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爱鳞说"↑免费订阅本刊
每天一分钟,听听
收听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播放
各大锦鲤鱼病的详细治疗方法,收藏这个系列就对了!
一、白皮病症状:
白皮病发病初期,在尾柄或背鳍基部出现一小白点,以后迅速蔓延扩大,从背鳍后部至尾柄鳍基部的皮肤发白,呈白雾状,手摸鳞片粗糙、无黏液,将死的病鱼,往往头部朝下、尾鳍向上呈倒立状。
▲白皮病病因:
由白皮极毛杆菌引起。这种细菌在高倍显微镜下才能看到。菌体为杆状,多数2个相连,有1-2根鞭毛,借以运动。白皮病主要由于拉网、囤箱、过筛、运输时操作不细致,使鱼体受伤后感染了细菌的结果。
治疗:
(1)遵守养鱼操作技术规程,避免鱼体受伤;(2)用1毫克/升的漂白粉全池泼洒;(3)用2-4毫克/升浓度的五倍子捣烂,用热水浸泡,连渣带汁泼洒全池;(4)每66.7平方米水面(水深厘米),用博落回1千克,捣烂洗汁2.5千克,加生石灰克,调匀后,全池泼洒;(5)用2%-3%食盐水浸洗病鱼20-30分钟;(6)病鱼池泼洒痢特灵,每1立方米水用药0.3-0.5克。二、口丝虫病症状:
感染初期鱼体会发痒,在池底、池壁摩擦鱼体。病鱼皮肤上有一层乳白色或灰蓝色的黏液,使病鱼失去原有的光泽。
在鱼体破伤处充血发炎,往往感染细菌或水霉,形成溃疡,使病情更加恶化。当虫体大量侵袭皮肤时,鳃上也出现大量虫体,由于鳃组织被破坏,影响鱼的呼吸,因此病鱼常游近水表呈浮头状。
食欲减退,无精打采,缩尾夹鳍,群聚于池底角落,反应迟钝,鱼逐渐失去平衡,横卧于池底,最后衰竭死亡。
▲口丝虫病因:
口丝虫(ICHTHYOBODO)常栖息于鱼类的皮肤与鳃部,数量少时并不会造成病害,但环境水质不良或鱼的健康状态不佳时,常会大量繁殖,破坏鳃及皮肤组织,造成黏液分泌增多,形成白雾状的附着物,故称白云病。
此病主要寄生于淡水鱼类,尤其是锦鲤在移池后常发生,因此又称新水病。锦鲤在感染此病后呈昏睡状态,沉于池底角落,因而又称昏睡病。
口丝虫以飘游口丝虫(ICHTHYOBODONECATRIX)最常见。虫体呈卵圆形,具2或4根鞭毛,可旋转游动。虫体内有1个圆形胞核。固着于宿主的虫体则呈梨形,鞭毛不明显,于组织上可下下左右摆动。
口丝虫最适流行温度在2~30℃,虫体开始繁殖的水温为12~20℃,以24~25℃、PH4.5~5.8时最容易大量繁殖。
繁殖时以纵二分裂法,不需中间宿主,可直接传染转移宿主;在环境不适合时可形成具有抵抗力的孢囊,而附着于鱼体或池底中。秋末至春季是此病的流行季节。当发现是白云病时,已经不能挽救了。
治疗:
用2%食盐水浸洗5~15分钟或3%~5%浸洗1~2分钟,连续数天。
用高锰酸钾20MG/KG浓度,水温10~20度时,浸洗20~30分钟;水温20~25度时,浸洗15~20分钟;水温25度以上时,浸洗10~15分钟。
每L水体中用30~50万个单位的青霉素,长期浸泡。50MG/KG的亚甲基蓝或0.2MG/KG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半小时,连续几次。福尔马林20~30MG/KG浓度,每2~3天使用1次,连续数次。
预防:
增强水流,可减少口丝虫的附着寄生。降低饲养密度,维持水质洁净稳定,减少对鳃或体表组织的刺激。三、斜管虫病症状:
病鱼瘦弱,体色较深,体表有乳白色薄翳物质,使病鱼失去原有色彩,严重时病鱼的鳍条不能充分伸展。
病原体寄生在体表和鳃上,破坏组织,使鱼呼吸困难,因此病鱼游近水表呈浮头状,即使换清水仍不能恢复正常。
▲感染了管斜虫的鳃外观,呈红肿状。
病因:
锦鲤饲养中以鲤斜管虫(又称心形虫)最常见。
斜管虫(CHILODONELLACYPRINI)附生于鱼类的鳃及体表皮肤,在水质环境不良、鱼密度过高或其它因素等,破坏宿主寄生虫的生态平衡,常会大量繁殖滋生造成病害。
虫体卵圆形或肾形,大小约50~70UM,背部隆起无纤毛,腹面平坦,左右各具数条纤毛带,胞口位于腹面前端,具漏斗状的口管,大核1个呈卵圆形。以水中的有机物及鱼体剥离的细胞碎屑等为食物。
繁殖以无性的横二分裂法为主,亦发生有性的接合生殖。在不良环境中可形成球形或卵圆形的胞囊。
此病是鱼类常见病,多发生在小缸和水质较脏的水池中,对当年生幼鱼危害最大。
繁殖的水温为12~18℃,从发现少数虫体开始,经过3~5天大量繁殖,可使鱼大量死亡。室外鱼池水温在25度以上时,通常不会发病,但在室内水缸、水池中还会发病,每年流行季节为12月至来年5月。
治疗:
用2%食盐水浸洗5~15分钟或3%~5%浸洗1~2分钟,连续数天。
用高锰酸钾20MG/KG浓度,水温10~20度时,浸洗20~30分钟;水温20~25度时,浸洗15~20分钟;水温25度以上时,浸洗10~15分钟。
每L水体中用30~50万个单位的青霉素,长期浸泡。50MG/KG的亚甲基蓝或0.2MG/KG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半小时,连续几次。福尔马林20~30MG/KG浓度,每2~3天使用1次,连续数次。
四、钟形虫病症状:
感染初期体表出现米粒大小向外增生的白斑。患部逐渐扩大,伤口伴随二次性的细菌感染,呈现潮红出血、鳞片脱落,患部出血溃疡,有水霉、藻类或其它原虫的附生。
▲钟形虫病病因:
钟形虫(VORTICELLA)又称吊钟虫、杯体虫、舌杯虫,是水中常见的一种固着性纤毛虫,可附生于池壁池底、水中植物或其它物品上,以水中有机碎屑及微生物等为食。
在高水温、富营养化的环境中很容易大量繁殖滋生,附生于鱼的体表皮肤、鳍及鳃,尤其是鱼体受伤时更容易感染,造成疾病处理上的困扰。
钟形虫虫体前粗后细,呈杯状或喇叭状,大小约~UM,前端具口盘,下接口沟,口盘四周围有绒毛构成的缘膜,可摆动带动水流,滤食水中有细菌、微生物及组织碎屑等有机物。
▲患病的鱼。可以观察到溃疡以及鳞片脱落的症状。
底部形成附着器,固着于宿主的上皮细胞上,大核1个呈倒三角形或卵圆形,位于虫体中央。虫体收缩时,口盘先收缩,口纤毛再缩入,只在顶端留1小孔,使收缩的虫体呈茄状。
生殖方式有无性的纵二分裂及有性的接合生殖两种。常见的有累枝虫(EPISTYLIS)、聚缩虫(ZOOTHAMNIUM)、钟形虫(VORTICELLA)、舌杯虫(APIOSOMA)等。
正常的鱼很少会有钟形虫的附生,发生大量附生时,多半因为体表受伤或移池运输时体表保护的黏膜受损,失去黏液的保护才会使钟形虫大量附生。
治疗:
钟形虫的附生感染一般不易处理,除了以药物控制外,必须配合水质环境的改善和二次性细菌感染的控制。
适当地换水降低水中有机物的含量,增加水流强度等,改善水质环境,可减少钟形虫的附生。
福尔马林以20~30MG/KG的浓度,药浴12~24小时,可减少钟形虫的附生。
体表有发炎溃疡时,须配合使用呋喃唑酮2~5MG/KG溶液,长期药浴对其进行二次性细菌感染的控制。
为减少和避免慢性局部伤口溃疡的附生,可在患部以碘酒等消毒后,再涂上抗生素软膏,如红霉素等以保护伤口。
慕鳞夏季鱼粮即将新鲜上市!即日起即可预定!
▼详情可咨询慕鳞客服客服小姐姐:菜菜客服小姐姐:小敏※点击右下角箭头即可全屏观看※慕鳞鱼粮添加了微生物发酵生产的酶制剂,可分解鱼锦鲤粪便里的有机磷,减少粪便对鲤池环境的污染,抑制长丝藻的生长。让您不再烦恼鱼池里的长丝藻~其他人在看王石:“艇”进卧虎“长龙”的顺德点击这里查看冠军之巅!超级锦鲤爱好家潘志成先生和他的爱鲤“锦茂”点击这里查看独家视频|祝贺皇阿玛张铁林喜提中国锦鲤大赛75部红白冠军!“御鲤”实至名归!点击这里查看独家视频|潘志成以亲历者视角谈中国锦鲤发展之路点击这里查看合作推广请致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