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历史在贵州卫生发展史中感悟中国共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贵州卫生事业发展

(二)疫病防控:以防治疟疾为中心,全力保障劳动生产力

解放前,贵州是各种疫病的高发地区。解放后,各级政府在进行国民经济建设中面临着各种传染病、地方病和寄生虫病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问题,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劳动生产力成为卫生工作的重要任务。在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省卫生处和各级卫生部门在进行医疗卫生事业建设的同时,认真贯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把防治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降低传染病发病率、保护人民健康、保证生产建设顺利进行作为卫生工作的重点。根据贵州境内天花、霍乱、回归热、斑疹伤寒、疟疾、疾等病发病多,时有大流行的实际,从年起,从省到专、县成立卫生防疫委员会,组织各种卫生工作队深入病区、深入农村、深入厂矿车、工地、城镇街道,宣传卫生知识,开展健康教育;广泛发动群众,开展大规模的清洁卫生活动;在群众中免费进行疫苗普种和霍乱、伤寒菌苗的预防接种。年,全省各地及各级卫生、防疫组织响应毛主席关于“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的号召,开展了以除害防病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并逐步把爱国卫生工作和防病灭病工作结合起来,成为消灭疾病、提高生活和生命质量的卫生防病措施之一。在卫生技术人员的不断努力、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各种防治措施的实施下,有效地控制了传染病的发病率,减少了传染病流行。年,全省基本消灭了回归热病。

年6月26日,毛泽东: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

年,由于气候异常变化,清水江、都柳江流域的10多个县疟疾病暴发大流行,据史料记载,1—10月全省共发生疟疾病人36.8万多。疫情发生后,省卫生防疫站站长秦克夫带领50多名卫生人员到锦屏、天柱、剑河、炉山等县扑灭疟疾疫情;其他地、县卫生行政部门也及时组织医疗卫生人员深入疫区,积极开展防治工作,较快地控制了疫情,终止了流行。这次疟疾流行,引起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加深了对疟疾等疾病危害性的认识,除加大卫生事业建设的力度外,还明确要求全省卫生工作以防治疟疾为中心,降低各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有计划地消灭一些重点疾病。就在这一年,贵州全省消灭了天花病,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年3月,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指示精神,省卫生厅召开了全省疟疾防治专业会议,邀请了卫生部防疫司、中国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及10多个省的疟疾防治专家、教授、专业防治人员到会,商讨贵州防治疟疾的策略和措施,研究有关技术问题。会后,贵州省政府成立了有卫生、农业、水利、商业等厅和省军区、省妇联、共青团省委的负责人参加的贵州省疟疾防治委员会,由徐健生副省长任主任委员,负责领导和协调全省的疟疾防治工作。省卫生厅组织了有贵阳医学院寄生虫病、热带病、医学生物学方面的专家金大雄、孟庆华、周光远、李贵贞,医院的钱允中、李中藩,省防疫站的王贵、李志新、何国柄等高级医师参加的防治研究工作组,分别深入到锦屏、天柱、罗甸、炉山等县进行疟疾的流行病学、病原学、传播学、临床治疗学以及现场防治技术措施、组织措施的研究。卫生部防疫司的张北期大夫、中国寄生虫病研究所的刘吟龙副教授也带领防治专家来贵州进行疟疾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年,贵州省卫生厅在选点进行调查防治研究的基础上,选择炉山县(今凯里市)作为全省消灭疟疾的试点县,组派省防疫站的卫生人员到炉山县,会同黔东南州、炉山县卫生部门,开展全县性消灭疟疾的试点工作,这是新中国贵州历史上的第一次卫生试点工作,也为今后的卫生工作积累了经验。

年,省政府根据《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中关于防病治病的要求,向全省发出通知,要求卫生部门在防病治病中实行“统一规划,加强领导,全面控制,重点消灭”的方针。省卫生厅制定了防病治病规划,确定全省以消灭疟疾为重点,同时做好其他传染病的防治,努力降低其他急性传染病的发病率。各县(市)卫生部门参照炉山县抗疟的经验,先后成立“疟疾防治指挥部”或疟疾防治领导小组,全面开展消灭疟疾工作。在这一年,经省政府批准,贵州省疟疾防治所改建为贵州省寄生虫病研究所,受省卫生厅的委托,担负起全省防治疟疾的领导、组织、督导和技术指导以及效果评价,并负责疟疾防治的各项技术研究,全省防治策略、防治措施、防治方案的制订和修正等任务。中国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的刘祥琨大夫得知贵州灭疟意图后,主动申请调来贵州省寄生虫病研究所工作,立志为贵州消灭疟疾奋斗终生。此后,一批医学院校的毕业生又先后分配到省寄生虫病研究所工作。全省疟疾防治技术力量大增,在省寄生虫病研究所的技术协调和指导下,全省抗疟灭疟工作有组织、有计划地全面开展起来。

年下半年,国民经济遇到暂时困难,城乡物资供应极度缺乏,由于粮油等供应不足,在一些地方开始发现营养不良性水肿、妇女闭经、子宫脱垂等病症(当时统称为“三病”),病人日渐增多。省卫生防疫站站长秦克夫带领卫生技术人员深入病区,进行实地调查,证实确系营养不良所致后,及时向省委、省政府汇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要求各地和各级卫生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防治工作。年,省卫生厅发出通知并专门召开会议,要求各级卫生部门、各医疗卫生单位把防治“三病”作为压倒一切的重要任务,抽调人员深入病区做好防治,切实保护人民健康。省卫生厅除从省级医疗卫生单位抽调大量卫生人员组成医疗队,深入农村社队,设立“临时病院”收治病人外,还由厅党委(即党组)书记、副厅长王振江,党委副书记、副厅长赵朋意带领机关职工前往遵义、仁怀、绥阳等县参与防治工作;各专、州、市以及各县(市、区)也抽调大量卫生人员组成医疗队,深入病区开展防治工作。据不完全统计,这年卫生部门抽调到病区治疗“三病”的卫生人员达人,到年7月共治疗“浮肿病”多万人。在各级党政部门的重视下,经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年底全省“浮病”人数已由年初调查统计的多万减少到2.1万多。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好转、各项物资供应的改善,城乡中再也没有“三病”发生,全省卫生工作即根据中央关于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对农村卫生事业的建设和发展进行了必要的调整。通过调整,进一步加强了农村卫生事业建设,实行了城市支援农村的制度;加强了防病灭病工作,在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继续进行计划性灭疟的同时,省寄生虫病研究所选择德江县南客公社为试点,进行淋巴丝虫病防治的研究、探索,总结大面积防治及消灭丝虫病的措施和经验。经过连续3年的防治,当地微丝蚴阳性率从防治前的29.4%降至0.4%,成效显著。

年6月25日,毛主席发出“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各级卫生部门在贯彻执行中,对新中国成立以来贵州卫生工作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从实际出发,加大了农村卫生事业建设的力度,安排大量经费,为区、乡卫生院进行改建和扩建,增添和装备医疗仪器设备;医学院校毕业生大多数分配到区、乡卫生院工作。同时,动员和组织部分城市医疗卫生人员到农村安家落户,城市医疗单位组织医疗队到农村巡回医疗,对农村卫生机构进行技术指导。通过这些措施,农村卫生机构特别是区、乡卫生院的综合服务能力显著提高,约70%的区卫生院能作下腹部手术;50%的区卫生院开展了X光透视及拍片;30%的区卫生院开展了化验检查,部分县(市)开始在农村试行合作医疗,农村卫生星现出高速发展的喜人局面。(未完待续)

供稿

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许芳

编辑

高学军石磊审核

曾韬

主办

贵州卫生健康融媒体中心

往期回顾

贵州省计划生育协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开幕谌贻琴李炳军作批示

疫情通报

3月30日贵州省新冠肺炎疫情信息发布

图说|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党史上的今天

觉得不错就点个“在看”呗↓↓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ngxinyou.net/scgrzl/762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