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窖与井
(作者九儿)
(一)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祖祖辈辈就这样过……”每次听到这首歌,不由得想起了过去吃窖水的日子。
记得小时候,在我的老家五六千号人的村子中,只有几户家境殷实的人家合作才能打成自己所期盼的一眼水窖,而单家独户或住在山洼里的人家,多数是享受不上如此好的待遇的。
一眼水窖大约有三十多米深,上凿十米深可容一人上下的圆柱形,并在柱壁上凿20厘米的三角形脚窝,以便上下踩踏,再向下凿二十米左右深,宽八尺的圆柱状,上下时往往踩踏木制梯子。水窖上方要立一个三角架,架一辘轳将黄沙土一筐筐摇上,等窖的毛坯凿好后,再用红胶泥对窖底和周边进行定型(即定窖),以防积水渗漏。
水窖打凿成型后,第一次蓄水很有讲究,蓄水不能超过5米;而第二次蓄水则不能超过10米,防止蓄水过多容易导致窖壁出现坍塌之事。到了第三次以后新水窖就慢慢适应了积水环境,承受能力也增大了,可每次蓄20米深的水。但也有性急的人家为了多蓄水,往往造成窖壁坍塌的后果,经过重修后,寿命远不如一次一次慢慢进水定形的窖牢固。
水刚入窖时,细心的人家会在窖口处设置一铁丝网,用于过滤天上下雨地下流的来水,那些羊粪、柴草等杂物全被挡在窖外;而懒汉们让水自个去流,雨后再用铁丝网或竹子编的罩滤去打捞;也有人在急用水时,才用木桶向水中一放一提一放、一拉一放一摆的方式,将羊粪、柴草等物摇于桶外的形式打出窖水来。
春夏两季蓄的窖水,往往不出三日,水中便有红丝虫上下流动;秋冬两季积的雨水或雪水,大多数人家都向窖里要放一些治大骨节病的药粉或净水片,窖水里就没有了那么多的红丝虫等有害的流动生物了。那生水是不能直接饮用的,喝了会拉肚子,同时会得大关节等疾病。人若久饮此水,就会出现手、脚关节肿胀、疼痛等风湿病症。但夏日里人们口渴时,也顾及不了那么多,往往是向打出来的窖水里直接放几颗糖精,骗着自个喝。有的人家会从五峰山顶的茶树上采些野生茶放于烧开的窖水中,这样喝起来还算比较顺口。
不要喝生水,喝了生水会拉肚子,肚子里的红丝虫长大后,会吃娃娃肚子里的肉肉。父母们每日的说教,往往让不懂事的孩子们置于脑后。我自己从小也没有少饮用这样的生窖水,导致今日我的关节要比常人大了一圈。这就是“不听老人言,吃亏一辈子”的后果。
(二)
在吃窖水的日子里,能吃到井水就是一种奢望了。
这不,五六千号人的山村,就那么4口老井,也是有钱人家在民国时期打凿的,只有供他们自己享用了,而其他人家就别想饮用,解放后,其他人家可以去饮这几口井水,但也有不方便的时侯。为了一担水,往往是半夜起床就要去排队等候,影响休息不说,人多井水少,去晚了就打不上水来。那么离井住得比较远的住户,往往只是在家里来了远方客人或逢年过节时才去求得一担水。有时突然来了亲戚,来不及去打井水的人家,往往会到左邻右舍去借一盆井水为客人用,自己却饮着那黄黄的、带着泥腥味的窖水。记性差的人家,若没有及时归还,从别人家借的那半盆或一盆井水,下次借水可就困难了。若遇两家小孩拌嘴时,那就会说出某年某月某日借他们家的半盆或一盆井水没有及时还的事,为此常常引起两家大人间的不快,甚至还会引起其它的矛盾和纠纷来。故在吃粮缺水比较紧张的年份里,在五峰山地区就有“宁舍半斗粮,不舍一碗井水”的说法。可见井水,在五峰山地区是如何的金贵。
小时,父亲在山外教书时,作为家中的长子,我就自然而然地担负起挑水的重担来。夏季担水还好说,不过就是出一身汗而已,可到了冬季就有苦受了。因我人长得瘦小,每次去窖边或井边为了那么一担水,常常去求左邻右舍的大伯或大叔们给自己摇一担水。不过我人虽然长得瘦小但却帅气,加之嘴巴又甜,别人就给帮忙摇一摇。可到了十二三岁的时候,担水时从窖底、井底摇水之事,只能全靠自己。大冬天里天寒地冻,路滑还好说,可窖边、井边冻上冰遛子后,那光滑得往往让人不寒而栗,加之辘轳上的绳索也结上厚厚一层冰,脚下滑得站都站不稳,常常不是把桶磕的漏水,就是把桶丢在窖里、井里……
说真的,在靠天吃饭的五峰山地区,水真是贵如油。若有路过人讨要一碗水喝,那绝对是宁舍一碗米,不肯舍半碗水的情景,是那时的真实写照。
早晨洗脸时,一家人只用一碗水,洗完脸那水就是黑糊糊的,就这点水还舍不得倒,积攒下来用来洗衣、浇树、和泥堵个老鼠洞什么的。大热天,想洗个澡就更不可能,只能用毛巾从脸盆里沾些水把身上擦一擦了事。只有等天上下雨时,大人小孩才能痛痛快快的洗个天然澡。
那么,在五峰山地区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凡是姑娘出嫁、小伙结婚时,只要领到结婚证,在双方村队出具相关证明后,才可相约到五峰山间唯一的线泉下方百变湖里洗个鸳鸯澡和痛快澡,但需管护人员登记许可,其他人就别想这等美事了。没过过水贵如油日子的人们,是永远感受不到这一点的。在五峰山那些日子里,我却天天做着这等好事的美梦。
这不,自从我西行戍边后,才享有饱饮清清之井水和痛快淋漓洗澡的福气。当改革春风吹遍大江南北,在大地万物复苏之时,五峰山地区老百姓自筹一部分资金,地方政府补助一部分资金,在人口相对集中的五峰山旅游景区打出数眼深井来,从此以后五峰山人家都能喝上清甜的自来水。
去年十一,当我再次回到阔别数十年的五峰山旅游时,读着自己给东西南北中五大峰的5口井旁题写的“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感谢党的好政策,甘甜清水惠万家”的烫金大字时,再喝一碗家乡水,那种甘甜清冽瞬间穿透我的胸间,竟然感慨万千,不由自主在喊出,好爽、好爽!
无题
(一)
柳絮纷纷约佳人
槐花含苞春情放
弯弯月儿牵牵手
穿越五峰情自迷
(二)
繁星云淡枕花睡
目送印马远飞扬
凤凰起舞天然艺
线泉清水流槐林
(三)
常游石炕思绪佳
吟诗作词皆成章
百灵鸟儿也捧场
雨过天晴诗词扬
(四)
五峰如画如临摹
百变湖水荡碧波
漫步五峰寻美梦
线泉天水皆欢歌
(五)
游人畅游槐花坡
花瓣落下一尺多
吾恋金莲情未尽
热恋石炕暖心窝
作者简介:九儿,五峰山人,喜行走,爱写诗,好撰文,常颂词。
★:此文不得随意转载、刊发,造成相关后果,本会将按有关法律追责。本刊特聘作家、书法家、玉石鉴赏家韩亮先生为总编,作家石炕为主编,诗人吴凤凰为总编助理,书画家黄存歌为书画专栏编辑,马岐银、咸村村、金莲莲为编辑,高伊山为法律顾问。
﹌﹌﹌﹌﹌﹌﹌﹌﹌﹌﹌﹌﹌﹌﹌﹌﹌﹌﹌﹌﹌﹌﹌﹌﹌﹌﹌﹌﹌﹌﹌﹌﹌﹌
《五峰山文艺》
由五峰山文艺家协会主办
陕西长安韩亮书画研究院协办
内容:以小说、散文、诗歌、书画、摄影、歌曲、快板等文艺形式,宣传、赞美五峰山地区独特的风景名胜、山水河流、传奇典故、人物风俗、土产名优、野茶果品,为咱老百姓谋福利,及时提供所需的精神食粮和智力支持,为一方经济发展注入强大的前行动力,充分发挥好文艺战线应有的作用,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邮箱:
qq.白癜风能根治好吗北京哪个白癜风医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