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尾巴,莺歌燕语。4月20日,学与做科学社特邀南蓬老师来和社员们继续展开战斗的故事。快跟上南老师的步伐,一路升级打怪吧![温馨提示:这一期部分内容有可能引起不适,继续看下去需要勇气哦]
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屠呦呦、威廉·C·坎贝尔和大村智,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治疗疟疾的开创性疗法和治疗线虫门感染的新疗法。
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让人类远离寄生虫
这两个发现为人类对抗这些每年影响数亿人的疾病提供了有力的新手段。它们对提升人类健康、减少患者痛楚方面的意义是无可估量的。人类的寄生虫疾病主要有哪些呢?
图中左侧为象皮病,中间为河盲症,最右为疟疾。
图片来源:nobelprize.org
威廉·坎贝尔(WilliamC.Campbell)和大村智(Satoshiōmura)发现了一种名为阿维菌素(Avermectin)的新药。阿维菌素的衍生物从根本上降低了盘尾丝虫症(RiverBlindness,俗称河盲症)和淋巴丝虫病(LymphaticFilariasis,象皮病)的发病率,同时在治疗一系列其他寄生虫病时也有效果。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Artemisinin)则能显著减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它们具体的故事呢?让我们从这里说起......
疟疾
疟疾(malaria)是由疟原虫所致的虫媒传染病。全球每年大约有5亿人感染疟疾,其中有万人不幸死亡,大部分发生在非洲。疟疾患者常常因高烧、寒战和类似流感的疾病而病情严重,而每年各国用于疟疾预防和治疗的资金也达到了10亿美元。
人类如何发现和治疗疟疾的?
?疟疾的由来:疟疾的英文Malaria就是有mala和aria两个词根组成,意思是由不干净的空气引起的;
?提出假设:年,意大利著名医生兰锡西发现疟疾总是发生在蚊子多的潮湿沼泽地区,如果将水排干之后会大大减少,从而怀疑疟疾可能是蚊子传播的;
?发现疟原虫:年法国寄生虫学家拉韦朗从患疟疾病人的体内找到了疟原虫;
?抓获元凶:英国医生、寄生虫学家罗斯在一种叫“按蚊”的蚊子胃壁上找到了苦苦寻觅的“猎物”——雌性疟原虫,从而证实了数百年来蚊子传播疟疾的猜测;
?消灭蚊子:年瑞士化学家米勒合成发明了双对氯苯醛三氯乙烷(DDT)用来杀灭蚊子,取得了显著效果。但是,随后几年,DDT对生态环境破坏很大;
?治疗疟疾:年法国化学家佩尔蒂埃和卡方杜,从原产在南美洲的金鸡纳植物树皮中分离出了治疗疟疾的奎宁,从此人们能够生产出大量的治疟特效药;
?青蒿登场:奎宁使用了年后,疟原虫产生抗药性,全球疟疾更加难以控制。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以屠呦呦为代表的科学家们从黄花蒿中分离出青蒿素,具有优良的抗疟性。
?小插曲:年奥地利神经病学及精神病学家约雷格接种疟原虫来治疗轻型麻痹症获得成功。
因蚊子引发的疟疾直接或间接造就了五位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得主,可见人类和疾病的斗争是艰苦而漫长的!
疟原虫是引发疟疾的罪魁祸首,传染到人类身上之前,疟原虫寄生于蚊子体内。疟疾的传播需要三个因素:作为宿主的人类、作为传播媒介的疟蚊和罪魁祸首疟原虫自身。疟原虫的生活史如下图所示:
如何预防疟疾呢?
最主要的防御措施是消灭疟原虫的中间寄主——蚊子,可以使用药浸的蚊帐,杀蚊剂等,对高危人群如儿童注射疟疾疫苗。
会有人不感染上疟疾?为什么?
咳,还真的有。
镰状红细胞症患者(即HbS,具有异常等位基因者)、地中海贫血患者、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乏者是不会感染上疟疾的,这些都是人类的遗传疾病。
想知道为什么这些患有遗传病的人不会感染吗?
因为疟原虫是以人类血红细胞为“食”,在非正常的红细胞中疟原虫无法生存。以镰状红细胞症患者为例:因一个核苷酸的突变,是圆形的正常红细胞变成了镰刀形,疟原虫就“饿死了”。
这些遗传病人在与疟原虫的斗争中成为了“优势”。
河盲症和橡皮病
河盲症:是由旋盘尾线虫感染所致的、可引起慢性皮肤疾病,也可能因眼睛病变导致失明。
图片来自humanosphe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