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中考考点精华识记——第八单元知识导图精华识记1.传染病及其预防(1)传染病: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特点:传染性和流行性,有的还具有季节性和地方性。(2)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3)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饮食、生物媒介等。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4)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5)人类常见的几种传染病传染病类型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常见病例呼吸道传染病空气、飞沫不随地吐痰,保持空气流通,戴口罩等。流感、百日咳、白喉、猩红热、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流脑等消化道传染病饮水、食物不喝生水,不生吃未经洗净的蔬菜、瓜果,大力消灭苍蝇,饭前便后洗手等。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蛔虫病、伤寒、绦虫病、蛲虫病等血液传染病吸血虫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灭蚊、虱等吸血节肢动物。疟疾、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丝虫病、出血热等体表传染病接触隔离病人,搞好个人卫生,不与带有病原体的人或动物等接触。沙眼、破伤风、红眼病、狂犬病、炭疽病、血吸虫病、疥疮、癣等2.免疫与计划免疫(1)免疫的概念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健康。(2)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其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作用;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具有清扫异物(包括病菌)的作用。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杀菌物质中的溶菌酶,能破坏许多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分布在血液和组织器官(如淋巴结、脾脏、肝脏等)中的吞噬细胞,可将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吞噬消化。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组成的。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抗体。(3)免疫的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其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针对多种病原体都具有防御作用,因此叫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性防御功能,其特点是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4)免疫的功能:①防御感染(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②自身稳定(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③免疫监视(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注意:免疫并不总是对人体有益的。如过敏反应和排斥反应。(5)免疫的原理: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叫做抗原。(6)疫苗:通常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于人体后,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7)计划免疫及其意义: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这种有计划地给儿童接种,简称计划免疫。卡介苗——预防结核病;百白破疫苗——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脊髓灰质炎糖丸——预防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第二章用药与急救知识导图精华识记1.安全用药概念是指根据病情需要,在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方面都恰到好处,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或危害。2.用药常识(1)在使用药物之前,应该仔细阅读药品使用说明,了解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与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以确保用药安全。(2)中药是我国传统的药物,其有效成分主要是从各种植物中提取出来的;而西药的有效成分主要是由化学物质合成的,因此又被称为化学药品制剂。(3)药物的使用说明中有对于安全用药是十分重要的信息。使用说明中的作用与用途(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规格、有效期、批准文号、制造单位和注意事项对于安全用药都是十分重要的。(4)药物保存的基本要求药物的保存大多需要放在干燥、避光的地方,而且要密封保存,避免受潮。药物受潮后有效成分可能会分解,甚至发生霉变,影响药效。家庭小药箱中除了要配备某些家庭成员特殊需要的药物(如给心脏病人配备硝酸甘油)外,还要配备一些常用药物,如感冒冲剂、阿斯匹林、黄连素、红药水、碘酒等,此外,还要有纱布、胶布等用具。3.药物可分为处方药(R)非处方药(OTC)。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并按医嘱服用的药物。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按所附说明服用的药物。非处方药适于消费者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简称OTC。4.急救(1)紧急呼救(2)人工呼吸——当有人因车祸、溺水、触电或煤气中毒等意外事故突然停止呼吸时,可用人工呼吸的方法进行急救。常用的是口对口吹气法(方法详见课本P91图8-18口对口吹气法示意图),每分钟吹气的次数为15~20次(等于人的正常呼吸频率)。(3)胸外心脏按压——进行人工呼吸时,如果病人心跳停止,则应同时做人工胸外心脏按压(方法详见课本P90第4自然段)。4.出血和止血:出血一般有外出血和内出血。外出血——毛细血管出血、静脉出血和动脉出血。毛细血管出血时血液呈红色,血液从伤口缓慢渗出,一般能自行凝固止血。静脉出血时血色暗红,血液连续不断地从伤口流出。动脉出血时血色鲜红,血液从伤口外喷射而出或一股一股地涌出。内出血是指体内器官的出血,一般不易诊断,如怀疑有内出血,医院诊治。★对于毛细血管或小静脉出血,可先将伤口清洗干净并消毒后,贴上创可贴或在伤口上盖上敷料(如云南白药),用纱布绷带加压止血即可。★对于大静脉或动脉出血,首先要拨打“”紧急呼救,同时,用手指、止血带或绷带压迫止血。★静脉出血在伤口的远心段加压
第三章了解自己,增进健康
知识导图
精华识记
1.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1)健康概念
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
身体健康:指身体的结构完好和功能正常。心理健康:又称精神健康,指人的心理处于完好状态,包括正确地认识自我、正确地认识环境和及时适应环境。社会适应能力:即每个人的能力应在社会系统内得到充分的发挥;作为健康的个体应有效地扮演与其身份相适应的角色。
(2)保持愉快的心情:心情愉快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良好的情绪和适度的情绪反应,表示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处于积极的健康状态。
2.调节自己的情绪
调节情绪的方法:①转移注意力:转移话题;做别的事情,如听音乐、看电视、打球、下棋、散步等。②选择合适的方式宣泄烦恼,如向亲人或朋友诉说心事、大哭一场、摔枕头、打沙袋等,但要注意宣泄的对象、地点、场合,方法要适当,不得伤害他人。③自我安慰。
3.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1)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酒精会损害人的心脏和血管,酗酒会全使脑处于过度兴奋或麻痹状态,引起神经衰弱和智力减退,长期酗酒,会造成酒精中毒,饮酒过多,还会有生命危险。
(2)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烟草燃烧时,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对人体的神经系统造成损害,使人的记忆力和注意力降低,同时还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癌等。
(3)毒品的危害:损害人的神经系统,降低人体免疫功能,使心肺受损,呼吸麻痹,甚至死亡。
4.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吃营养配餐;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