亚洲、澳洲等热带地区,发起战争,导致大量的军政人员、士兵、商人、和宗教文化传播者感染了疟疾、血吸虫病、鼠疫、丝虫病和黑热病等一些当地疾病,这极大地阻碍了他们的殖民进程,甚至几乎导致入侵国家遭遇灭顶之灾。入侵者们在采取了包括杀戮,隔离当地居民等多种方法都无济于事后,不得不求助于随行医生。因此这些随行医生便把他们的经验和研究总结成理论并形成科学以服务于殖民主义活动,关于热带病的研究便起源于此[11]。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关热带病的研究开始受到各国的重视,随之出现了专门从事热带医学研究和教育的机构。在“热带医学之父”PatrickManson的倡导下,英国于年建立了第一个专门从事热带医学研究和教学的机构——利物浦热带医学院(LiverpoolSchoolofTropicalMedicine,LSTM)。随后又成立了伦敦热带医学与卫生学校(LondonSchoolofHygieneandTropicalMedicine,LSHTM)。这两所研究机构在募集热带医学发展资金,培养热带医学人才,增进热带医学资源共享和示范性地带动了更多的热带医学研究机构建立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对于热带医学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12]。随后德国、比利时、意大利、印度、泰国、阿富汗、巴基斯坦、塞尔维亚、荷兰、澳大利亚、中国台湾等地建立了专门从事热带医学的研究机构。除此之外,有一些大学还设置了热带医学系,例如美国的杜兰大学、霍普金斯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等。亚洲最大的热带医学研究中心是泰国玛希隆大学的热带医学院,建于年,设有11个系、1医院和多个国际合作研究中心,广泛开展了热带医学科研、教学、医疗等工作,对推动东南亚地区热带病防治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13]。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和WHO于年联合成立了热带病培训研究特别规划署(TCR),目的是组织全世界热带医学工作者进行热带医学研究和热带病知识培训并提供相应研究经费[14]。
三、我国热带医学的发展与热带病研究机构的建立
我国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主要包括:海南、广东、广西、浙江、福建、台湾及江苏南部、云南南部和西南海拔米以下的谷地(包含藏南部分地区)。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日益加剧,平均气温每升高1摄氏度,热带地区将向两极推进千米,热带地区正在逐年扩大,我国长江流域中上游部分地区(包括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部分地区)在部分季节也符合热带地区的气象条件。
年7月国民政府教育部在杭州西湖钱王祠成立了热带病研究所,这是我国早期重要的热带病研究机构。年成立了热带病学会。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虽然在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等的防治实践和理论研究上都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热带医学这个专科被取消了,新中国成立后培养的大多数医务人员都不知热带医学为何物[15-16]。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热带医学在日益增多的对外交流、国际旅行及军事发展上的重要性,国家又重新开始重视热带医学的发展,近年来相继成立了多所热带医学研究所,如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南方医科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海南热带病研究所、广州中医药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在我国热带医学的临床与科研工作方面均做出了突出的贡献[11]。
四、热带病的研究进展和研究现状
20世纪70年代以来,病原体生物学研究从细胞水平发展到基因水平,对细胞型病原体的抗生素类研发已经达到了成熟阶段,随着药理学先进技术和测试方法的应用,抗生素及化学药物治愈了许多传染性热带病疾病,化学性杀虫剂和消毒剂对节肢动物传播媒介和疫源地病原体进行有效杀灭和消毒,中断了传播环节,有效防治传染病。在免疫学领域内则发明了用来预防不同传染病的新疫苗[17]。我国从年起试用药盐对丝虫病进行防治,收效甚佳。年中国卫生部应WHO要求,全面总结丝虫病防治经验,印发“中国丝虫病防治”手册,并翻译成英文分寄给有关国家[18]。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现已发展为用免疫学方法和核酸技术进行病原检测。基因探针和聚合酶链反应凭借快速、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特点,已经广泛用于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的病原检测、药物敏感性实验、疗效监测和疾病流行病学研究中。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已经用于媒传疾病及媒介的监测,这在疾病流行的早期监督和预警,危险地区的动态适时监测等方面发挥了极大作用。
免疫预防工作将成为21世纪热带病防治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针对危害比较严重的热带病研制重组疫苗、多肽疫苗、DNA疫苗是目前及今后的研究热点。建立和分析各种生物体基因生命图谱,获取最根本原因证据,将有利于填补热带病防制措施和技术中的空白[19-20]。人类第一个抗寄生虫疫苗已于1年10月在巴西注册,它是一种针对皮肤利什曼病的治疗性疫苗,疫苗和治疗药物一起注射。这种治疗性疫苗是一个新的概念,并已经用于肿瘤的治疗[21]。
在WHO的倡导及多国家府部门的支持下[22],非洲锥虫病报告病例数在年报告了例新发病例,为全球系统数据采集工作开始7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0年至年期间,全球危险人群中疟疾发病率下降了37%。同期,全球各年龄组危险人群中疟疾死亡率下降了6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了65%;自淋巴丝虫病全球计划启动以来,高危人群中淋巴丝虫病的传播已减少43%。在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3位科学家,他们研究成果相关的疾病正是我们所北京儿童医院白癜风外用药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