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足癣篇
炎炎夏日,足癣来袭;清凉一夏,从足开始。足癣(俗名“香港脚”、脚气),系真菌感染引起,其皮肤损害往往是先单侧(即单脚)发生,数周或数月后才感染到对侧。足癣主要累及足趾间、足跖、足跟和足侧缘。因病情发展或搔抓,可出现糜烂、渗液,甚或细菌感染,出现脓疱等。
相信很多人都认为,脚气很简单,医院就诊,在家门口的药店买支达克宁药膏抹抹就行了。殊不知,简单的一个脚气,如不及时就诊,合理用药,也会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引发细菌感染,蔓延至小腿,甚至整个下肢,这时,药膏往往就难以起效了,严重影响个人的生活及工作,所以,大家应对脚气有个科学全面的认识,认真对待!
首先,足癣用药最关键的是应按照分型进行连贯正规的治疗。切勿自行盲目治疗,常常使病情延误和加重。
其次,合理预防,才会防止复发:
要注意清洁,保持皮肤干燥,保持足部清洁,每天清洗数次,勤换袜子。
洗脚盆及擦脚毛巾应分别使用,以免传染他人。
平时不宜穿运动鞋、旅游鞋等不透气的鞋子,以免造成脚汗过多,脚臭加剧。趾缝紧密的人可用干净纱布或棉球夹在中间或选择分趾袜,以利于吸水通气。
勿吃容易引发出汗的食品,如辣椒、生葱、生蒜等。
情绪宜恬静,兴奋和激动容易诱发多汗,加重足癣。
足癣是一种传染性皮肤病,应避免搔抓,防止自身传染及继发感染。
02
丹毒篇
丹毒是皮肤和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发病原因是溶血性链球菌通过皮肤、粘膜的细小伤口处侵犯皮肤和粘膜网状淋巴管而引起的。
丹毒四季皆有,夏秋季节高发。小腿和面部是丹毒的好发部位。任何轻微擦伤或抓伤、虫咬、湿疹、脚癣等都可成为病原菌侵入的途径。
丹毒的症状为片状红疹,颜色鲜红,中间较淡,边缘清楚并稍隆起。手指按压可使红色消退,手指离开后,红色可迅速恢复。红肿向四周蔓延时,中央的红色消退、脱屑,颜色转为棕黄。足癣或丝虫感染可引起下肢丹毒的反复发作。有时可引起皮下淋巴管阻塞、增生而形成橡皮腿。并可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
临床表现和治疗:
1、局部表现:片状红疹,颜色鲜红,中间较淡,边缘清楚并稍隆起。手指按压可使红色消退,手指离开后,红色可迅速恢复。红肿向四周蔓延时,中央的红色消退、脱屑,颜色转为棕黄。足癣或丝虫感染可引起下肢丹毒的反复发作。有时可引起皮下淋巴管阻塞、增生而形成橡皮腿。并可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
2、全身表现: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头痛、畏寒和高热的表现。
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白细胞分类可增高。
4、治疗:①抗生素治疗,全身应用青霉素类药物。在全身和局部症状好转后仍应继续应用3~5天,以防止复发。②局部治疗,金黄散外敷。
03
痛风篇
众所周知,痛风是由高尿酸引起的,而且不能吃太多海鲜啤酒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痛风的前身——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也在不断提高,据统计,在经济发达及沿海地区,高尿酸血症患病率达到5%~23.5%,且男性多于女性。
尿酸生成过多原因包括:长期大量吃高嘌呤食物,比如海鲜。动物内脏、广东传统的老火靓汤、啤酒等;长期压力大及过劳会导致体内清除衰老细胞的速度降低,这些细胞堆积就会导致尿酸升高;大量喝含糖饮料也是一个危险因素,据研究指出每天喝ml也就是大约一瓶含糖饮料的人,罹患高尿酸血症的概率便增加74%;短时间内过度运动或减肥的人,肌肉及脂肪组织突然大量崩解,也会引发痛风。
导致尿酸排出速度降低的原因包括高脂饮食、大量饮酒、以及肾脏疾病。大量吃高脂肪如油炸食物、精致点心、碳酸饮料等,都会产生阻碍尿酸排泄的作用,而长期吃太多海鲜、肉类、加工食品等则容易让尿液偏酸性,导致本身呈酸性的尿酸不容易溶解在尿液之中,造成尿酸排泄困难;酒精会刺激肝脏增加尿酸生成,酒精本身代谢后产生的乳酸也会让尿酸更难排出体外;部分人肾脏功能不健全,容易发生尿酸排泄障碍,体内的尿酸不能及时排出,就会产生痛风。
血液中尿酸浓度高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尿酸结晶,且大部分都沉积在关节及肾脏处,之后在一些炎症细胞的作用下,便会形成痛风石,引起关节发炎、剧痛、红肿及发热,一般发作部位以大拇趾关节、踝关节和膝关节等。
得了痛风基本上就要跟海鲜、老火靓汤、动物内脏、啤酒等说再见了,但是光是饮食上注意还是不太够的。平时不犯病的时候,痛风患者可以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健走、骑自行车、慢跑、游泳等,并且尽量把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及时就医,确定和调整治疗方案,必要时遵医嘱进行药物控制,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以免病情进一步加重。
想要了解最权威,最前沿,最实用的医疗资讯,请扫描下方北京有那些中医治白癜风好治疗白癜风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