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

《本草纲目》:“治劳热咳嗽,明目长发,止消渴。”

《本草从新》:“滋燥,凉血,止血。”

药用桑叶,是取经霜后的桑叶制作而成,主要功效为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常用于肺热或肺燥伤肺所致的干咳痰少或痰黄黏稠,也可用于风热感冒咳嗽等。

桑叶可单用,也常与菊花、桔梗、麦冬、枇杷叶、杏仁、沙参、贝母、甘草等同用,以加强清热润肺的效果。

桑叶是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初霜后采收,除去杂质,晒干而得,是一种发散风热药,既可内服,也可外敷。其性寒,味甘、苦,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的功效,可治疗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的病症。现代中、西医把桑叶和桑叶生物制剂作为改善糖尿病及其他各种疑难杂症的药物而使用,认为其药效极为广泛。有清肺润燥、止咳、去热、化痰、治盗汗;补肝、清肝明目、治疗头晕眼花、失眠、消除眼部疲劳;消肿、清血‘治疗痢疾、腹痛、减肥、除脚气、利大、小肠;抗应激、凉血、降血压、降血脂、预防心肌梗塞、脑溢血、祛头痛、长发;降血糖、抗糖病等。抗凝血作用桑叶提取物能明显延长小鼠体内全血凝固时间和显著延长家兔血浆的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说明桑叶对凝血酶——纤维蛋白原反应有直接抑制作用。降血压作用桑叶中的芸香苷、槲皮素、槲皮苷能增加离体及在位蛙心的收缩力与输出量,并减少心率。降血糖血脂、降胆固醇、抗血栓形成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桑叶有抑制脂肪肝的形成、降低血清脂肪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活性成分包括DNJ、植物甾醇、黄酮类等。抑菌、抗炎作用桑中的芸香苷能显著抑制大鼠创伤性浮肿,并能阻止结膜炎、耳郭炎、肺水肿的发展。桑叶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与祛风、清热功效相符。抗病毒、抗肿瘤作用桑叶能预防癌细胞生成,提高人体免疫力,主要功能成分是DNJ、类黄酮、桑素、γ-氨基丁酸及维生素,能抑制染色体突变和基因突变。桑叶中的桑素具有抗癌活性,桑叶中的维生素具有抑制变异原效应。抗衰老、抗疲劳作用浙江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通过4年的实验证实桑叶具有类似于人参的补益和抗衰老作用。人参属于热补,而桑叶属于清补,无忌限,无论老幼均可使用,且四季皆宜。另外,桑叶中所含的槲皮素、酚类化合物、维生素C等成分能通过抑制或清除自由基来防止氧化损伤。桑叶具有类似人参的补益与抗衰老、稳定神经系统功能的作用,能缓解生理变化引起的情绪激动,提高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阻止体内有害物质的产生,减少或消除已经产生并积滞于体内的脂褐质。抗丝虫病作用单味桑叶注射液有抗丝虫病的作用,桑叶片可用于治疗丝虫性象皮肿和乳糜尿,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桑叶所含芸香苷、槲皮素、异槲皮素、香豆素、氯原酸等成分抗炎、消肿、软化组织及抗菌等作用的综合结果。解痉、抗溃疡作用桑叶中的槲皮素能降低肠、支气管平滑肌的张力,其解痉作用强于芸香苷,芸香苷能降低大鼠的胃运动功能,并能解除氯化钡引起的小肠平滑肌痉挛,皮下注射芸香苷5~10mg/kg能显著降低大鼠因结扎幽门引起胃溃疡的病灶数。

桑叶

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初霜后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桑叶生品长于疏散风热,清肝明目,蜜制(用蜂蜜拌炒)后清肺润燥的作用增强,所以,肺热燥咳多用蜜制桑叶。

霜桑叶、铁扇子。

味甘、苦,性寒。

归肺、肝经。

桑叶可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常用于肺热或肺燥伤肺所致的干咳痰少或痰黄黏稠,也可用于风热感冒咳嗽等。

肺热、肺燥伤肺、咳嗽痰少、色黄而黏稠,或干咳少痰、咽痒、咯血者。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温热犯肺所致头痛发热、咽痒烦渴、干咳无痰者。目赤肿痛、头晕眼花、高血压者。

桑叶性苦寒,脾胃虚寒、寒痰、湿痰者不宜多用。

桑叶最常用来泡茶、煎汤饮用,或煮粥,也可入丸、散。煎服用量在5~9克。

食膳与实际应用

桑叶以叶片完整、大而厚、色黄绿、质脆、无杂质者为佳。习惯应用桑叶以经霜者为好,又称“霜桑叶”或“冬桑叶”。

桑杏豆豉饮

清肺止咳、清热润燥

杏仁是化痰止咳的良药,淡豆豉是大豆的发酵制品,可宣发郁热。二者搭配桑叶,有清肺止咳、清热润燥的功效。

桑叶10克,杏仁10克,淡豆豉10克。将所有材料一起加水煎煮,过滤去渣,取汁饮用即可。每日分2~3次饮用,连服3~5日。

适合燥热咳嗽、干咳无痰或痰少黏稠、不易咯出者及鼻燥咽干者饮用。四季饮用皆宜。

寒痰、湿痰、脾胃虚寒者不宜多饮。

桑杏汤

清肺润燥

此方由传统药方简化而成,所用的材料均有润燥止咳的功效,一起合用,辛凉甘润,常饮能清肺润燥,对肺燥、肺热或外感温燥引起的咳喘、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均有防治作用。

桑叶10克,杏仁、沙参各5克,川贝母3克,梨皮15克,冰糖10克。连食数日。将杏仁捣碎,梨皮洗净,川贝母研粉。将桑叶、沙参、杏仁、川贝母、梨皮一起装入调料袋中,封口。将调料袋和冰糖放入锅中,加适量水,小火煎煮30分钟,除去药袋,取汤汁饮用即可。每日饮数次,连服7~10日。

适合急性支气管炎及病后余热未清、干咳无痰、鼻燥咽干等症者。四季皆可饮用。

此汤以清热为主,性较寒凉,脾胃虚寒、寒痰、湿痰者不宜多饮。

往期经典

→山东大成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欢迎您→大成钢构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从百年历史看党的初心和使命→人工智能:新基建,迎接智能新时代→第四代住房即将全面开花!多地已展开试点→超实用安全“十不”齐全了→在其位,谋其职,负其责,尽其事→家教和门风,浸润孩子的一生→孔子的“十大贡献”,跨越多年的时空→古人养生十要、十忌、十八伤,六种心境,七种方法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ngxinyou.net/scgrzz/565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