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虫总动员盘尾丝虫病

盘尾丝虫病(onchocerciasis)又称“河盲症”或“非洲河盲症”,是世界上一些不发达地区,如沿河社区的常见致盲疾病。流行于非洲、拉美和中东地区。是由丝虫卵(盘尾丝虫)直接感染眼睛引起。在流行地区,有一半以上的成年人会因继发感染盘尾丝虫而导致视力损害。

人类是盘尾丝虫的直接宿主。感染途径是经人→人,中间宿主是滋长于河里的黑蝇(Simuliumsp.)。当雌黑蝇叮咬已感染患者时,其吸入了一些盘尾丝虫幼虫。等它叮咬下一个人时就把幼虫传递过去,该病由此在人群中播散。幼虫转化为成虫,可以在宿主体内存活9~14年。雄性成虫一般长约3~5cm,雌性成虫可长到80cm。成虫多存在于可见的、可触及的皮下结节中(丝虫结节),多位于骨突处。每个2厘米的的结节一般寄存着2~3条雌虫和1~2条雄虫。成虫和丝虫结节一般不引起典型的临床症状。

雌虫一天能生产1,多条幼虫,正是这些幼虫引起感染者症状。幼虫离开结节并移行到其他器官、皮肤、眼睛,经血液或者直接侵袭到眼内。一旦进入眼球,幼虫移动非常活跃,在裂隙灯下可以观察到漂浮在前房和玻璃体里;也可在角膜和视网膜找到。严重的视力损害多继发于角膜炎、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或视网膜萎缩。

流行地区的治疗主要目标是减少幼虫携带者、社区黑蝇量,以及两者兼顾。伊维菌素(mectizan,默克公司生产)是杀灭盘尾丝虫幼虫的有效药物,不良反应极小,体内带虫者(9~14年)持续给药1年即可。出于人道主义精神,默克公司在流行地区免费提供伊维菌素以协助消灭盘尾丝虫病。其他灭蝇工程如在滋生黑蝇的河区喷洒可降解的杀虫剂等已在推广应用,在西非地区取得了最显著的效果。

引自:AlfonsoEC.Basicandclinicalsciencecourse:internationalophthalmology.section13.p-.

茶馆掌柜

何奇柳

干眼茶馆的初心:

医患矛盾是双方交流不畅导致。医生每天几十遍、上百遍地回答患者的医学问题,很累很焦躁;患者由于身体原因更痛苦更焦躁。有一点火星,二者势同水火。干眼茶馆的心愿--让患者在见到医生前就了解病痛的浅显知识,减少医患误会,让社会更和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ngxinyou.net/scgrzl/599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