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甫三年兵,一生军人情。
李学刚离开二甫数十年,多少次梦回二甫山。
一定要重返二甫去看看,他一次又一次地下决心,又因种种原因未能成行。
年上半年,他和原二甫连队战友赵家贵、吴贵峰、晏贵川等8人约定重返二甫,一路风尘仆仆赶到了边关绿春。在烈士陵园祭奠了梁利军烈士后,经多方打听,证实前往二甫的道路因雨季多处大塌方路断,李学刚等含着热泪打消了重返二甫的念头。
那天,李学刚在心里对自己说,在不远的将来,我一定要回战斗过的二甫山、小黑江去看看的,那是我灵魂的家园。
终于有一天,李学刚独闯二甫,实现了重返二甫的梦想。
那一天,是年的3月2日。
缅怀“黑子”梁利军
3月1日,李学刚再次出现在绿春县烈士陵园。在烈士梁利军的墓碑前,他满眼是泪。
“‘黑子’,我又来看你了。鲜花美酒敬英雄,这些我都给你带来了。”他在梁利军墓碑前放上几枝采来的鲜花,打开一瓶从贵阳带来的好酒,和着眼泪洒在烈士墓前。
泪眼婆娑中,他仿佛又回到了和“黑子”梁利军共同战斗的岁月。
年12月,李学刚和梁利军同时入伍。
两个人参军前都从城里下乡到农村当知青。热血男儿面临Y军袭扰我边民,驱赶华侨、夺我耕牛、占我领土、战争一触即发的关键时刻,毅然决然投身军营,决心以身殉国。
到达绿春独立营的第二天,李学刚等20多个新兵被宣布分配到二甫连队。
第三天清晨,在二甫连队车建忠排长的带领下,20多个新兵爬山越岭,过新寨、小黑江,翻越三台坡,苦聪寨,用了三天的时间才一路艰辛到达二甫连队。
前往二甫的路上,肤色较黑、反应敏捷的梁利军,在新兵队伍中前后穿梭,一会儿帮这个背背包,一会扶那个爬陡坡。车建中排长感动地说:“梁利军助人为乐,是大家学习的榜样。”有个新战友说,梁利军长得有点黑,叫“黑子”亲切。“黑子”从此代替了“梁利军”的名字,在二甫连队传开了。
李学刚和梁利军都被分在炮排,巧的是俩人还同在一个班。
(梁利军烈士生前留影。)
在一个多月的临战训练中,新兵个个苦练杀敌本领。大家牢记连长林永芳动员讲话中说的:“你们练好了体力,就完成了战斗任务的百分之五十。”为了迅速改变新兵体力较弱的状况,连队每天除了军事训练外,还要挖战壕、修猫耳洞,进行五公里的翻山越岭、在丛林中开辟道路的强体力锻炼。每天下来,个个的衣服都是汗渍斑斑,绿军装上出现许多绿底白花的印花图案。
一到中午休息时,不少人倒在床板上就睡着了,而“黑子”却静悄悄地将新战友们换下的衣裤洗干净后晾在连队的晒衣绳上。“黑子,谢谢你。”有战友握着黑子的手道谢说。“不谢。我体力好,在家干过重活,所以不怎么累。”黑子回答道。
李学刚清楚地记得:一次在五公里武装越野训练中,车建忠排长、石忠星班长带队在前面劈荆斩棘,后面的新兵一路小跑,个个大汗淋漓、气力耗尽。梁利军看到一炮手葛跃行走的步伐慢了下来,便伸手过去将葛跃肩上的60迫击炮的一端放在自己背着炮弹的肩上,为葛跃减轻了重量,一行人继续前进,圆满完成了此次训练任务。“黑子,好样的!”车建忠排长多次在全排表扬“黑子”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号召大家向“黑子”学习。
仅仅临战训练两个来月,年轻的军人便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战场,“黑子”为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站在梁利军的墓前,想着好兄弟为国捐躯已四十年,李学刚泪雨纷纷。
那天,李学刚和梁利军所在的炮班,在排长车建忠的带领下,奉命在大马角上方的边境线上组成观察哨,为连队其他方向遂行作战任务提供情报支持。他们从二甫连队出发,先在新寨边境待命。等到晚上十点钟,车建忠排长带着班长石忠星、付班长杨光荣、李学刚和“黑子”,摸黑前行到大马角村寨上方山头的预设地点,安全抵达指定位置。
天亮后,在车建忠排长的指挥下,观察哨设在了密林中。透过树枝间的光亮,从望远镜里可以清楚地看到对面山坡上越军公安屯阵地的动静。越军的环形战壕四周,不时有越军从覆盖着的树枝中探出头来,警惕地朝我方山头窥探着。
在不远处的乌马独洪,连队配属平河连队正在准备对越军发起攻击。
李学刚和战友们都紧绷着神经,不放过对方的任何蛛丝马迹,并及时将情况通过电台向连队首长报告。
年3月2日13点10分左右,一发流弹击中了正在执行观察任务的“黑子”的腹部,“黑子”痛苦地倒在地上,他用力咬着牙齿,避免出声暴露观察所的位置。李学刚飞奔到“黑子”跟前,对其进行急救。“黑子”忍着剧痛轻声对李学刚说:“我腹部中弹了”。李学刚急忙取下挂在腰间子弹带上的急救包,葛跃、普洪明等都围了过来。李学刚将急救包用口咬着,双手将“黑子”的皮带解开,只见腹部受伤的部位正往外汩汩地流着血,李学刚三下五去二撕开急救包,将“黑子”伤口部位包扎后,奉排长车建忠命令,狂奔到大马角寨子去通知担架队。平时急走都需要四五十分钟的羊肠小道,李学刚只用了10多分钟就到了。“担架队,快,上去抬伤员!”李学刚喘着粗气嘶哑着声音说。
李学刚和担架队成员一起冲上山头,抬起受伤的“黑子”往山下走。“黑子,坚持住,别睡着了!”李学刚手扶担架不停地提醒着“黑子”。然而,还没有到大马角寨子,“黑子”就永远闭上了明亮的眼睛。
得知梁利军战友永远离去的消息后,车建忠排长和全班战友都抱头痛哭。
“黑子”英魂镇边关,战友牵挂在心间。李学刚年曾在“黑子”墓前酒过泪,年3月1日,在“黑子”牺牲40周年之际,李学刚又来到“黑子”墓前,与战友深情诉说着:
“黑子:自古有鲜花献英雄、美酒敬英灵之说。祖国今天的昌盛繁荣,边疆的安定富饶,有你血染的风采,有你青春的身影。好兄弟,安息吧,有机会我会再来看你。”
李学刚流着热泪,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黑子”梁利军的坟地。
独闯二甫
祭奠了梁利军烈士后,李学刚要回二甫的决心无比坚定。他一定要回二甫去看看,再去看看自己战斗过、生活过、为这辈子人生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的边关。他深深地懂得,没有二甫三年军旅生涯的磨炼,就不会有自己司法警察三十年“荣誉勋章”的获得。
他打电话给前不久刚重返过二甫的康桂利战友,得知到二甫的公路是畅通的,就是路不太好走,从绿春县城到二甫坐车要五六个小时。
李学刚大步走进绿春县汽车站,只看到有去半坡乡的公交车。他知道,从转往半坡乡的岔路口到二甫还有十多公里路要走,不方便。他一着急,便走进了汽车站附近的公安派出所。他对一个公安民警说:“我在二甫当过兵,离开40年了想回去看看,请帮我问一下到二甫有没有直达的公交车。”听说是老兵要回二甫,民警向李学刚投过了钦佩的目光。几个电话后,民警将每天前往二甫的公交司机的电话给了李学刚。
李学刚心急如焚。和司机约好第二天七点半见面。
他要一个人独闯二甫。
李学刚在宾馆几乎一夜没睡,他觉得那一夜特别漫长。
3月2日6点多,李学刚就起了床,收拾好等待司机的到来。
乡村公交司机每天进二甫事情也多得很,要为一路上好几个地点捎带包裹。一直折腾到十来点钟,驾驶的7座面包车才驶出县城。
坐在车上,李学刚透过车窗,寻找着曾经经过的地点,回忆着那逝去的火热岁月。过小黑江桥时,他怎么也没有办法把这座钢筋水泥桥与那座自己守过一个多月的铁链锁两边、桥面铺木板,只能过马帮和行人的那个交通要道联系起来。当年的苦聪寨也变了模样,干栏式的茅草房也变成了两层水泥建筑的小楼,改革开放给边疆带来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
(李学刚站在小黑江水泥桥上。)
到半坡乡岔路口时,车上的客人只李学刚一个人了。热心的司机径直把他送到二甫连队营区大门外。
终于回到了二甫!李学刚欣喜若狂。又到了曾经“眼望三国两条江、胸怀祖国保边疆”的地方,放眼望去,满山绿色,春意盎然。“二甫,隔了40年之久,我又回来了!”他真想大声喊出来。
他对哨兵亮明身份。一名哨兵跑进营区向连首长报告。只一会儿功夫,王瑞副连长便热情地将他迎进了连队。
虽然旧营房的痕迹都没有了,但李学刚凭本能能辨认出原宿舍所在的准确位置,还能找到原训练场所在的地方。他为连队交通、营区设施发生的巨大变化感到欣慰。一代代官兵在二甫戍边卫国,需要改变官兵的生存环境和更新武器装备,才能更好地守卫好这片热土,慰藉和“黑子”一样卫国牺牲烈士的英灵。
不能给连队添乱,增加麻烦。李学刚在心里对自己说。连队的连长和指导员都因公外出,李学刚在和王副连长交流一阵子后,在连队大门口留了影。
他执意要到大沙巴新二甫村寨去感受一下二甫群众的新生活。
他电话通知了那个司机,司机将他送到了新二甫村。
离连队五公里左右的新二甫村,已是统一规划统一施工的边寨新农村,每户都是两层水泥建筑住房,通往村子和每户门前的道路都是水泥路。边防战士为边疆站岗放哨,就是为了让边疆人民过了安宁幸福的日子,看到边寨人民过上了好生活,李学刚心里同样充满了自豪感:我为边疆人民今天的幸福生活曾在二甫战斗过生活过奉献过。
他住的那家哈尼族家庭旅馆干净整洁。得知他曾在二甫当过兵,这家的主人问他认不认得二甫连队原连长任晓力、指导员李军。李学刚笑着对哈尼群众说:“任晓力是我的连长,李军是我的指导员。”围观的群众中,有上了年纪的说起连队医助李福顺救自己命的事,眼泪汪汪的。李学刚说,他真切地感受到了二甫军民一家亲、军民鱼水情,四十年前如此,四十年后的今天仍如此,军民一家才能构成真正边关的铜墙铁壁。
碰巧这天这家有客人来,主人将李学刚一起款待。小桌子上摆满了大碗大碗的各种食品,李学刚和这家人一起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越南那边老百姓的生活现在如何?”李学刚问。“比咱中国差几十倍,还是咱中国好。”哈尼族群众对李学刚说。
这一夜,李学刚也是彻底难眠。
他睡在哈尼族群众开的旅馆里,亲身体验着边寨发生的巨大变化。
他又想起了当兵期间的一切。想到荣立个人三等功一事,他更是兴奋不已。
比武立功
年8月,李学刚被任命为炮班副班长;年12月,李学刚当了班长。
年6月,连队将李学刚调整到步兵二排四班任班长。这年8月份的一天,连长任晓力对李学刚说:“你带四班全员参加全营10月份在平河连队举行的军事比武。你必须带好这个班,在比武中取得好成绩,你没有任何条件可讲。”李学刚当时本想对连长说:“我是刚从炮班调到步兵班的新班长。在班里时间不长,全班的军事素质、个人身体条件参差不齐,完成任务有困难。”但看到连长任晓力不容置疑的神色,他“啪”地立正报告:“保证完成任务!”
就在当天晚上,他想了很久。训练时间不足两个月,如何带好这个班,为二甫连队争光,心里没数。第二天,他召集全班开会动员。他说:“我们班代表二甫连队参加独立营组织的军事比武,是连队首长对我们的信任。我们班的形象,就是二甫连队的形象,大家一定要刻苦训练,努力为二甫连队争光添彩。”
李学刚带领全班战士,每天摸爬滚打在训练场上。
每个人都刻苦练好每一个动作,确保准确无误。爬铁丝网,过独木桥,跳三米长的壕沟,攀越围墙,山岳丛林地抵近射击,进攻山岳丛林阵地运动中的敌人、单双杆训练等,每个人都咬着牙坚持着。练习爬铁丝网训练时,全班都有挂铁丝网的现象,机枪手周建华、副射手周晓明挂的次数更多。李学刚及时召开诸葛亮会,战友之间相互指点,一次一次的勤学苦练,最终都达到了要求。
在训练跳越三米壕沟时,广东兵姚就太个子矮,身高只有1米6,当时跳跃三米长的壕沟,李学刚用撑杆跳过都困难,对姚就太来说困难更大。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李学刚带领全班,一次次苦练,从撑杆练开始,到最后丢掉撑杆。掉到壕沟里再爬出来,继续跨越。最后全班战士都能全副武装一步跳越过三米长的壕沟。
为了这次比武,全班战士团结一心,克服重重困难。每个人的手背上都被挂出了一道道的血印;每个人的衣裤上,都有大大小小的破洞。全班战士没有一个叫苦,没有一个叫累。在参加全营在平河连队组织的军事比武中,李学刚带领的二甫连队建制班荣获独立营单兵攻、防战术第一名。为二甫连队夺得了一面锦旗。李学刚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
今年初的一天,在云南普洱,李学刚住进了一个战友安排的酒店。在酒店大堂里,一个原在绿春平河连队当过兵旳中年人走过来握着李学刚的手说:“我认识你,你带二甫连队一个班,在平河连队比过武。”“你叫什么名字?”“我叫杨子荣,是平河连队的兵。年在平河连队比武时,我对你的印象特别深。参加比武的班长,有的是年入伍的,有的是年入伍的,你是年底入伍的,是比武班长中最年轻的,你们班的军事素质也最好。所以对你的印象很深。听说你来到普洱,为了见你一面,我就从外地赶来了。”杨子荣对李学刚说。
小黑江守桥轶事
平河比武之后,李学刚成为了二甫连队当之无愧的优秀班长。
年12月,李学刚被调到七班当班长,奉命小黑江守桥。
李学刚回忆说,守桥班的主要任务,一是保障桥梁畅通,保障村民和过江马帮的安全,二是保证到营、连的军用电话畅通,三是收集阿吉边防线的情报。小黑江桥当时是二甫军民的生命线,守桥责任重如山。
李学刚作为班长,每天安排岗哨,叮嘱安全,夜里坚持检查哨兵履职情况。大家都对军用线路的摇几下是营部、摇几下到军分区,摇几下到连队的暗号记忆娴熟,不敢有丝毫差错,确保了与上级的联系畅通无阻。
小黑虫叮咬,每个人的手上、脚踝处都有被小黑虫叮咬后感染化脓的经历。没有蔬菜吃,李学刚就发动大家找灰灰菜、蒲公英等野菜进食,有时找的少,只能用来烧汤喝。天太热,有时李学刚也会和不执勤的战士一起下小黑江泡个冷水澡。守桥班战友其乐融融。有战士说:“我们七班最快乐,任务完成好,战友情谊深。”
深山老林边的小黑江边,一座孤伶伶的茅草吊脚楼,就是守桥班的宿舍。没有电灯,晚上只有煤油灯照明。逢上阴霾天的晚上,四周一片漆黑,耳边只有江水的轰鸣和野兽的嚎叫。李学刚说,心中装有祖国和人民,再苦再累心也甘甜。
年上半年的一天,一个身着军装的人出现在小黑江边,说有急事要找守桥班的人。李学刚在和这个自称是“军分区的参谋”交谈中得知,这个参谋要守桥班派人和他去边境执行一项特殊任务,要摸清楚阿吉到Y方纵深20公里的敌情。李学刚对这个参谋的身份产生了怀疑,便让另一个战士在吊脚楼下和这个参谋交谈,自己到楼上打电话给连长任晓力,任晓力也不知此事,便急忙打电话到营里询问。后来营里汇报到分区,确认这个参谋的身份是真实的,要去执行的任务也是确切的。
为了确保协助参谋完成到阿吉地区搜集情报的任务,李学刚在向连队报告后,决定自己带晏贵川等3人第二天一早出发,并就出发和返回的路线根据当时掌握的情况进行了研究,还准备了塑料袋拟在涉江水时,保护衣服和弹药不被水浸湿。
第二天早上要出发时,分区打来电话,宣布任务取消。那个参谋离开小黑江返回了分区,李学刚心里的一块石头才落了地。他说,他担心的是,阿吉地区地雷多,安全没有把握,守桥班没有医护人员,万一在边境地区发生了交火什么的,对官兵的救治都是难题。
深夜,李学刚迷迷糊糊入睡,他的梦境多是二甫三年中的一些片断,那山,那水,那桥,那牺牲的“黑子”。
三十年荣誉勋章
第二天一早,李学刚就被司机电话叫醒,要其上车离开大沙巴二甫新村。天还没有大亮,云罩雾遮,远山近水都看不清楚。那梦中的云海也无法看到了。
四十年后能再回二甫,能在连队看上一眼,能在二甫新村里住一晚上,感受一下一下连队和边寨的发展变化,值了。李学刚有点心满意足的感觉。
车到小黑江桥,他让车停了下来。他在小黑江水泥桥上留了个影。他感觉此桥的位置离原来他守的桥的位置相距甚远。现在有了水泥桥,从新寨到半坡乡、到二甫的交通方便多了。
他从内心感激二甫第二故乡三年的养育之恩。
正是有了二甫三年从军的经历,自己才有了钢铁般的意志、百折不挠勇气和信心。退伍回到地方进入司法系统后,一干就是三十多年,在退休前获得了司法部颁发的司法工作三十年“荣誉勋章”,这是组织上对自己从事司法工作的充分肯定。
李学刚年退伍后,被分配到王武监狱当当汽车修理工,他勤学肯钻,很快成为修理的行家里手。
年年底,经过考试,他成为一名监狱人民警察。年由带队民警成为管教民警,年担任中队指导员。他竭力为实现有关法律法规对罪犯“教育改造与劳动改造相结合,把罪犯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有用之才”的精神,用心做好对入狱罪犯的管理和改造工作。
他所管理的中队有挖掘机、推土机、粉碎机、汽车等机械。为了更好的管理罪犯,他在贵阳市驾驶培训中心学习了驾驶技术。在日常的工作中,他还能熟练驾驶日本的大翻斗力桑车、警车、警用十几米的货运车、监狱救护车等车辆,这些技能,都为他从事管理有驾驶技能罪犯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O5年,组织上把他调到分监区从事改造教育罪犯的工作,在入监分监区教育罪犯的改造中,他首先让新入监罪犯学习有关法规,让每一个罪犯都知道:监狱是国家刑法执行机关,罪犯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改掉过去在社会上的恶习,遵守监规队纪,用实际行动,重新做人。他和入监队的民警一起,把一批批刚入监的罪犯,通过入监教育,输送到各个监区接受改造,从未发生过任何事故。
2O14年,医院监区。他既是管教民警,又是救护车驾驶员,一直工作到年9月份光荣退休。退休之前,他被司法部授予司法工作30年“荣誉勋章”。
年3月2日,“黑子”梁利军牺牲40周年祭日那天,李学刚离开二甫。
乡间公交车行驶在那鸡肠似的崇山峻岭上,他在心里仍是对二甫的不舍:“没有二甫的芳华,就没有后来的从事司法警察工作的荣耀;有机会,我还会再回二甫的,那是我灵魂的人间天堂。”李学刚在电话中对我这样说。
《走进二甫》一书已出版发行。在淘宝网上搜“走进二甫”即可下单购买。书的定价为48元,另加6元快递费。
作者简介:赵安金,河南渑池人。年12月入伍,历任战士、班长、团政治处书记、副指导员、指导员、旅政治部宣传干事、干部干事、营教导员;军事法院审判员;省级检察院检察官等职。参加过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年“两山”作战,年10月至年6月的云南边境第二次大扫雷。荣立过个人三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一等功一次,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授予“全国模范检察官”荣誉称号。还获得过“云南省直机关最美机关干部”、“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年10月退休。
年3月14日星期四第11期总第期(每周一期,一般情况下每周四推送)
赵安金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