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最近很多鱼友都在问“七彩拉白便”“七彩烂鳍”“七彩侧游”等这些问题;其实养殖七彩没那么难,主要还是一个字“勤”,勤换水,勤清理,勤喂食。只要这些都做到了,七彩自然就能养的“白白胖胖”。
常见病例
(一)烂尾病
症状:鳍、尾呈扫帚状,端部灰白色,部分开始腐烂,向外延伸,具传染性。
发病的原因:
1.饲养密度过大,过滤系统过弱,七彩的排泄物累积过多
2.鱼互相撕咬导致细菌感染(注:小鱼概率较少)
3.七彩免疫力下降,病菌滋生感染
4.水质参数震动,鱼体受压(导致3的迭代循环),体表黏液分泌异常,鱼鳍边缘细胞组织薄弱而感染
治疗方法:
1.如确定排除饲养密度及过滤系统情况下,多是水质管理引起鱼体不适感染细菌。先控制水质,留意换水过程新旧水比例及水温差异,再观察鱼体判断病原菌是否消除,下盐(草缸除外),水温30度C,轻微者可自愈。
2.对于重病者先隔离检疫缸治疗,加入5mg/L呋喃西林(或其他可控皮肤、黏膜及腔道的剂量消毒药,如庆大、高锰+盐。。。)溶液,水温与原缸水一致,浸泡约30分钟,每天间隔几次,至病情好转。
3.长远管理预防:及时清理鱼的代谢排泄物,避免水中有毒细菌累积,水质稳定前提下勤换水,常清洁5面裸缸壁、水泵周围不洁物,多喂食丰富蛋白质饲料,增强鱼体免疫力;
常见病例
(二)肠炎
肠炎区分:内寄型;细菌型;消化不良型(胃炎感染);水质型;压迫型。
症状及治疗方法:
1.内寄:
粪便多为空心或分段的白便,或实心白便,也有不排便,有吞吐鱼食表现
有一定传染性(通过粪便)蠕虫类(线虫,绦虫,吸虫);
六鞭毛虫,实心白便,用甲硝咪唑每升水,水温升高至33度,打氧气,3-5天.每天换水50%,疗程完结后,维持高温一星期,为的是让病鱼恢复胃口
推荐以下几种:
1.空心白便左旋米唑。它易溶,低毒,对多种线虫都有作用。它的作用是可以抑制琥珀酸脱氢酶活性,阻断延胡索酸还原成琥珀酸,影响无氧代谢,使虫麻痹。20-50mg/L。隔天补充。
2.依维菌素或阿维菌素。口服较有效,每20mg/公斤鱼。它们对线虫,绦虫,吸虫都有效。
3.吡喹酮。它只是微溶于水。对绦虫和吸虫有效。
4.丙硫苯米唑(肠虫清),对线虫,绦虫,吸虫,都有效。对不进食的鱼其安全用量是每1/8片/L水,连续药浴数天,换水时适当添加药量.药浴过程中,彩会排出大量白便,观察鱼体因药物过重中毒而变黑。
2.细菌感染:
腹涨,发黑,缩鳍和聚堆。粪便多为脓样白便,也有拖便。
霉菌来自不新鲜的饵料或隔夜的残饵引起的,忌喂血虫,当氨浓度高时就会发作。
下1.2-1.5g/L水,药泡4小时:
1.如病鱼体色不太黑,用诺氟沙星+甲哮唑药浴.升温32度C,4-6片/L.药浴1周至腹涨消失后换水.药浴期间要禁食。再用各4~6片/L,药浴3~7天。
2.如体色变黑伴有缩鳍.烂尾,用土霉素硫酸铜.同时加入诺氟沙星.如鱼还能吃,用土霉素或诺氟沙星拌入汉堡喂食.1片/公斤汉堡,连服数天。
3.消化不良:
厌食或拒食.神态呆滞,伴有体色变暗或发黑.离群面壁.粪便多为散便,或脓样白便.白灰相间;
痢特灵4-6片/L,药浴三天,硫酸镁(泻药)50PPM的浓度,浸泡。
4.水质震动:
体色发黑.缩鳍.聚堆.粪便多为拖便,可达5-10cm左右。
无需下药,通过水质调节,关灯静养。
5.环境压迫:
体色发黑.聚堆.粪便多为拖便,与水质或环境因素影响如饲养密度、水温等频繁波动。
无需下药,通过水质调节,环境调整,关灯静养。
注意:
1.水质+饲料或活饵卫生、新鲜保证,喂食忌过饱,吃不完的鱼食,裸缸的要捞起,底砂或草缸的要清理。
2.如在主缸治疗,完结后,过滤系统中放入活性炭,吸附残余毒性物质。
3.甲硝唑过量,如遇上pH过高,会引起烧鳍!氟哌酸忌与痢特灵同时使用。
常见病例
(三)侧游
非严重的侧游行为:来自外因的有3个可能性:压力:氨过高、pH波动大或盐度过量;毒素:化学剂或药物残留、氯气、氯胺化合物;寄生物:鳃吸虫、口丝虫、斜管虫属、或小瓜虫。来自内因的是消化或肠脏病。
严重的侧游:七彩的黑死病症状
隔离病鱼在水质保证、温度不过高、少许盐(留意:适量的盐可调节水透压,降低水对病体表渗透,以减轻鱼鳃和肾脏压力,0.1%-0.3%比例浓度)等的检疫缸中,提供足够营养,用放大镜微观鱼鳃盖、鳃丝的周围有否变白坏死斑,或鰓瓣出血、微观鱼体表。观察期间,停活饵(避免感染其他病原体)喂食,干饲料代之。
左右滑动浏览图片
你们的工作室在哪里?
您好,我们工作室目前在寮步牛杨村的,导航“卓尔水族”或点击下方导航地图。
工作室里七彩的图片和视频哪里可以看?
可以