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N2017加强肾脏病学科建设,引

导语

年9月8日下午,第七届东方肾脏病学会议的会前会——东方基层教育论坛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正式拉开帷幕。

蒋更如教授

会上,由第七届东方肾脏病学会议执行主席、上海市医学会肾脏病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医院蒋更如教授主持,第七届东方肾脏病学会议主席、上海市医学会肾脏病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交医院倪兆慧教授致开幕词。

倪兆慧教授

倪兆慧教授指出,本届东方基层教育论坛旨在加强基层医生培训,医院慢性肾脏病防治水平,最终推动我国肾脏疾病整体诊治水平的提高。本届东方肾脏病基层教育论坛聚焦于代谢相关性疾病和肾脏病基本治疗知识两方面,对于加强基层医生的培养,增进基层医生对急慢性肾脏病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及提高基层医生临床诊疗和临床科研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届东方基层教育论坛的顺利举办对于实现肾脏病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提高基层医生对肾脏病的知晓率、减少尿毒症的发生,减轻家庭、国家负担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意义。论坛特别邀请到来自海内外的著名肾脏病专家进行授课,希望通过本次论坛的交流和学习,大力提高广大肾科基层医生对慢性肾脏病的规范诊治认识和临床专业诊疗水平,促进上海乃至全国肾脏病事业进一步的发展。

郭志勇教授

海军医院郭志勇教授介绍了“高尿酸血症的规范化诊治”。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改变,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高尿酸血症一旦确诊,需要评估其是否合并痛风及相关并发症,如肾脏病变、高血糖、血脂紊乱、高血压等。完成评估后需要建立对病人的长期管理,包括普及相关常识,进行饮食及运动方面的指导,管理药物治疗的方案。对于非药物治疗疗效不佳,血尿酸持续大于μmol/L者以及频繁发作痛风及合并其他并发症者要考虑使用药物治疗。治疗方案应该个体化、分层达标、长程管理,逐步调整剂量,避免短期内血尿酸水平波动过大诱发痛风急性发作。郭志勇教授特别指出,高尿酸血症发病率高,潜在危害大,应引起高度重视,临床诊疗过程中应注重长期管理、规范治疗。

汪年松教授

当今糖尿病已经成为人类健康面临的巨大挑战,而我国糖尿病总体状况不容乐观。上海交通医院汪年松教授讨论了“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评估和发病机制新进展”,探讨了我国糖尿病肾病研究面临的挑战和探索。应重视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穿刺活检,肾脏病理是确诊糖尿病肾病的金标准,也是诊治方案的基础,需把握好肾穿刺指征。尿白蛋白水平与肾功能情况的不平行性,糖尿病肾病肾组织病理损伤与临床指标的不平行性,缺乏有效的药物干预等问题组成了糖尿病肾病研究的严峻挑战,探索糖尿病肾病新机制和干预靶点,是推动糖尿病肾病诊治进展的关键。内质网应激在糖尿病肾病发病中的作用,内皮细胞标记物对糖尿病肾病病情及预后的评估,寻找新型糖尿病肾病进展及预后评估标志物等是未来的研究方向。下一步应建立糖尿病肾病早期筛查、长期随访的诊疗体系,多学科合作推动糖尿病肾病治疗。

郁胜强教授

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郁胜强教授详述了“CKD脂代谢紊乱的治疗”。CKD已经成为中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研究显示我国CKD患病率高达10.8%,患病人数1.亿人。CKD患者常伴有脂代谢紊乱,血脂异常在肾脏病患者中发生率高。CKD患者没有一个安全的血脂浓度,可存在甘油三酯、胆固醇等多种代谢异常。脂代谢紊乱是CKD的危险因素,加快CKD进展,也能增加CKD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他汀类药物在CKD患者脂代谢紊乱中具有核心地位,《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推荐中等剂量他汀类药物作为血脂异常治疗的首选项,而不推荐高强度他汀治疗。低密度脂蛋白是首要治疗的靶目标。应积极干预,以延缓CKD进展,降低心血管事件。对于不同CKD患者,他汀类药物治疗获益存在差异,应个体化对待。

HuiCai教授

美国埃默里大学医学院HuiCai教授做了题为“高血压和慢性肾脏病”的专题报告,介绍了慢性肾脏病患者的高血压流行情况以及管理目标。有流行病学调查显示,CKD患者的高血压发病率高达86%,而普通人群仅有29%。慢性肾脏病与高血压密切相关,互为因果关系,肾功能的下降能导致血压增高,而持续性高血压能导致肾功能减退,而血压控制低于/75mmHg的患者肾功能下降较慢。随着肾功能减退,由容量依赖引起的高血压逐渐增多,患者血压更加难以控制。正常人群中夜间血压降低10%-20%,CKD患者可能出现下降幅度大或增高等情况,带来较高死亡率。CKD患者高血压治疗应该严格控制水盐摄入,进展期CKD患者适当应用利尿剂,注意晚间降压药物剂量,应用盐皮质激素拮抗剂、ACEI/ARB。ACEI能够延缓CKD的进展,独立于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适当的高钾血症或肌酐轻度增高不应该停止降压药物的使用。

丁小强教授

医院丁小强教授从肾上腺皮质激素入手,介绍了“肾病综合征激素治疗注意事项”。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以分为盐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和性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根据半衰期不同可以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三种,临床上应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糖皮质激素。对于肾病综合征,KDIGO指南建议激素敏感患者可以采用泼尼松或泼尼松龙60mg/m^2/d或2mg/kg/d,最大剂量60mg;4-6周后40mg/m^2或1.5mg/kgqod治疗至少12周,维持2-5个月。新的RCT研究显示,与激素疗程2-3月相比,延长激素治疗疗程并无益处。短程激素治疗可以降低FRNS及SDNS患者复发率,复发多与感染等因素有关。有40%的成人和15%的儿童肾病综合征患者存在激素抵抗,病理以FSGS型最为常见。肾病综合征激素抵抗非单一疾病,25岁以下患者约30%存在基因突变,病理类型为FSGS或25岁以下的肾病综合征激素抵抗均应进行基因检测。

周巧玲教授

医院周巧玲教授讲解了“老年膜性肾病——血栓并发症诊治及KDIGO指南”。老年肾脏病常见,其发病率呈增高趋势,膜性肾病是常见肾脏病病理类型,起病隐匿,诊断易忽视。老年膜性肾病高发年龄主要集中于65-75岁,首先应做适当检查排除继发原因所致的膜性肾病。老年膜性肾病多存在感染导致临床表现不典型,对激素不敏感,高血压发生率明显增加,易继发糖尿病,极易形成血栓,导致膜性肾病难以诊治。血栓栓塞是膜性肾病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预后,需要临床医生重视防治。对于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的患者,可以采取溶栓治疗、抗凝治疗、对症治疗,必要时外科手术及介入治疗。老年患者治疗过程应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选择治疗方案及剂量,防治并发症。KDIGO指南可指导临床医生更好掌握膜性肾病诊治,但尚无针对老年膜性肾病诊治的指南,需要强调个体化治疗和综合性治疗。

陈晓农教授

上海交通大医院陈晓农教授讲解了“电解质酸碱代谢紊乱的治疗”,提出CKD患者电解质紊乱治疗的新见解。水、电解质变化超出集体的调节能力和(或)调节系统本身功能障碍时,可导致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低钠血症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其治疗重在对症补液、原发病治疗;高钠血症表现为脱水、中枢系统表现,其治疗重在对症补液、原发病治疗。高钾血症是肾脏病患者常见并发症,低钾饮食、停用含钾不也是治疗基础,目前临床上常用葡萄糖+胰岛素的治疗方案。研究显示不同剂量胰岛素(10-20U)、不同治疗方法(静推或静滴)对于降低血钾水平无明显差异,低血糖为最常见的副作用,降钾治疗同时需注意血糖监测。高钾合并酸中毒患者使用碳酸氢钠有潜在益处,然而不推荐单独使用碳酸氢钠作为降钾治疗。钙磷代谢异常为CKD患者常见并发症,低钙血症、高磷血症以及SHPT的发生率均随疾病进展而显著上升。镁代谢紊乱也是CKD常见并发症之一,研究显示低镁血症可增加CKD患者死亡风险。

丁峰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医院丁峰教授介绍了“肾性贫血治疗新进展”。肾性贫血定义为:15岁以上儿童或成人CKD患者Hb13.0g/dl(男性)或13.0g/dl(女性)。在CKD1-3期,贫血相对少见,而CKD4期贫血发生率显著上升,CKD5期时方较严重。肾性贫血在青年女性、老年男性和非洲裔更为严重。糖尿病CKD患者人群贫血发生更早,也旺旺更严重。肾性贫血的治疗药物通常包括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SA)和铁剂等。KDIGO肾性贫血补铁指南建议,CKD5D期成人患者,ESA应在Hb处于9.0-10.0g/dl时开始应用,避免Hb低于9.0g/dl(2B);较高水平的Hb可能改善部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可个体化决定部分患者在Hb高于10.0g/dl即开始ESA治疗(未分级);一般不建议接受ESA治疗的成人CKD患者高于11.5g/dl(2C);部分患者Hb高于11.5g/dl时可提高生活质量,在充分告知危险的前提下可个体化处理(未分级);在任何情况下,不推荐ESA使Hb高于13.0g/dl(1A)。

滕杰教授

医院滕杰教授详述了“血尿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血尿定义为新鲜尿液10ml中每高倍镜下红细胞大于3个,成人血尿发病率约为2.5%-20%。血尿可以分为镜下血尿与肉眼血尿,每ml尿液中含1ml血即可呈肉眼血尿。血尿根据是否有症状又可分为症状性血尿和无症状性血尿。研究显示,98%的血尿由泌尿系本身疾病引起,2%血尿由全身或泌尿系临近器官病变所致。血尿常见于泌尿道感染、结石、良性前列性增生、恶性肿瘤,无症状性血尿有40%病因不明。血尿诊断时应该首先区分假性血尿与真性血尿,随后进行真性血尿的病因诊断和定位诊断。真性血尿定位可由尿三杯试验和尿红细胞形态及容积分布曲线来判断。病因诊断中需注意血尿的伴随症状。血尿伴随蛋白尿、高血压、水肿,常提示肾小球疾病;血尿伴膀胱刺激症状常提示尿路感染;血尿伴肾绞痛或尿流中断常提示尿路结石;血尿伴肿块常提示肿瘤、多囊肾等;血尿伴其他部位出血常提示血液病、感染性疾病;血尿伴有乳糜尿见于丝虫病、慢性肾盂肾炎。血尿问诊应注意确定是否为真性血尿,询问病史、伴随症状、其他相关疾病和家族史,必要时寻求肾内科医生干预。

黄文彦教授

上海医院黄文彦教授围绕肾病综合征、IgA肾病、紫癜性肾炎展开“儿童常见慢性肾小球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讨论。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80%对激素敏感,KDIGO指南提出,儿童肾病综合征起病时,不建议常规肾脏活检,首选泼尼松2mg/kg。我国儿童肾病综合征多采用中—长程疗法,但目前逐渐向短程演变,然而最佳疗程时间,对治疗反应的判断时间等问题尚未统一,规范使用并权衡激素毒副作用极其重要,个体化、精准激素治疗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肾病综合征预后好的特征是对激素治疗的敏感性,绝大多数儿童患者预后良好。儿童IgA肾病确切发病率和儿童患病率不详,约15%出现ESRD。IgA肾病临床表现多样,呈隐匿性、慢性进展性,一旦诊断应进行临床病理评估,开展个体化治疗。IgA肾病病理损伤程度与年龄有关,儿童轻于成人,因此积极规范治疗极其重要,但需要更多观察加以明确。儿童紫癜性肾炎建议蛋白尿者使用ACEI或ARB,尽管没有循证依据支持紫癜性肾炎患儿口服激素对其预后有影响,但成人数据表明口服激素治疗有助于降低蛋白尿并保护肾功能。

郝传明教授

复旦大学肾脏病研究所郝传明教授以“我们对膜性肾病的认识”为题,论述了膜性肾病的认识历程以及抗体检测在膜性肾病中的临床意义。膜性肾病是中老年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之一,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PLA2R和THSD7A等抗原的发现让我们对膜性肾病的认识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临床上对于高度怀疑膜性肾病或诊断膜性肾病的患者,建议都行PLA2R和THSD7A抗体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分子水平诊断和治疗。血清THSD7A抗体敏感性3%-9%不等,目前报道的PLA2R和THSD7A抗体均阳性的有2例;THSD7A抗体特异性高,目前未在非膜性肾病患者中发现阳性。郝传明教授指出,血清PLA2R和THSD7A抗体阳性可以诊断为膜性肾病,对于肾活检风险较大的患者,抗体阳性可替代肾活检;肾脏疾病进展缓慢的抗体阳性患者,可以不做肾活检;疾病进展迅速,需尽快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可行肾活检。此外,PLA2R阳性不能除外继发性膜性肾病,但PLA2R在某些常见疾病比如干燥综合征,银屑病中是否能鉴别原发和继发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THSD7A相关膜性肾病需筛查肿瘤。

梁萌教授

医院梁萌教授介绍了一种可能的肾脏替代疗法——“结肠透析的临床应用”。结肠透析(灌洗结肠疗法)是利用结肠粘膜作为半透膜,通过弥散和超滤原理清体内储留的水分及代谢产物,并将这些物质随透析液排出体外,同时由透析液中补充必要的物质,该疗法同时进行全结肠的灌洗,这样较彻底的清洗了结肠内的粪便及排泄物,减少了结肠粘膜对肠内有毒物(如吲哚)的重吸收,减轻了肾脏的负担。因操作简单、价格便宜、副作用小,结肠透析可以作为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等肾脏替代疗法的一种补充,在慢性肾衰竭中晚期的治疗中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结肠透析疗法目前主要用于急慢性肾衰竭、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等的治疗,以及便秘、高热降温、术前肠道准备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根据肾脏病协作组专家建议,推荐慢性肾衰和糖尿病肾病采取肠道给药疗法,慢性间质性肾炎推荐结肠透析治疗。目前结肠透析的有效性尚缺乏多中心随机大样本临床研究验证,安全性也缺乏系统证据。期待在统一标准化操作方案下,掐崭新多中心大样本随机临床试验验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以便于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会议花絮:

凯德传媒采写我要投稿凯德传媒

《肾脏时讯》发布!《肾脏时讯》为凯德传媒旗下学术平台之一,致力于肾脏病领域学术及会议活动的推广与服务,若您有任何疑问,或有相关的广告合作、会议合作或活动信息需要发布,欢迎您致电或邮件至webmaster

kdmedia.







































北京哪间白癜风医院最好
北京有哪些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ngxinyou.net/scgrwh/78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